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麻黄 细辛”治患者的多汗时,他骂我是用错发汗药的庸医,痊愈后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2-08-14 发布于河南
用“麻黄+细辛”治患者的多汗时,他骂我是用错发汗药的庸医,痊愈后他却说自己拿着玉石当青砖——不懂装懂!

现在的中医中药,仅仅日本在全世界的市场中就占到了90%的份额,最让人尴尬的是,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我们只占2%。

与此同时,外国人还会中医当做宝贝,想法设法来偷艺。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治疗结核病,当地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

有人学,没人信,这是我们中医的处境。

就拿前段时间我遇见的一位多汗患者来讲吧,5年前就有多汗的情况,同时还有畏寒怕冷、后背发凉的情况。

看诊后,我发现他舌淡、苔白滑,脉弦而沉。

辨证后开方:麻黄、细辛、白芍、干姜、五味子、甘草、法半夏、浮小麦。

他一看方子,却大声骂道:我看你这个人也是个庸医,我本来就多汗,你再给我开麻黄、细辛这些发汗的药,你是怕我出的汗不够多?

我说:这张方子和你之前吃过的确实不一样,但它的点睛之处正是在细辛和麻黄这两味药,因为从你的症状来看,多汗的根源是肺气郁滞,造成痰湿水饮困于肺经,从而影响阳卫之气,所以一味地补阳气,是不牢靠的。

一番解释后,他半信半疑地问我:真的?你真的没骗我?我之前遇见的医生可是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开完药,就不管我了,眼里只有钱!

我说:医者不打诳语,我要真是为了钱骗患者,这些年我治好的患者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把我淹死。

结果患者用药7剂后,出汗的情况就有明显好转,出汗少了,晚上睡觉也安稳了不少。药不更方再用14剂后,畏寒怕冷、后背发凉的问题消失,出汗情况恢复正常,身体没有其它不适。后用7剂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出现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看起来,确实与以往治疗多汗的方法,完全不同。从前,我们多从“虚”字出发,阳气虚,不能固摄毛孔,所以多考虑补充阳卫之气。

但我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出发呢?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肺水郁滞。

患者苔白滑、脉弦,不难看出,这是痰湿水饮的表现,苔白滑,主水湿蕴于内。脉弦,可以主痰饮。痰湿水饮困于体内,所以会让患者发汗畏寒、后背发凉。

因为水饮之邪来到肺脏,而肺主阳卫之气的输布。水饮停肺,则阳卫之气无法很好地输布,所以人才爱出汗、恶风、后背发凉。说白了,就是所谓那个水饮,停于肺,影响了患者阳卫之气的正常输布。

因此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宣肺散寒、辛温解表的同时,兼顾敛汗止汗。

方中细辛和干姜主要是用来温化肺中水饮,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作用,干姜也是温中散寒的关键角色,两味药用在一起就像是烘干机一样,把肺经郁滞的寒湿驱逐出去。

麻黄辛散苦泄,开宣肺气,擅长通调水、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就像是袋子一样从下边接着细辛、干姜从肺逼出来的水分,再从小便排出体外。同时它性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细辛它们三味药用在一起同仇敌忾,不给痰湿水饮卷土重来的机会。

水湿在体内停留时间太久,再遇上寒邪,就会凝聚成痰,所以在除水湿的同时,化痰也是重要一环,半夏燥湿化痰的功力很强,凭一己之力就能逼走体内的顽痰。

浮小麦、五味子是敛汗止汗,再加上白芍养血柔肝,三味药用在一起,一能敛汗,二能制衡麻黄、干姜、细辛等辛燥之性,以免伤及患者正气。

诸药合用,肺气宣、水湿除,问题就能迎刃化解。

外国人对中医的看法就是,潜移默化地让我们把有效廉价的中医,扔进垃圾桶,这样它们才会有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