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蒙】武文婕《游契丹博物馆》指导老师:王红宇

 中外作家网654 2022-08-13 发布于上海

   

游契丹博物馆

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

四年级 武文婕

呼!期末考试终于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快乐的暑假生活,唉!整天在家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未免有些太没意思啦!于是,我便想去探索一下古老神秘的契丹王朝。最终,妈妈在我的不断催促下,带我来到了赤峰市契丹博物馆。
走近这座白色的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刻在墙壁上的“契丹”二字,庄重而严肃,不过,它的周围怎么还布满了那么多相同的奇怪文字呢?我急忙跑到门口,对管理员叔叔说:“墙壁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呀?”他笑着回答:“那是契丹的小字,就是小写。”哦,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
“喂!快走啊!”妈妈催我赶紧进去,我收回思绪,以最快速度走进了期盼已久的地方。
步入博物馆大门,我们一直往前走,来到了第一个展馆“宋风辽韵”,这里主要陈列了契丹王朝的出土文物,有服饰,日用品,工具等,形态各异,做工精湛。诠释了契丹王朝繁荣昌盛的景象,契丹族创立辽政权,在因“俗”而治的国策下,游牧和农耕经济共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宋人苏颂在《契丹帐》一诗中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契丹人的衣食住行: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膻肉夸希品

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

天教安逸在幽遐

这就是契丹人的写照,十分惬意。随着国力强盛,契丹族的祭祖、朝会、宴饮、涉猎、出行等,都有规制。
我迫不及待跑进展馆,兴高采烈地把目光投向一件铜黄色,边角泛着绿光的头冠上,看样子是铜做的,上面有许多精致的花纹,头顶还立着两片像翅膀一样的金属,帽子威严大气,一看就是不俗之物,我弯腰查看这头冠的名字,原来它叫“金翅冠”啊。帽子形体硕大,说明佩戴它的人一定是身高马大强壮的汉子。
顺着展台继续往前,看到了一些精致的零碎的小饰品和摆件,估计都是祭祀用的,个个小巧精致。契丹人信仰萨满族,在契丹人的世界里,巫萨满地位突出,他们还崇拜自然、天地、山陵和太阳。
我们接着往下看,下一个展台主要展出黄金面具,就像埃及木乃伊的面具一样,上面细致地打磨出了眼睛,鼻子,十分精美。
我无意中发现了契丹人的骨灰盒,可盒子的样式令我大为惊叹!这是一个人形的木盒,跟我差不多大,肚子上有个长方形的木板,手腕上也有,妈妈说把木板抬起来,就是一个木匣子,骨灰就放在里面,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
又观赏了几件文物后,这个馆就参观完毕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壁画展馆”,“草原深处遗丹青,芍药胜于牡丹红。”在中国壁画发展史中,辽壁画承唐比宋,形成了质朴、淡雅、飘逸、雄健的艺术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乡土韵味。皇族耶律倍就善于画人物和风土人情,作品有《骑射图》《射鹿图》等。以遒劲的线条表现了游牧族粗犷豁达的性格。
走进展馆,迎面而来的就是满屋的壁画,色彩绚丽,画幅很大,有些挂在墙上,有些放在桌子上,十分壮观,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的眼花缭乱,一时竟不知如何去看,从哪儿看起。我只得瞪着眼睛,努力看着一幅离我最近的画,这幅画上画的是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壮汉,他们一身便服,有的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指着远方,有的静静聆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看上去英姿飒爽,活灵活现。还有一副出行图,画上的四个女人着装考究,雍容华贵,唇红齿白,饰品华丽,举手投足显示着她们的地位和身份,尤其那看向远方傲娇的眼神,无不表现了作者的细腻和画工。虽然有些壁画已经斑驳不清,但是依旧震撼到了我。
在“逃脱”了人物壁画的“拥抱”后,我来到了下一个主题,这里主要展出山水花鸟类,只见一只美丽的喜鹊站在一枝长满桃花的树枝上,张着小嘴,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声。还有那悬崖峭壁上苍劲的树木,宛如艺术品镶嵌在上面。过了这么多年,石画上色彩依旧,保存完整。
最后,我们看到了辽国书法家的作品,这龙飞凤舞的字描绘着契丹民族的历史,这浸满墨汁的一笔一划,诉说着他们在中国留下的痕迹。
最后,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和妈妈还看到了一段有趣的模拟视频-澶州之盟,1004年,辽圣宗以收复瓦乔关为名,亲率大军南下,经过与宋军的一番对峙,双方签订了澶州之盟,画面宏大逼真,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我一口气看了两遍。
契丹在中国北方历史上写下了辉煌史诗,他们顽强生存逐渐壮大,为中华大统一做出了贡献。
整个博物馆布局清晰,建筑风格简单大气,使人十分舒适,每个展馆之间衔接恰到好处,使我受益匪浅。
今天,我们不仅参观了契丹族的文化,还领略了辽国的金碑刻字、建筑与历史文化,它们将昔日辉煌的大辽重塑,活灵活现得展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每个人去参观。我很庆幸我来到了这里,了解了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之前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更激发了我探索更多的好奇心。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古为师,能开新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