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守城的一万种方法

 逍遥_书斋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想守城,首先就得先明白什么城不可守,不然螳臂当车也基本只有被碾压成渣渣的份。而所谓城有不可守者:大而人少;小而众多;粮寡而柴水不供;垒薄而攻具不足;土疏地下,溉灌可泛;邑阙人疲,修缉未就。凡若此类,速徙之。

文章图片1

汉末黄巾军攻城

垒高土厚,城坚沟深,粮实众多,地形阻险,所谓无守而无不守也。故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城墙防御设计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城制图

凡筑城,下阔与高倍,上阔与下倍。城高五丈,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即城高:地基宽:城头宽=4:2:1)。高下阔狭,以此为准。料功:上阔下加阔,得三丈七尺五寸,半之,得一丈八尺七寸五分;以高五丈乘之,一尺之城,积数得九十三丈七尺五寸。每一功,日筑土二尺,计功约四十七人。一步五尺之城,计役二百三十五人;一百步,计功二万三千五百人;三百步,计功七万五百人。率一里,则十里可知。其出土负,并计之大功之内。

文章图片4

明代筑城之法,以夯土为基,外覆巨石,内砌板砖

凡敌欲攻,即去城外五百步内,井、树、墙、屋并填除之。井有填不尽者,投药毒之。木石砖瓦,茭刍百物,皆收之。入不尽者,并焚除之。其什物、五谷、糗糒、鱼盐、布帛、医药、功巧、戎具、锻冶、桔槁、茅荻、芦苇、灰沙、铁炭、松桦、蒿艾、脂麻、皮毡、荆棘、笓篱、釜镬、盆瓮、檑木、锹斧、锥凿、刀锯、长斧、长刀、长锥、长镰、长梯、短梯、大钩、连锁、连枷、连棒、白棒,芦竹为稕(zhùn耙子)插以松桦,城上城下,咸先蓄积(简而言之就是坚壁清野,留给敌人的都是废物),缘人间所要公私事物,一切修缉。抛石,大小随事。檑木,以木体重者为之,长五尺,径一尺,小至六七寸(其实还有长四尺,径五寸的,尺寸上只要能用就好)。

文章图片5

木檑

文章图片6

城上防御工事

城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十步,上施钓桥,壕之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瓮城。有战棚,棚楼之上有白露屋,城门重门闸版,凿扇城之外,四面有弩台,自敌棚至城门,常设兵守,以观候敌人。

文章图片7

木女墙

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墙体呈凹凸之状),谓之羊马城(用以隔绝敌军,以免其一拥而上)。城门悬板木板,为重门(用榆、槐木,为加强防御,可用生牛皮裹以铁叶,两旁施铁环、贯铁,在离城门五尺之处立两块夹木,木开池槽,亦用铁叶裹之。若寇至,即以绞车自城楼上抽所贯铁索,下牐版于槽中。外实以土,防火攻;内支以柱,防倾折)。城门扇及楼堠(hòu瞭望敌情之堡垒),以泥涂厚,备火。城门先造连拒马枪壮锐,以锁连之。

文章图片8

牐(zhá同“闸”)版,也叫重门

文章图片9

城内面别穿井四所,置水车,大瓮二十口,灶十所。却敌上建堠楼,以板跳出为橹,与四外烽戍,昼夜瞻视。

城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加底积数大半之,得数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凿濠一尺,得数一十五丈。每一人功,日出三丈,计功五人;一步五尺,计功二十五人;十步,计功二百五十人;百步,计功二千五百人;一里,计功七万五百人。以此为率,则百里可知。

壕桥,直对羊马城门,若城门汲水,须在城外,则瓮城、羊马城各更对开一门,以通汲路。惟不得对大城门。若依山带河,地势不便,则大城须为偃月形,开三门而已。馀不改平陆之制。

文章图片10

钓桥造以榆槐木,其制如桥,上施三铁环,贯以二铁索,副以麻绳,系属于城楼上。桥后去城约三步,立二柱,各长二丈五尺,开上山口,置熟铁转轮为槽,以架铁索,并绳,贵其易起。若城外有警,则楼上使人挽起,以断其路,亦以护门。城上常以炮及弓弩禦敌,虑以火燔烧及被攻斫。

