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要用所有生命去成就自己,而不是去迎合世界(连载249)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文章图片2

老子本章主要讲的是信道与修道、修道与建德之间的关系,并赞颂了修道有成者的高贵品质和崇高境界,同时也给出了修行的十三个方法。

今天,我们进入第四层次,修道有成的人虽目明心慈,看起来却像十分愚昧。

文章图片3

首先,聪明难,其实糊涂更难。

“建言有之”

“建言”是指立言、格言、箴言。

本章后半部分老子一口气列举了十二个关于大成功者的箴言,这是老子对修道者的建言与立论,如果能在生活中知行合一,就会让我们回归幸福天长地久的本真之道。

文章图片4

“明道若昧”

这是指明白大道的人反倒看上去像糊里糊涂、不明事理似的。古人说“昧”就是“目不别五色之章”,意思就是昏暗、糊涂、蒙蔽。

但明道之人怎么可能是糊涂的呢?

其实,这只是外人眼中的状态。明道之人已经从单体的“我”,升华到了天人合一层次中的“我”,也就是从部分进入了整体了,他们的表现和道极其相似。

文章图片5

你看,大道本性灿烂,但外在又好似昏昧;明道之人也一样,不求才华彰显,惟求光明坦荡;不会锱铢必究,只重温暖他人。

所以,在常人看来,他们不与人争名夺利,不与人争权夺威,甚至连面子都不要,这跟“傻子”又有什么差别呢?这样的表现,人们又怎么知道他是得道之人?下士要是看见他们这样,不挖苦、不讥笑、不讽刺,那才怪了!

文章图片6

确实,明道之人不会特立独行、自以为是或者故弄玄虚、高深莫测,他们看起来就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你是什么样,他也什么样,不但不会让你觉得难受,还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不过与普通人不同的是,我们吃喝玩乐时,会沉迷于其中,内心不受控制;而明道之人看着可能也在吃喝玩乐,但他们随时可以抽离,他们内心的自主权从未丢失,他们这么做只是对世俗的规则表示敬畏而已。

但无论行为上做什么,他的内心却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明白自己的生命目标,这就是“和光同尘”。外人虽然看不出来,但他内在一直是流畅通达、毫无挂碍的

文章图片7

也正因为如此,得道之人在一些事情上往往表现出没有是非观、善恶观,甚至会显得没有立场,这也许会让很多人受不了。

其实,他们不是没有是非观、善恶观,而是他们有全局性的或长远的是非观、善恶观——而这些东西超越了当下,可能也超越了三维世界的认知,一般人是看不到、想不清的,所以人们反而要说他们糊涂。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文章图片8

这个世间没有完美的存在,有遗憾才是生活,有缺陷才是真实。

正是因为遗憾和缺陷的存在,我们才彼此需要,每个人才能在天地间找到自己该去的位置、该担的责任。

圣人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他没有分别执着,也就没有是非善恶的概念——有些事他不计较、不追究,旁人看起来就觉得他好像是糊涂了。

其实,那不过是他看破了而已。“难得糊涂”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表面糊涂,内心明白;名利上糊涂,精神上明白;小节上糊涂,全局上明白。

这几个标准一出,我们就能看出来:聪明难,其实糊涂更难!


文章图片9

其次,人要用所有生命去成就自己,而不是去迎合世界。

“进道若退”

一个人越是靠近道,有时别人越认为你在“倒退”。因为,修道与世俗的着重点和出发点不一样,所以,走得从来都是两条不同的路:

修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注重个人内在本质往自然整体层面上的回归。

所以,修道者是把名利权势当成实现人生目标的手段,只会使用它,而不会被它控制;一旦功成,就自然选择身退。

文章图片10

而世俗则不一样,世俗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的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以及对名誉、地位及权力的追求。

普通人往往觉得:如果能永远独享成功硕果,或者把这份财富和权力留给子孙后代,那就是完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

文章图片11

所以,不同的目标带来了不同的评判标准——从世人眼中看过去:一个人若在修道方面有所精进,在世俗方面就好像在退步

因为,当大家都在做加法,忙于学习、忙于应酬、忙于竞争,以求高速发展时;只有你在做减法,在清心寡欲、拒绝诱惑、专注利他、放下一切。所以在大众眼中,你好像是不进则退了。

其实,这就是以退为进、进退互为一体的生命状态。生命不能一直做加法,因为负重前行走不远。人要用所有生命去成就自己,而不是去迎合世界。


文章图片12

再次,磨砺越多,生命越庄严。

“夷道若颣”

“夷”是平坦的意思;“颣”原意是丝上的结,意思刚好和“夷”相反,指的是不平、坎坷的意思。

所以,老子说“夷道若颣”就是指越是宽广而平坦的大道,给人的感觉反而像坎坷不平一样。

文章图片13

人生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但最后能历尽风雨、乘风破浪的只有极少数懂得“夷道若颣”这个道理的人。

“夷道若纇”就好比若冬涉川——平滑的冰面比起伏的路面还要难行,更需谨慎。

其实,人生旅程中的种种挫折不是障碍,而是大道的一部分。这就好比考试不是为好学生设置的障碍,而是用来淘汰不用心学习的人一样。因此,越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越是对立志此生走大道的人,老天越是会给他重重磨砺和挑战。

因为,百炼出精钢,磨砺越多,淬炼越狠,杂质越少,菁纯越高,越接近自己最原始的本真状态。所有挫折都是上天赠予我们的礼物,挫折的背后就是成功。对修道来说,磨砺越多,生命越庄严

文章图片14

同时,“夷道若颣”还有一层含义:一般人却总是想用自己的标准去改变别人,想让万物都服从于自己。

这是把自我凌驾于一切之上,这个背道而驰的想法一出,必然会给人生路上埋下阻碍;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他人、他物就都成了自己前进路上的阻碍。

而修道,是要求人们改变自己去适应大道;要求我们用天性中的慈悲去粉碎自我的狭隘,像天地一样常善救人、常善救物。

只有这样顺道而行,才能功圆道满。

文章图片15

只要真心修道,其实并没有外物会成为自己未来的障碍。

因为,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如果我们执大象,一定是天下往;当四海来归,我们又能往而不害时,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安平泰、周围安平泰、世界也安平泰。

“夷道若颣”跟前一句“进道若退”是紧密相连的——正是因为人们只想着“进”,所以才会感觉有“颣”的存在;如果能把自己与大家融为一体,善于为大家提供成长机会、打造成功平台、鼓励大家不断进步,那我们的道就一定是坦荡通达的。


文章图片16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41章“闻道勤行”第五层面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道德经》连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