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青铜重宝 | 山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海棠盈香 2022-08-14 发布于北京
昨天写了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九 旒 冕
今天继续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两件来自商周的青铜器
山东省的历史是这样分的
史前时期 | 夏商周 | 秦汉-明清
史前时期以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闻名
商周时期以齐、鲁两个诸侯国闻名
之后嘛 山东就有些没落了

今天要说的第一件镇馆之宝
就是来自商朝的一件兵器——

商 亚醜钺



商朝因为缺少文字记载
多半只能从出土文物中去还原那段历史
钺[yuè] 古代兵器
形状像斧又比斧大 是权力的象征
就是说只有首领才有资格拥有

亚醜[chǒu]是这件兵器上的铭文
这种样式的兵器我见过不少 也有比它大的
为何它能成镇馆之宝呢
主要因为以前就有见过有亚醜铭文的器物
却不知出处 不知来历
而亚醜钺是考古学家从大规模商墓中挖出来的
这次终于知道了亚醜所处的确切地点和时间
亚醜可能是一个部落 或当时的一个方国
关于亚醜的其他事情 还有待专家考证

第二件镇馆之宝
是来自西周的一件礼器——

西周 颂簋


颂 簋
看上去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呢
它的价值在哪呢?
看旁边 它还有一个盖

盖内有152个字的铭文

而且字特别清楚 这就厉害了

它是山东省博物馆

铭文字最多的西周青铜器

虽然字迹很清楚 但还是看不懂啊

还好有翻译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周王三年五月甲戌 周王在京城康昭宫宫殿

宰弘陪同颂进门站立在中廷

史官之长尹氏授王的命书

周王亲自任命颂在洛阳担任职务

还赐给他带花边的黑色丝质礼服等物品

颂跪拜并献上玉璋表示感谢

事后颂铸造了颂簋、颂鼎和颂壶

用来祭祀亡父龚叔和亡母龚姒

以后子子孙孙永远使用

(注:颂鼎、颂壶在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盖子正面是这样的 其实相当于一个盘子
簋是用来煮或盛饭食的
熟了以后 翻开盖子把食物盛入盖子中食用
不过这个铭文写清楚了是祭祀用 非实用器
它最大的价值还不是文字本身表达的事件
而是内容可与《左传》等文献记载相印证
说明我们老祖宗写史书还是靠谱的
PS:从网上找到一件盖子盖上的照片

(上图来源于网络)


以上两件镇馆之宝
其实并非夏商周展最引人注目的
要说最吸引人目光的
那必须是上过《国家宝藏》的——

战国 铜餐具


在山东淄博的临淄区某村

有一个墓葬椁室被盗的战国大墓

考古发掘时发现陪葬坑保存完好

出土了一批青铜礼器和生活用具

其中就包括一件看似平淡无奇的铜壶

然而,把铜壶的盖子打开

看到里面装的东西

(我在博物馆经常是个表情 这就是没见识的表现啊)


没有语言能表达考古工作者和我的震惊

里面装着60件铜餐具!

没看错 不是6件 是60件!
60件还不是一样的
而是包括耳杯、小碟、盘、盒、碗等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各式餐具
铜餐具制作精良而且保存完好
有的甚至还没有生锈
保存有青铜本来的黄金色
更有的生成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锈
铜本身的颜色很美
但生了锈的铜也很美啊
看这些铜餐具灿若星河 璀璨夺目
这套餐具大概是带出去野餐用的
60件其实是10套 6件为一套
而“10人为宴”的风俗传统
现在在当地一些地方仍然盛行
而且现在多数地方婚宴摆席都是10人一桌
铜餐具的出土地当时属于齐国
看来这一风俗大概属于齐国
而且是齐国由来已久的习俗
往上至少可追溯到周朝
特别喜欢这套餐具
虽然拍了很多照片
却很难展现它的美
必须亲眼看到才能感受其震撼
据说这套餐具取出来以后装不回去了
这么多餐具装进去可不容易
铜壶里排列组合应该是有一定顺序的
可能只有制作者和墓主人的仆人能装好吧

山东省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并不是很多
再发两件特别的展品吧

第一件

春秋 铜ling


ling字打拼音我翻了好多页也没找到
这幸好还有注音呢
这种造型、这种名字的物件我还是第一次见
所以特别发一下

第二件

春秋 陈侯壶


这件常看我公众号的朋友就会眼熟

没印象也没关系 看这里:

它证明一个国家的存在 | 中国文字博物馆贾伯壶

这两件样式基本一样 功能也基本一样

看说明 不同之处在于
贾伯壶贾国世国联姻的证明
陈侯壶陈国铸国联姻的物证
可能当时小国联姻这种壶是嫁妆标配吧~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以后还会继续介绍山东省博的宝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