文章图片11

瓮城上各设战棚,其制与敌楼同,间数视城之广狭。其山城,则又择前后左右,取去大城近处,随山形别筑一城,令与大城相接,必尽据高地,外亦开堑,两地之中,或设烽台以为远候。贼至,即以兵专守,免先为贼所据,下窥城中虚实。

凡雉,出城身外,大者三丈,次者二丈,次者一丈五尺。直出三丈者,横长五丈。直出二丈者,横长三丈。直出一丈者,横长一丈五尺。比城原身高三丈者,加高三尺。二丈者,加高二尺。每五十垛一雉城,阔加之,不拘几雉,左右遇角、遇门,或多少几数丈,从便均匀,每面除楼角,所占不等,约一里者,楼角之中各二雉。二里者,楼角之中各四雉。以此加之,不足丈尺者,五十垛以外。亦可以五十垛计。五十垛以内,亦可以五十垛计。通变在人,此大概耳。

悬眼制,每垛当中,自城面平为孔,高九寸,约砖三层,砖厚用二层。平面以下,两方砖对中为弯,渐渐平缩,每砖一模,编成层数字号,烧于砖上。临用,只照号垛,俱如寻常甃砌力同,庶砖皮不削,则可久。砖弯不凿,则工省。约用几丈尺深,计为若干层。今图内只六层,每砖三寸,只得一尺七寸。示其大略耳。或二十、三十等层,以尽为度。倭每丛铳与矢,边人每丛矢,看准数垛,伺我守城者一伸头颈外视,即丛射之,无有不中,使我身不敢当垛,目不见外,贼即以勾杆攻城等器,直奔城下。我兵既不能伸头出手下击,任其掘坎布梯,直登,莫禦。必有此悬眼,贼远则瞭之,垛口铳矢射之。贼近,我兵不出头,以身藏垛下,于悬眼内下视。攻城者,虽有铳矢,无所施。若到城下,一见无遗,即将矢石铳子火桶掷之,无不可者,贼安能树梯驻足哉。若对垛而登,则垛上可禦矣。每悬眼上加木盖一个,以防铳矢,尤妙。

文章图片12

弩台,高下与城等,去城百步,每台相去亦如之。下阔四丈,高五丈,上阔二丈,上建女墙。台内通暗道,安屈膝梯,人上便卷收。中设毡幕,置弩手五人,备干粮水火。大型弩台上狭下阔,如城制,高与城等,面阔一丈六尺,长三步,与城相接。每台相拒亦如之。上通阔道,台上架屋,制如战棚。三面垂以濡毡以遮垂,钟板亦备绳梯,内容弩手一十二人,棚上三面立牌、遮箭。棚上亦容弓弩手一十二人。队将一人,置五色旗各一,鼓一,弓弩、檑木、炮石、火鞴等皆蓄之,常伺寇至,举旗为表号令。台及城上见之,皆举旗相应。寇来自东,即举青旗南举赤旗西举白旗北举黑旗。已来复还,举黄旗。寇来渐近,则望其主将,发弩丛射之。其炮檑用如城上法。

人员分配

城上一步一甲卒,十步加五人,以备杂供之要。五步有伍长,十步有什长,五十步、百步皆有将长,文武相兼,量材受任,而统领精锐。骁勇简募或十队、二十、三十队,大将、副将各领队,巡城晓谕,激励赴救。

城上立四队,别立四表,以为候视:若敌欲攻之处,则去城五六十步,即举一表;橦梯逼城,举二表;敌若登梯,举三表;欲攀女墙,举四表。夜即举火如表。城上四队之间,各置八旗:若须木檩(lǐn架跨在房梁之间的小梁。亦称“桁”)拯板,举苍旗;须灰炭稕铁,举赤旗;须檑木樵苇,举黄旗;须沙石砖瓦,举白旗;须水汤不洁,举黑旗;须战士锐卒,举熊虎旗;须戈戟弓矢刀剑,举鸷旗;须皮毡、麻、鍱、锹镢、斧凿,举双兔。城上举旗,主当之官随色而供。

