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食正确

 老王的糊涂闲话 2022-08-15 发布于上海
如何正确吃一碗面?
有一部冷门的日本电影《蒲公英》,讲的是一位中年单身妇女突破种种困难,终于成为一名拉面高手的故事。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一位研究拉面40年的老人在教一位年轻人吃面:
首先,要建立大局观!先观察整个碗,观察它的形态,仔细嗅其香味:酱菜头闪耀着,紫菜慢慢下沉,葱花漂浮,目光专注在三片猪肉上。
其次,改变布局!用筷子尖端在表面轻扫一下,以表达喜悦,然后碰碰猪肉,用筷尖轻压肉片浸进汤里,再轻轻夹起,把它们摆放在碗另一边。
重点是,要向猪肉道歉:“很快再和你相见”后,这才可以开始吃面。先夹面条,同时还要看着肉,深情地注视,再吃一点酱菜,然后喝一点汤。
坐直,喘气。再坐直,再喘气。夹起一片猪肉,这好比是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最后,轻轻地在碗边甩三下,送进嘴里。

台湾作家焦桐曾在书里写道,自己吃排骨拉面,先把排骨夹到一边,心里说:待会儿再见你哦!然后喝汤吃面,最后再回来仔细品味这块排骨。
其实在我们打小的时候就有这么两派,好吃的放到最后吃vs一开始就把最好吃的吃掉。
但无论哪一派,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潜意识的逻辑自洽。
古今中外,进食无不按照一定顺序,遵循个中逻辑,呈点线面透视排开,才得吃喝从容,进食有序。
传统中餐的顺序是:压桌碟(看碟),凉菜,酒菜四热炒,大菜,饭菜,甜点。

古老欧洲大餐也曾异常奢华繁复,经革命后大大简化,到现在基本是法餐三道菜:开胃菜、主菜、甜点和白兰地或咖啡;意大利餐五道菜:开胃菜,沙拉,汤,头盘(意面或披萨),主菜,甜点和消化酒或是咖啡。
正式的一餐,要有合适的酒来配合每一道菜。
普通中餐馆子没有这些讲究,服务员没等客人坐稳就一本菜单奉上,掏出纸笔立在旁边等着你点菜。
现在则是一句“请扫码点餐”。
通常中餐会用茅台或二锅头之类的白酒来搭配所有的菜肴。江南人士则会用祖传的黄酒来配菜。要不然索性今天“整啤的”。
上菜则完全是按照厨房的出品速度,丝毫没有讲究章法。爆炒的菜先于凉菜上桌的事情并不稀罕。全无循序渐进,步步生花的美妙感受。
现在的客人也没有耐心,若是上菜稍慢,马上不停地催促“再不来就不要了”,疲于奔命的服务员和两头不是人的店长只能厚着脸皮说“已经下锅了”。
不讲究进食顺序的中餐馆是在自毁长城。没有耐心的食客也是在浪费钞票和时间。
日本菜的食材并不如中餐广泛丰富,但他们善于在每一个环节都尽力的研究,以求做到极致。
日本菜是非常重视进食的先后顺序的。以寿司为例,通常寿司店会安排从口感较淡的寿司开始,然后口味逐渐浓郁。


最先是口味清淡的白身鱼类,如比目鱼寿司。接着可以是发光鱼,如斑鰶。接下来赤身鱼,金枪鱼的toro,脂肪含量适中,吃口清爽不油腻,但是口感已是丰满。
再下来就是三文鱼、或鱼子这类脂肪含量高,味道浓郁,口感更丰富的食材。
烤鳗鱼酱料甜腻而浓郁,作为一餐寿司的结尾华章。玉子烧则当作甜点。
在鱼肉部位抹上芥末,传统的寿司拿法就是用手将寿司翻转过来,用鱼肉部位去蘸酱油。
而拿寿司的米饭部分去蘸酱油,这样会有个尴尬的情况就是握紧的饭团遇到酱油会散到碟子里,并且米饭蘸到酱油口感变得很咸,完全遮盖了寿司的味道。
寿司姜的作用是清口。吃完一种寿司再吃上一片姜片,能有效去除前一种寿司的味道,能更好去品尝下一种寿司的美味。

日本国宝级大师立于板前,在你对面用行云流水般的手法为你捏寿司,捏好呈上,目光灼灼地盯着你吃下去,绝不容你因为拍照、聊天而耽误了最佳赏味的三秒钟期限,如此二十贯寿司吃下来,不过半个小时,而且只有寿司和热茶,没有菜、酒、可乐雪碧王老吉。所以国宝大师的店,写传奇故事的很多,就是没人说好吃不好吃。
道可道,非常道。追求过了头,则陷入魔道。
说回到电影《蒲公英》,导演伊丹十三,高中辍学,曾画过插画,26岁进大映电影公司,曾在大岛渚《日本春歌考》、市川昆《细雪》、森田芳光《家族游戏》等电影中担任配角。并获得过电影旬报的最佳男配角奖。同时亦为日本文学艺术界知名作家。
1984年在ATG的资助下以电影导演的身份自编自导电影处女作《葬礼》,手法温馨爽快,寓意深刻,获1985年日本影艺学术协会五大佳片之一,受电影旬报激赏而一举成名。
伊丹电影的题材,见微知著,由日常生活中琐碎之处着眼:葬礼、食物、看病……他的电影从生活出发:为了拍《葬礼》,伊丹跑到殡仪馆打工,给死者化妆;为拍《蒲公英》,他摆摊卖拉面;为了拍《女税务官》,他隐名应聘日本税务局的临时核算员;为拍《民暴之女》,他跻身于黑社会。
由于《民暴之女》对黑帮颇有微言,引起了黑社会暴力团伙的刻骨仇恨,一再对他威胁恐吓、袭击滋扰。伊丹遭到暴徒袭击,脸部和颈部受伤,不得不入院,而病院中的他也一刻不得憩息,鉴于医道与人道的冲突有感而发,拍摄了《大病人》。
同志们呐,我们以前搞电影创作,也要组织主创人员到生活中去观察,称为“下生活”或“体验生活”。当年谢晋导演拍《芙蓉镇》,刘晓庆也是先去学习如何制作米豆腐的。现而今,这样的好传统都被抛弃了。
伊丹十三在六十四岁的时候,因为不堪忍受绯闻的困扰而选择了跳楼自杀。日本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写了《被偷换的孩子》一书,悼念这位勇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