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说的不争,对水来说是本性;对人来说是智慧!(连载53)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chǔ)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首先,老子说的“不争”是利益万物。

老子最后说的“不争”是什么?是无为吗?是什么都不做吗?不是。老子让我们要向水那样,争低下、争柔弱、争承担、争平凡……

说穿了,老子主张我们通过学用道的思维模式、行为准则和处事方式来为人做事,如此才能与道的力量接近,人类才能为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人生和谐真正担负起责任!


其次,老子《道德经》中说的“不争”,对水来说是本性;但对人来说,应该是智慧!

正是因为人有好争之习性,所以老子才提出要向水学习,学习它不争的品格。不争,不等于不作为,不等于不精进!水的七个“善”,就是作为,就是精进。这里的“不争”,它只顺从大局之势态,是指向那里就奔向那里的平衡之道。

当然,人毕竟是人,人有自我意识、有主观能动性;人会选择,人会拒绝,人会抗争,人还会发明创造,这就是人与水的不同!

正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就想有所作为;特别是“人造世界”里令人目眩神迷的丰富多彩,更加坚定了人类的信心。

但我们必须要明白的是:人类的作为,不仅要对自己有利,而且要对地球的整个生态有利!人类有比其他生命更突出的聪明才智,所以人类在地球上“争”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而其他生命和物种却在此同时逐渐频临灭绝……这种现象的持续,最后必然反过来给人类造成生存危机。

因为人类在“争斗”中取得了优势,所以也养成了人类“争”的习性,这种习性不仅会在与外界的互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会在人类内部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不争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

  • 争,已经让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 争,已经让世界不得安宁,刀兵四起、战争不断;
  • 争,已经让很多人深陷危局、受苦受难。
  • 不争,对现在的世界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已经形成了当今这样一个格局。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才要大力提倡不争之智,提倡和谐的世界观和价值理念。

    不争,对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对个人成长来说,也同样有益!

    但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争”是为了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和自己应得的利益。也许,很多人的初衷只是这样而已。但争来争去,到最后“争”却会变成了人的一种习惯,甚至是变成一种习性。一旦变成了习性,它就成了制造是非和争斗的源头。

    其实,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去争,有很多事情是需要礼让的。可是争惯了,早已让人忘却了礼让,忘却了不争。

    更有害的是,“争”的习性会在人群中造成一种“争”的氛围,本来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事情,却因为思维中“争”的惯性让人们之间剑拔弩张,这样于人于己都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最起码,这种紧张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如果真变成了争斗,那必然会造成两败俱!

    所以说,不争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不争,才能对己对人都没有过失,或者是减少过失。不争(和谐),应该成为人类的共同智慧,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共有意识,因为这是人类长治久安的根本之法!


    你好,明天,我们将继续《道德经》第八章第六层面《夫惟不争,故无尤》的分享,欢迎您继续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