城内老小丁女,除营食之外,皆令膺役城上,分为八队,使识文者点检常旗,备拟物为八部。城内对敌营,自凿城内为暗门,多少临事,令五六寸勿穿,或于中夜,于敌初来,营列未定,精骑从突门跃出,击其无备,袭其不意。城门先自凿扇为数十孔,出强弩射之,长矛刺之,则敌不得近门(依托城门为攻击窗口)。栈以泥厚涂之备火。柴草之类贮积,泥厚涂之,防火箭飞火。

文章图片13

机桥,亦称转关桥

转关桥,一梁,端着横检,按去其检,桥转关,人马不得过度,皆倾水中。

城上守御器具

笓篱战格,于女墙上跳出,【扌豕】去墙三尺,着横检,【扌豕】安辖,以荆柳编为之,长一丈,阔五尺,悬安【扌豕】端,用遮矢石。

文章图片14

布幔,复布为之,以弱竿悬挂于女墙,八尺,折抛石之势,则矢石不复及墙。

文章图片15

绞车

木弩,以黄连桑柘(zhè材质坚而致密的树木)为之,弓长一丈二尺,径七寸,两弰(shāo弓之末端)三寸,绞车张之,大矢百副,一发,声如雷吼,败队之卒。

文章图片16

燕尾炬,缚苇草为之,分为两歧,如燕尾状,以油腊灌之,加火,从城坠下,使人骑木驴而烧之。松明,以铁锁缒下,巡城照,恐敌人夜中乘城而上(可谓是原始探照灯)。夜中城外每三十步悬大灯于城半腹,置警犬于城上,吠之处,即须加备。脂油炬,于城中四衢、要路、门户,晨夜不得绝明,用备非常。

文章图片17

行炉

行炉,镕铁汁,舁行,以洒敌人(这个一碰上是真的会皮焦骨烂)。游火,铁筐盛火,加脂蜡,锁悬缒下,烧穴中城人。灰䴰(yì破碎的谷物壳 )、糠秕,因风于城上掷之,以眯敌目,因以铁汁洒之(初代烟幕弹)。

文章图片18

连梃,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钗竿,如枪,刃为两歧,用叉飞梯及人。

文章图片19

钩竿

钩竿,如枪,两旁有曲刃,可以钩物。油囊,盛水,于城上掷安火车中,囊败火灭。

文章图片20

靖康年间汴京之战中的地产战

天井,敌攻城为地道来返,自于地道上直下穿井以邀之,积薪安井中,加火熏之,敌人自焦灼。

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罂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于井中托罂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审知穴处,助凿迎之,与外相遇,即就以干艾一石,烧令烟出,以板于外密覆穴口,勿令烟泄,仍用鞴袋鼓之;又先为桔槔悬铁锁,长三丈已上,束柴苇照草而焚之,坠于城外所穴之孔,以烟熏之,敌立死。

城上八队之间,安转关小抛二,机关大抛一,云梯、撞抛等其间。先从城身,用木出跳,为重女墙,高于土女墙五寸以上,以板覆其上,随事缓急而开闭之。敌若以大石击墙楼,石下之处,出跳空中,悬生皮毡毯等袋,以乘其石。城内人家,咸令置水防火,先约失火者斩。火发之处多,恐奸人放火,但令便近主当八部官人,领老小丁女救之。火起,所部急白大将,大将领亲信人左右救火。城中有卒惊及杂人,城上不得辄离职掌,乱走街巷者斩。敌若推轮排来攻,先以抛打,手抛既众,所中必多,来者被伤,力不齐矣。

凡攻城之兵,御捍矢石,头戴蠡帽,仰视不便,袍甲厚重,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帅逼迫,人众烦闹。我作转关女墙,腾出城外,以辘轳坠铁索,索头安铁鸱脚,当聚闹之处,掷下拨人。敌若兵众气盛,将卒有疑,即回易左右前后,或替一日再动,或数夜不移,审察安危,随时变改。飞书檄必诱我人,速封,驰送大将。每夜巡城,皆改易契,令信人持伪契巡行,所由不觉,罚之,觉则送使。有外往来,主司押领上使,辄不得问其事由,外人辄不得与语。

