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伯父

 新用户7019teQl 2022-08-12 发布于湖北

     伯父出生于武汉,爷爷给他取名“关城”,就说那一年武汉关城门,抵御军阀进入。

     他活到2022年,恰好有96岁。可是他于2004年6月16日去世了,享年78岁,一排儿女、侄子给他送了终。

     日本人侵占武汉后,爷爷带着他和我的父亲回到家乡种田,伯父11岁,给叔叔家放牛,混一碗饭吃。长到18岁,京广铁路招养路工人,伯父去了,一去就是一辈子。

     伯父是1950年成家的,大妈只有17岁,两老之间相差7岁。她嫁到邓家碰上了分田地,大妈不会干农活,当过生产队出纳员。1954年发洪水,爷爷和我的母亲把房子打个土院子,用水车车水,防止房子倒塌。爷爷累病了,无钱治疗,那一年不幸去世,年纪不足60岁。后来我的父母赶紧成家,两弟兄分家,母亲说:“我分家时只有一口半边锅做饭”。我的母亲过了两年当了妈妈,大妈迟一年当的妈妈。

     伯父喜欢男孩,竟提出把我过继给他,1960年还给我办理了铁路部门的医疗证。之后我发现那个本本的,上面的图片就是我的第一张图片,有4岁。

     大妈念过书,做了媳妇之后,主要任务是抚养孩子。她从1957年到1970年,共生下5男一女,完全靠伯父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个个孩子读过高中,最大的1978年秋接班当了铁路工人,还上了铁路职工大学,当了一名技术员。最小的参军退役到铁路部门当了一名警察,娶了一位教师,培养了一位研究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工人不比农民强。我们湾子里有两个叔叔青年时是铁路工人,到三年自然灾害到来,自动辞职,回家当农民。他们对我说“当年我的工资买不到一担萝卜,养不活几口人。”1962年以后,铁路工人地位很高,收入也不错。在我记忆里,伯父的工资起码抵挡3个农民的收入。他年轻时掏出300元买了邻居的一间土屋,1964年掏钱给祖母打了一副木质棺材。1966年祖母去世,费用几乎是伯父家出的。

      我们两家共住5间土屋,其中4间是土改分的地主家的房子。每年除夕,我们两家在一起吃团年饭,伯父给压岁钱就是几枚硬币,我们欢天喜地。大伯每周末回家一次,家里挑水、加米的重活是我的父亲去做的,到堂妹堂弟可以抬水时,父亲才没做他家的事。

     伯父常把自己的工作服给父亲穿,弟兄之间亲密无间。伯父没有念过书,但干活有力气,肯吃苦,在他眼里瞧不起不会做事的人。他的家口大,自己一生很节俭,吃饭掉下一粒饭,他必须捡起来塞进嘴里,生怕浪费。

     1968年伯父调到应山县孝子店车站工作,把全家人带到那里生活了两年,第四个堂弟出生于那个车站,我暑假跟着伯父去玩了一次,知道鸡公山的模样。

     1972年改做了土屋,两家人再没有一起吃团年饭。

      伯父是52岁退休的,单位允许一个成年孩子接班。那一年堂妹在大队小学教书,大堂弟高中毕业,办了接班手续,姑娘不服气,与伯父大吵了一次。伯父说:“我辛辛苦苦找到的一项工作,不会给姑娘的,我有五个儿子,担子很重。”

      伯父退休赶上了分田到户,伯父是会种田的,又带着一家人种好5亩田,解决全家人的吃饭问题。1981年秋,生产队拍卖仓库,伯父抓住这个机会,一次拿出存款2000元买下3间仓库。我教书一年,也只能拿500元的工资,大伯买房子的钱相当于我6年的工资收入。伯父拿了26年的退休费,帮儿子成家、盖房子,立下汗马功劳。

     五个儿媳是大伯亲手操办,娶到家里的,花了不少钱。大伯为了一个家奔波一辈子,呕心沥血,吃了不少苦,儿女们是不会忘记的。大妈脾气好,身体没任何毛病,一生没有经济压力,活到90岁还能自食其力,照顾自己。在单位的两个儿子,每年给母亲一笔生活费,铁路部门还要发一笔家属生活费。家属补助这项福利是2015年秋取消的,大妈没有受影响。

     伯父家有孙子孙女一大排,大学毕业的后孙有一排,真是财气人气两旺。他们比父母的童年不知幸福到了里?

     新中国给伯父家带来了福音。有人说“地主的房子是一块福地,你们家有好运,得力于这块风水宝地。”

     工农一家亲,弟兄如手足。我想起伯父在世的日子,就想起伯父一生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一生不图自己吃喝,为儿女们操碎了心。这是现代父母很难做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