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怎么用效果好?别胡乱补肾了!

 日月76nligx4bu 2022-08-14 发布于四川

郭大夫,中医内科学硕士,执业中医师。记录我的中医人生,临床看病、读书心得、所思所感,冷暖人生,不敢自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胜继绝学”,但也是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坚持半日临证半日读书。

图片

点开关注!看看更多精彩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且变成了肾亏男人的专属。

来自那一句“治肾亏,不含糖,……”

其实六味地黄丸创制之处和现在的主治八竿子打不着,

六味地黄丸由北宋儿科名家钱乙从《金匮要略》之“肾气丸”中减去桂枝、 附子而成。

肾气丸乃仲景为治肾阳不足之证而制,钱氏从该方八味药中减去温阳补火的桂、附,而余药及其用量比例仍悉遵原方,所以将温补肾阳之方一变而成滋补肾阴之剂。所以,此方仍为仲景之心法,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变化而不离宗,为后世历代医家所称道。

本方原治小儿“肾怯失音,囱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焼白”的“五返”证候。

看见没有主要是用于小儿先天肾精不足,发育迟缓的。

明代临床大家薛己又将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成人的肾阴不足证,明确指出本方有“壮水制火”之功,凡“肾经阴精不足,阳无所化,虚火妄动,以致前症(指阴虚火旺,咳嗽咯血)者,宜用六昧地黄丸补之,使阴旺则阳化”(《明医杂著》。并对本方适应证候的临床表现作了较为详尽地描述,自此本方逐渐被后世 医家广为沿用,成为临床滋补肾阴的代表方。

薛己在《校注妇人良方》中言:此壮水制火之剂。夫人之生,以肾为主。人之病,多由肾虚而致者。此方乃天一生水之剂,无不可用。若肾虚发热作渴,小便淋秘,痰壅失喑,咳嗽吐血,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口舌疮裂,齿不坚固。腰腿软,五脏亏损,自汗盗汗便如暗血,凡肝经不足之症,尤当用之。盖水能生木故也。此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又治肝肾精血不足虚热,不能起床,即八味丸去附子、肉桂。”

我们现在主要用来治疗肾阴虚证。患者临床以腰膝酸软,牙齿动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燥咽干,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主要表现。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精亏髓少,骨失所养, 则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揺;

脑为髓之海、肾阴亏损,髓海空虚,则头晕目眩;

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则耳鸣耳聋;

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阴虚损,水不制火,相火内扰精室,则遗精;

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则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

小儿囟门久不闭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为本方创方之初所治。

用药主要是三补三泄。

三补:熟地补肾,山茱萸补肝,山药补脾。

三泄:茯苓渗脾湿,泽泻泄肾浊,丹皮泄相火(虚火)。

如此三味补药与三味泻药配伍,且补重于泻,寓泻于补,补而不碍邪,泻而不伤正,共奏平补肾阴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还有几个加味方,临床也十分常用,一并介绍如下:

1.知伯地黄丸(《医方考》卷5,原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即六味地黄丸加 知母盐炒 黄柏盐妙各二钱(各6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 (6g,温开水送下)。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软,遗精等。

2.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原名杞菊六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功用: 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3.都气丸(《症因脉治》卷3)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二钱(6g)用法同上。功用:

滋肾纳气。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4.麦味地黄丸(《体仁汇编》,录自《医部全录》卷331,原名八味地黄丸)熟地黄,酒山茱萸酒浸去核,取净肉各八钱(各24g)丹皮、泽泻各二钱(各6g)白茯神去皮、山药蒸各四钱(各12,五味、麦冬去心各五钱(各15g)。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70丸,空心白汤送下;冬天酒下亦宜。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 或喘或咳者。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