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门徒——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带给年轻人的思考

 新用户49272060 2022-08-12 发布于广东

首先声明,该文主要内容来自于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王德峰哲学研修班》,笔者很喜欢王德峰教授的一些课程和视频内容,仅做学习整理使用。笔者认为很多人——尤其是哲学爱好者可以从其中获得启发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所以自己亲自整理出来(好几个小时),供各位爱好者学习和自己思考——禁止用作商业用途。

现代的科学被资本利用去推广产生更大的产业,也就是资本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更大的产业而不是为了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远离了对自然界真理性的认识。直接目标就指向了“应用”,开发新的使用价值。

学应用科学会导致我们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我们应该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是纯粹的理论兴趣。比如古代的人,绝不是为了拿什么自己对自然的兴趣研究,然后拿出来派什么用场,而且纯粹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奥秘。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那么多的科学群体,却只有很少的科学家去做基础学科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实际可以应用的专利,甚至是永远都不可能转化成专利。但是他们却一直在推动着我们的科学向前发展。所谓的应用效果也只会在很久的以后产生。而这些研究和科学家是必须要有国家进行帮助的——因为他们做的是基础研究。

虽然当下人类科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用性,但是这种是被资本的增殖要求激发出来的。也就是科学的发展不能靠这种大面积的“应用性”。

为什么哲学革命会发生在近代呢?近代哲学之父是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影响深远。 同时,笛卡尔还是一个哲学家,作为17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欧洲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普遍怀疑”的哲学主张,被解释为“无法否定自我存在”的哲学理论,被业内人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资本主义生产追求的是剩余价值。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另一种就是提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可以理解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缩短工资部分价值所花的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后者是什么意思呢?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所谓的必要劳动就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创造和自己拿到的工资相等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必须要先生产出来。然后并不马上停止劳动——不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自己的工资相等,那资本家就无利可图。比如在8个小时内,劳动者会用少于8个小时就创造出了自己的工资部分的价值——比如3小时,那剩下的5个小时就是在为资本家创造价值。而这5个小时就可以理解为剩余劳动。

自然界给人的设计就规定了人是不可能无限延长劳动时间的——人需要吃喝拉撒,学习,生养后代等等,这部分时间就不能够有一个“无限的延长”——人不可能24小时上班的嘛。那资本家还是追求剩余价值,于是就只能通过缩短工资部分的价值所占用的时间——提升相对剩余价值——通过提高效率,之前是3小时创造出和工资相等的价值,只有5小时可以创造剩余价值;如果科技进入提升了生产效率,可能必要劳动就可以在1小时,甚至是1分钟内完成,那剩下的时间都是给企业家创造“无穷的”相对剩余价值了

而这样的“提升生产效率”的要求就需要科技的发展,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要求提升效率,效率的提升第一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只能依靠机器,依靠技术,这就是效率催生科技进步,科技反哺产业发展。

这就是资本和近代科学的必然关联——因为生产关系的存在。

近代哲学的变革带来了数学化,人类之所以想要通过数学量化自然界,就是为了控制自然界。而控制自然界就是为我所用,为了劳动效率的提高。这是西方资本主义。

而中国人从来没想要量化自然界,因为我们从来没想要控制自然界。资本来到人间就是在人间建立一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如何控制呢?通过数学化的公式去控制。这是西方的优势,也是资本主义优先发展且最强大在西方的原因。

这以上叫做哲学的革命带动了科学的革命。

但是,哲学带动了科学的变革,科学却从来没有带动哲学的进步和变革。比如虽然西方的科学很发达,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在哲学的层面上从来没有超过西方传统哲学的半步!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对自然界基础的理解。即使技术和实际的需要——资本要求一直在为了不断地打开应用价值而使得技术不断地发生改变和更新,但是却依旧是在西方传统的哲学范围内。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基本上都只是技术上的重大发明,而没有伟大的发现。一个伟大的发现的时代结束了。这也意味着近代哲学体系到头了

而我们现在则开始了真正的思想的任务了。而这场哲学革命的发动者是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

二十一世纪是哲学和宗教的世纪

而科学的世纪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上世纪(二十世纪)

当代哲学的一个思考——技术是否奴役了人?

人在两个方面的异化

一是资本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的生活现在变成了我们的人生意义是我们必须要为资本的增殖而服务

另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通过技术这个中介,异化了人们的生活,变成了我们对它的依赖——而不再是纯粹地为我所用,而是技术统治了我们

技术对人的统治有两种:

一是人和自然界中间隔了一层技术。人和自然的接近或者本来的亲近没有了,必须要借助技术才能实现。而人和自然的亲近本来是用来产生伟大的艺术的。

另一个是技术加强了对社会秩序的控制

而这些对技术的依赖,技术让人与自然界的亲近隔绝,这都让我们本可以在原有的“无技术”的时代里可以产生的伟大的想象和感悟都消失了。每一个人都受一种超出所有人的客观的技术的力量的一种支配。

但是归根结底,技术不是个坏东西,人把它用坏了,是资本的性质和天性要求的——一是要控制自然界,二是要控制人类社会——而控制人类社会的基本方式叫做建立企业制度,慢慢地一切就被控制了,被管理了。而在控制的过程中,技术成了手段。这就是“技术统治人类”——即使技术本身是没有什么善恶。

未来是什么?

未来不是知识推断的对象,罗列数种可能,然后计算一种概率,我们人类不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未来的。未来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人以筹划和下决心的方式走向未来。人在选择未来的时候不是在计算利害得失,而是在下决心。

人性向往不朽和无限。所以才有伟大的宗教和伟大的哲学。

人要活得像个人,就是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而这个精神就是人追求不朽和无限。

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的问题。

关于当代文明的根本问题的诊断,很早就在思想界展开了,比如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就提出了当代文明的根本问题就是“异化”。

什么是异化——人创造的东西反过来又否定了人。

海德格尔的诊断是“遗忘存在”——只在存在者当中“趋利避害”,遗忘了存在本身。

而当代文明的一个重大特征叫做“进步强制”。就是人必须要在技术的舞台上,资本的舞台上不断地往前走,否则停下来就是下降,甚至是退步。

毛泽东时代的那种“教育就是教育,医疗就是医疗,学习就是学习”——和效率无关的时代,现在已经回不去了。那个时代不会被什么“目的性很强的要求和任务”所压迫,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是为了什么成绩和考上重点等等。那个时代的时间感觉就是每天都很长——可以从容地做些喜欢的事情,现在的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了。现在是一年都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过去了——一年到头,忙得要死却发现没什么收获。

我们对时间的领会是来自于我们对存在本身的领会,我们面对死亡,我们面对虚无,于是我们领会存在。

但是存在的意义从哪里获取呢?不是从对存在者的控制中获取。

灵魂对价值,对自由有渴望。

一个人的真正的成功绝非是自己物质生活中的那些可以量化的,而那些从精神层面获得的东西,精神层面获得可以使自己不空虚的就是来自读书,多读人文经典,满足自己的人的天性里面的一些需求,而不是纯粹的为了某些目的去过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