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

 昵称503199 2022-08-14 发布于湖北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这段分合之中的历史大戏,演出的就是一个“义”字,由此,中国人了悟了“义”的内涵。

正体字的“义”内涵非常丰富

何为义,其实正体字的“义”本身就能体现其内涵,《说文》:“义,己之威仪也。”义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也是会意字,从“戈”,“戈”是兵器,象征金戈凛凛的武功威仪,因为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象形字“羊”表祭牲,象征礼乐雍雍的祭祀珍品,富含自我牺牲精神。“义”之一字,兼备武力之刚猛与为他之无私。羊在上,我在下,可知执干戈者,须符合天道礼法,方能代表真义、大义。

三国的人物俊杰众多,本文只说刘、关、张三人。从“桃园三结义”开始立下誓约,即兄弟同心,以天下为己任,从无立足之地到建立蜀之帝国。这三人身份不同,职责有别,却志同道合,各自取长补短,形成紧密一体互助合作的君臣关系。过程中,在展现共同的大义的同时,也演绎了各自不同的具体的义的内涵。闯出一片道义为先、以德服人的仁者天地。

刘备的仁义

刘备是个非常仁义的人。刘备虽然是汉景帝的后代,三百多年下来,早已成为平民身份。刘备能崛起,主要是因为他天生待人热情诚恳,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的人,都会给予礼遇和尊重。这是刘备的本质,并不是刻意为之。这种发自内心诚恳待人的魅力,曾让奉命前来刺杀刘备的刺客折服,坦然向刘备自首,表达他对刘备的敬佩之意。换句话说,跟着刘备的人都是因为性情相契,被真心当作朋友对待,才会一直死心塌地地跟着刘备。

刘备对待百姓也是像对待家人一样。新野之战后,曹操大军即日攻打刘备所处的樊城,刘备生死悬于一线。诸葛亮建议放弃樊城,到襄阳暂避。这个时候刘备说:“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

而百姓也是齐声大呼:“我们就是死了,也愿意跟着刘使君!”哭着急忙启程,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在船上望见,大哭着说:“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何生哉!”便要跳江而死,被左右死死救止。

船到南岸,回头看百姓,还有没渡过河来的人,向着南面哭泣着,刘备急令关羽催船把所有人都渡过来了,刘备方才上马。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虽然是片面的说法,但确实夫妻之间也可能因危险而离开,生死存亡之际,刘备却还这样地想着百姓,拖家带口行军是兵家大忌,刘备都不顾了,可见百姓在其心中分量,其仁义的程度可见一般!

刘备之义还在于对结义兄弟的坚信。刘、关、张被曹操大军打散后,战乱中刘备只身一人逃到青州,被袁绍所保护。关羽护着刘备夫人深陷曹营。后来曹操与袁绍争战,刘备在袁绍军中首次看到在曹营的关羽,心中第一念是:“谢天谢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丝毫不怀疑关羽会变节,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一般人谁能无疑心?

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也体现了刘备的义。刘备两顾茅庐反复见不着诸葛亮,备受各种心理、环境打击,却没有丝毫怨言,一直苦等到次年春天后,选择吉日,斋戒三日,熏沐更衣三顾茅庐,敬贤之真诚可与周文王请姜子牙相媲美。

关羽的忠义

关羽之义在于对刘备这个真“仁义”者的忠诚,和对结义兄弟的忠诚,他忠的是仁义,这其实就是对道德的坚守。后人说关羽义薄云天。

关羽困守下邳不成,处绝地,却视死如归,要与曹军决一死战。曹营张辽前来说服关羽,提出关羽如赴死就是犯了“三罪”:

第一罪,背弃旧时盟约。结义时刘、关、张三人誓同生死,若关羽今日战死,他日刘备复出时,得知兄弟死讯,该何去何从?

第二罪,辜负托付之重。若失去性命,谁来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

第三罪,枉顾国家大义。关羽文武双全,立志助刘备匡扶汉室,如今白白殒命,岂非逞匹夫之勇,置天下安危于何地?

他又提出降曹“三便”:一保嫂夫人,二守桃园盟誓,三留有用之身。

关羽沉吟片刻,对张辽说:“兄有三便,吾有三约。若曹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第一,只降汉帝,不降曹丞相;第二,曹丞相须以皇叔俸禄奉养两位夫人;第三,“但知刘皇叔去向便当辞去”。

关羽的“三约”忠诚的是刘备、张飞和汉室,始终没变初衷和誓约。假如没有这三约而降,就是变节了。曹操爱惜人才、喜爱关羽,认为关羽忠义可嘉,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而且对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封官加爵,送美女服侍。关羽把钱、物送到刘备夫人的独院里封存,把美女送去服侍刘备夫人。关羽知道曹操对他极为厚待,但是他早已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所以一旦知道了刘备下落,关羽一定会走,不过他会报效曹操的恩情之后才走。后来关羽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去,就重加赏赐。不久,关羽投书曹操相府,挂官印于住所,只带着先前的二十多随从保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投奔刘备。关羽走后,曹操的手下想要追赶关羽,曹操没有同意,认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关羽之义还体现在“知恩必报”“言而有信”“有始有终”“玉可碎不能改其白”“死不屈节、视死如归”等。

张飞的刚义

张飞与刘备初相见,话没说了两句,就豪爽果断地对刘备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张飞为讨贼安民,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地贡献个人的钱财物资,何等爽快,与见利忘义的小人,形成鲜明的相比。

张飞在当阳桥上那惊天动地的一吼:“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份威猛与智慧震撼人心。他怒鞭督邮贪官,惩恶护民,义释严颜,善待黄忠老将,一再展现他的刚猛侠义。

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员彪悍猛将。虽然喝酒后容易粗暴待人,有不足的一面,但他刚毅果断、有勇有谋的一面,才是其主要特点。

义薄云天,不仅是对关羽的定位,也是对刘备与张飞的定位。

可惜的是,刘备建立蜀国后,关羽逐渐表现出自负、自傲、不够宽容的一面,结果中计,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而刘备和张飞则陷入急于为兄弟报仇的感情用事之中,倾蜀国举国之力进攻东吴,结果不仅葬送了蜀国兵力,张飞也死于非命。

如果他们能像当初那样保持住“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义,也许结局就不是这样。

人无完人,虽然刘、关、张三位义士的行为也有缺陷,但这就是已经做的很好的人了,他们一生践行了“义”的内涵,为后人留下了 “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为后世人所敬仰。

有位作者说的很好:“演义较之正史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用更加引人入胜的方式,放大往事中那些最精华的部分,带给后人永远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