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亦有退隐意(一)(5—7—1,讲于2021年8月5日)

 惟虫能天 2022-08-15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苦中寻乐三杯酒,忙里偷闲一壶茶

孔子亦有退隐意(一)


《论语》载,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历代注家对此章的理解多有争议,争议最大的在“无所取材”的“材”字上。传统上有三种解释,一是说材指的是木材,是说找不到做船的木材。二是说材同哉,是说子路仅有勇而已,没有其他可取的地方。三是说材是裁度的意思,是说子路不懂得如何裁剪自己。

综合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可能更接近孔子原意。子路为人性格耿直、果敢有勇,孔子多次教导他,不要凭血气之勇行事。就是说,此处在教导子路要善于裁剪约束自己。相较之下,另两种说法道理不充分,因为以孔子的身份和影响力,如何会找不到造船的木材呢?再说子路如何会除了勇之外一无可取呢?若以第三种说法解释,本章讲的意思是,孔子说,假如我的主张行不通了,那就只有乘着木筏漂流到海外去,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心中欢喜。孔子又说,仲由的勇敢超过了我,但对于事情不知道如何裁度。

对本章有争议的还在于,乘桴浮于海要去干什么?有人认为孔子在其道不行时有隐逸之意,也有人认为所浮之海指的是东夷,东夷之国崇尚仁德,孔子是要去东夷推行其道。综合分析,第二种理解不大符合孔子原意。结合孔子生平考察,并不排除孔子有隐退消极的想法。因为在乱世之中,人人各为其利大道沦落,坚守正道者必遭势利小人排斥,孔夫子也难免此厄运,此时他的思想可能比较复杂。总体上说,孔子和儒门学子也有道家退隐的一面,《论语》中有多处涉及到了孔子对隐士赞赏的内容。

立身行道,致君泽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