文章图片21

原始注射器式样的唧筒,唐代称溅筒

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锼(sōu锯挖)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内于袋内,急缚如溅筒,令壮士三五人撮水口,急蹙之救火。每门常贮两具。如无竹,以木合筒,漆之而用,并小溅筒二十具兼助之。门内常以瓮贮水添用。

敌若推䡴(chōng同“冲”)车,我作粗铁镮,并屈桑木为之,用索相连,䡴头适到,速以镮串䡴头,于其傍便处,分令壮士牵之翻倒,弓弩两射,自然败走。

文章图片22

铁蒺藜

敌若木驴攻城,用铁蒺藜下而敦(掀翻)之。其法:以熟铁阔径长一尺二寸四条,纵横布如蒺藜形,镕生铁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连锁掷下,敦讫,以辘轳拗上。若木驴上有牛皮并泥,敦着即举,速放火炬,灌油烧火。

凡敌攻城,多背王相,起土为台。我于城内薄筑,长高于敌台一丈已上,即自然制彼,无所施力。又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

城若卑地下,敌人壅水灌城,速筑墙壅诸门及陷穴处,更于城内促团周匝,视水高中而阔筑墙,墙外取土,高一丈以上城立,立后于墙内取土,而薄筑之。精兵备城,不得杂役。如有泄水之处,即十步为一井,井内潜通引泄漏。城中速造船一二十只,简募解舟楫者,载以弓弩、锹镢,每船载三十人,自暗门衔枚而出,潜往斫营,决彼堤堰,觉即令城上鼓噪,急出兵助之。敌有骁勇冲门入来,门内多穿坑阱,又于重墙内,卒出其不意,敌必傍走,自入阱中。

城外应对之策

城门外简择健卒,贮备器具,看敌懈怠,即开门,骁勇齐击,乘驰逐北不得过二百步,缓急城上应接易为。敌攻日久,众巧俱施,蚁附缘城,不惜士众,野无所得,粮路又绝,兵众离心,将帅懈倦,必精兵壅守,防我城门。我当乘间,骁雄四出,与城上人应期,内外齐攻。专精与疲怠者,尤绝必须审察,贼多伪谋。其所穴之孔,于城内深门为坑,坑上安转关板桥,若敌入来,得三五十人后,启发机关,自然先毙(自己从城墙上挖的门,门后也得挖坑,坑上放置吊桥,敌人要是从这门进来就正好填坑)。

文章图片23

铁菱,状如铁蒺藜,要路、水中置之,以刺人马。

文章图片24

陷马坑

陷马坑,长五尺,阔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枪、竹签,其坑似亚字相连,状以钩锁,以草及细尘覆其上。军城、营垒、要路皆设之。

文章图片25

拒马枪

拒马枪,以木径二尺,长短随事,十字凿孔,纵横安检,长一丈,锐其端,可以塞城门、巷、要路,人马不得奔驰。木栅,为敌所逼,不及筑城垒,或因山河险势,多石少土,不任版堞,乃建立木为之,方圆高下随事,深埋木根,重复弥缝,其阙内重短为阁道,外柱木重长出四尺为女墙,皆泥涂之,内七尺又立阁道,内柱上布板木为栈,立栏竿于栅上。悬门、拥墙、濠堑、拒马守,一如城垒法。

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孤迥平地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二丈,上阔一丈,形圆。上建圆屋覆之,屋径阔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为上覆下栈。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开觑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口,鼓一面,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率,知文书、符牒、转牒。

马铺,每铺相去三十里,于要路山谷间,牧马两匹,与游奕计会。有事警急,烟尘入境,即奔驰报探。

土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

游奕(即主掌巡逻侦察之精锐部队),于军中选骁果、谙山川、泉井者充,常与烽铺土河计会交陴,日夕逻候。于亭障之外,捉生问事。其军中虚实举用,勿令游奕人知。其副使子将,并久军行人,取善骑射者兼。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