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曲新词酒一杯:当宋词邂逅酒文化,那是微妙的化学反应,也是相映成辉的浪漫时刻

 小话诗词 2022-08-13 发布于甘肃

宋代词人喜爱饮酒,他们所饮的酒有淡雅,细腻,浓郁等多种口味,一杯美酒包含着馥郁的窖香带来的优雅、芬芳的陈香带来的舒适。

美酒醇厚绵甜,香味协调,一杯下肚,齿留余香,更能激发出文人墨客的情怀来。

美酒中蕴含着多样的人生,融入了他们的酸辣苦辣、悲欢离合,他们或以酒言志,或以酒抒怀,或以酒传情。

且不说从茶房酒楼、勾栏瓦肆发展起来的宋词,就连宋词的主要创作群体——文人学士、士大夫阶层,他们无不借酒抒怀,写下大量与酒有关的词作。

试看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女词人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豪放词人刘过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翻阅宋词,与酒有关的词作或者词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有了宋词的浸染,词人笔下的酒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形态。词中的酒文化,为宋词平添了醇厚绵甜、高雅动人的气息;透过宋词中的酒词,一探宋代文化生活面面观的高清画面瞬时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既然说到了宋词中的酒文化,那与酒文化有关的的酒俗、酒名,以及饮酒的方式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宋词中的酒俗

如果追本溯源的话,自从人类在不经意间、创造性地从粮食的发酵中得到了酒这种物质,它便与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酒首先是被人们用于祭祀场合的。

在宋代,酒不可避免地成为祭祀场合和缅怀先祖的一种寄托。苏轼有一首《满庭芳》,词中就这样写道:“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对老东坡。”社酒就是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所用的酒,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其中的“酹”就是将酒浇在地上祭奠的一种方式。

其次,宋代文人在送别亲友、招待远客时,都有设酒宴表达情意、接风洗尘的传统。于是,宋词大量关于饯行、接风的词作就应运而生。

像北宋词人晏殊《踏莎行》中的“祖席离歌,长亭别宴”,祖席就是践行的意思。晏殊这首词写出了古人饯行的渊源与送别时特意举办的酒宴的习俗。

晏殊还有另一首名为《浣溪沙》的词,其中的“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也是送别宴会上的即席所做。

晏殊之后,李叔同的《送别》再一次勾起了人们记忆中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当这旋律在人们耳畔回荡时,美好的文字会带着人们徜徉在送别的氛围和意境中,因为长亭送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中 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说的就是在开封城外搭帐篷设宴送行的场景。

从柳永的这首词中依然能看出,在宋代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市民阶层,对饯行都很重视,饯行习俗在社会各阶层深入人心。

与饯行酒殊途同归的是接风酒。因为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送上雅号“红杏尚书”的宋代词人宋祁,在《玉楼春》一词中写下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描述的就是殷勤劝酒的场景。

宋祁还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浪淘沙近》,其中也写到了欢宴的场景:“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这首词就是宋祁在接风宴席上填成的,东道主刘敞设宴为出使归来的宋祁接风,刘敞先作了一首《踏莎行》,以增添宴席的欢庆气氛。随后,宋祁即席作成《浪淘沙近》,和刘敞一唱一和,一下子就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酒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让节日更加有仪式感。在某种程度上,酒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不管是普通老百姓的一杯浊酒,亦或是富贵人家的美酒,在节日里开怀畅饮一番,的确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酒是节日的基本配置,节日里饮酒俨然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事情。当然,这一习俗在宋代也被完整地传承了下来,还有所发展。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的节日就达17种之多,主要集中在元日、元宵、立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几大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饮酒相庆的习俗,并且在不同的节日饮用不同种类的酒,如元旦饮屠苏酒,端午饮菖蒲酒,重阳饮菊花酒,已成定俗。

女词人李清照多次描写了节日饮酒的习俗,在《永遇乐》一词中,李清照就描写了元宵节的境况:“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描写的北宋都城汴梁的元宵节盛景与节日的饮酒场景。宋代元宵节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有了节日的氛围,城市里到处是火树银花,各种节日的彩灯竞相点燃。而酒则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点缀。

