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王朝(九) 

 金色年华554 2022-08-13 发布于江西

契丹统和元年(983年),承天太后在获得韩德让支持后,下诏在契丹全境实行汉法,封韩德让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韩德让则在承天太后支持下,团结契丹贵族和汉族中有治国才略之人,不分蕃汉,以贤举荐,考核官吏;确立科举制度;契丹逐步进入兴旺繁荣局面。
契丹统和十五年,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高粱河之战中所中箭伤屡屡复发,终引发疮疽不治,于三月驾崩。皇太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
契丹统和二十二年,宋景德三年(1004年),契丹承天太后携圣宗并韩德让,亲领大军,大举南侵,深入宋境,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阳)。宋朝野震动,真宗畏敌如虎,急欲弃都城避敌而走。在宰相寇准及其他主战大臣的力请下,真宗才勉强答应亲征北上,抵达澶州。
寇准力宋真宗登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真宗御驾登上城楼,“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皇帝亲临前线,使得宋军民士气大涨,战胜契丹信心百倍。
此时,契丹却因深入宋境,补给困难,又兼孤军挺进,若战败则不堪设想。尤其在之前,契丹大将萧哒凛在澶州城下为宋军神臂弓所击杀,致使契丹士气低落,继续再战之意消磨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萧太后有心同宋朝和谈,于是派人赴澶州,向宋廷表达了自己罢兵息战之意。
宋真宗本来对于亲征就十分勉强,得知契丹主动求和,惊喜异常,不顾寇准等苦谏,及契丹已是强弩之末的事实,立即答应了和议请求。经双方几番讨价还价,终于达成和议: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这就是“澶渊之盟”。
和议达成后,萧太后即与圣宗引军北返,之后百二十年,辽(契丹)、宋双方大体保持和平。除契丹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乘宋夏交战之际,向宋勒索,宋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再有辽咸雍十年,宋熙宁七年(1074年),辽借口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划界。次年,宋被迫答应以边界分水岭为界,放弃部分土地。
在这两次纠纷之外,辽(契丹)、宋双方再无大的争斗,边境得以安宁,人民得以修养生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