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臭牡丹|花既不牡丹,亦不觉其臭

 小山草木记 2022-08-14 发布于浙江

今日上午,在东吴天童一带刷山。在路边竹林下,遇宁波不多见之植物臭牡丹。

其枝顶那一团淡淡的紫红色,在绿色一统天下的少花夏日,十分养眼,殊为难得。

表面观之,近前嗅之,花既不牡丹,亦不觉其臭,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其科属为唇形科大青属,与牡丹之芍药科芍药属亦相去甚远。

回家查资料才知,此名中一“臭”字,来自于其根、茎、叶被揉碎捣烂之后的气味。这是植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想吃它的动物因味道不佳而不再惦记。

清人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形容此花“开五瓣淡紫花成攒,颇似绣球而须长如聚针”,倒是精当而贴切。

所以,与其呼其为臭牡丹,还不如叫其“臭绣球”更准确一些。

无奈,约定俗成就这么称呼下来,哪怕名不副实,也只能勉强接受了。否则,大家不在一套共同接受的话语体系之中对话,那就无法沟通了。

---the end--------

作者简介:小山,宁波生态文化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主任,甬派、甬上等媒体平台专栏作者。业余时间致力于发现身边触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挖掘寻常草木的文化内涵。参编《认识中国植物》,著有《甬城草木记》、《草木清欢》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