苏轼在《水调歌头》序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这首蜚声词坛的名篇的开篇句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饮酒画面,而且词人描写的也是中秋佳节饮酒的场景。在中秋佳节里,自己的亲人不在身边,苏轼将自己浓浓的思念寄托在这一杯酒中。

此外,像李清照《醉花阴》一词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则是重阳节里的饮酒习俗。

再次,由于宋代经济水平很高,酿酒业也很兴盛,官方对酿酒业也采取支持的态度,所以没有出台诸如禁酒令这样的规定,所以宋代的饮酒之风也是很流行的。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除了士大夫阶层外,市民饮酒之风也兴盛起来,各种酒肆在城乡普遍设立,有的简朴随意,有的壮丽豪华,两三层的酒楼临街屹立也是宋代才有的事。

柳永《歌半乐》中“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描写的是江南渔村的酒肆;刘克庄《沁园春》中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描写的则是城市中的豪华酒店。

当时的夜市也是相当发达的,酒楼通宵达旦营业,像极了现在24小时营业的酒店,这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

宋词中的名酒

宋代名酒有官酿作坊和民间酒户酿制,见于文献的有凤州酒、长生酒、黄酒、蜒酒、椒花酒、蜜酒、花露酒、六客堂、爱山堂、思政堂、冰堂酒等等。

宋代史浩《次韵何国博春日隔年》一词中的“香催元日椒花酒,星点千家爆竹烟”,说的就是在元日这一天饮用的一种名为椒花酒的美酒。

陆游的《钗头凤》一词中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则提到了黄藤酒,黄縢酒即黄封酒,是当时由官方的酒窖酿制的一种美酒。

李清照《念奴娇》词中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词中的“扶头”,就是一种流行于北宋的酒,名曰扶头酒。扶头酒因酒性浓烈、使人易醉而得名。

在李清照另一首《行香子》中,则有“薄衣初试,绿蚁新尝”的词句,词中的“绿蚁”也是一种酒名。绿蚁酒就是新酿的米酒,表面漂浮着一层泡沫,微现绿色,细如蚁,因故得名,恰如其分。

宋代名酒还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文人之手,如苏轼所酿的万家春酒、蜜酒、罗浮春酒。在《浣溪沙》一词的序言中,苏轼讲述了自己酿酒的经历:“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在词中,苏轼洋洋得意地写出了自己欢饮“万家春”美酒,并因此大醉的经历:“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宋词中的酒态

宋词中有大量的词,描写了各阶层、各年龄段以及在繁华、落魄、贬谪、流寓岁月中的酒态,饮酒者鲜明的个性和心态也被细心的词人摄取到词章中。

文人大都多愁善感,伤春是个永恒的主题。从张先《天仙子》中的“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的自白,到晏几道《临江仙》中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描写的都是怅然若失的酒态。

同是写饮酒,李清照则将她的一生写进酒词中,从少女时代“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的欢乐,到人生暮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凄凉,一杯酒则承载了词人的时光记忆。

辛弃疾则倾向于将情怀浇筑进美酒中,借着美酒,挥毫文字。如《西江月》一词中的“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辛弃疾内心的苦闷和忧愁难以排遣,想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酒中的这种无奈的情怀,让人为之动容。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说到宋词,怎么能少得了柳永的歌词呢?他在蜚声词坛的词作《戚氏》里写道:“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词作写的是柳永少年时驻留汴梁,而《戚氏》所描写的少年时代的酒态,也是他对当年留恋歌酒的美好印象的深切回忆。

少年是有梦想的时代,是豪气冲天的时代,贺铸在《六州歌头》中写道:“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这首词是贺铸对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场景的回忆,词中描写了一群性格磊落、豪气干云的少年聚在酒店开怀畅饮的情景。贺铸这首词塑造的游侠壮士形象,在唐诗中屡见不鲜,但在宋词中则是前所未有的。

贺铸的这首词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思欲报国而请缨无路的侠士形象,是宋词中最早出现的真正称得上充满豪放色彩的词作。

小话诗词

作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一代文学宋词,它切切实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宋词中的酒文化,为宋词平添了芬芳馥郁、温润动人的气息,宋词中的酒文化也成为一窥宋代文化生活面面观的一个高清画面。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宋词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晏殊《浣溪沙》中所写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两者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