分享

〔人文〕关陇文化:关陇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

 若悟369 2022-08-12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关中—天水经济区所在的关中和陇右(甘肃东部地区),历史上合称“关陇”,两地今天虽属陕、甘两个不同省份,但却有着共同深远的历史文化基础。

(〔编者注〕 关:今陕西关中地区。陇:今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地区以及宁夏全境,因为在陇山(也叫六盘山)周围而称为陇,甘肃也因此简称陇。关中和甘肃、宁夏合称为关陇地区。广义的关陇地区还包括陕北、山西西部、内蒙南部地区。)

关陇地区是华夏早期文明的摇篮。从新石器早期开始,渭水流域上游的大地湾文化和下游的老官台文化,以及随后出现的仰韶文化,均反映了原始先民在这一地区的文化活动。关陇地区不仅是中国最早有彩陶文字符号的发现地,也是中国最早粟作农业的起源地,历史传说中的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均诞生于这一地区。

文章图片2

关陇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周人发祥于渭水与支流漆水交汇的邰地(今陕西武功县、杨凌县一带),周人把农业作为生民之本,以周原为基点沿着渭水不断向东发展,最终代商而立,开创了辉煌的礼乐文化。

历经春秋战国的分裂,秦始皇统一六国,最终又使关陇地区重新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秦人创造的法制文化和周人的礼乐文化一道成为中国后世传统文化的基干,影响极为深远。

关陇区域文化在中国众多的地域文化板块中具有独特的风貌。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下,这一区域内的文化生态具有许多相似性,在我国众多的区域文化板块中是具有独特风貌的一块。

文章图片3

关中与渭水上游的陇西天水地区山水相依、风俗相近、文化相融,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上都非常相似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同属一个文化区和经济区。

从行政区划演变上看,先秦九州划分中的雍州、秦汉时的秦地、唐代的关陇、宋代的秦凤路、元明两代的陕西省,虽然辖区范围时有变化,但大致不出今天所说的关陇范围。

由于历史积淀和地域的特殊性,在北宋时期,关陇地区孕育了儒家学派之一 ——以张载为代表的关中学派,对后世关陇地区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学以崇礼教、重气节为基本特征,教化所及,民风醇厚,但在近现代文化转型来临后却渐渐落伍。如关学中的许多人物都秉性耿直,一旦朝中做官不顺,便毅然辞官归隐乡间,以兴办乡村教育、著书立说、兴修水利桥梁、教化风俗等为安身立命的方式。

俗话说,关陇人性格“生、倔、冷、蹭”,家家门上写着“耕读传家”,一面沉醉于“老婆娃娃热炕头”,一面把子弟读书当作谋求出路的主要方式,这一切与关学精神的遗存不无关系。

文章图片4

历史上的关陇文化为关天经济区建设提供资源优势,而关天经济区建设反过来也能推动关陇文化的现代转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规划中对这一地区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此,以关中天水为中心的关陇地区的发展优势,就是文化积淀深厚。大力发展关陇地区经济,就要利用其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着力建设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