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著名画家田德献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22-08-15 发布于辽宁

田德献,号杏山草石,1961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河南美协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历任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壶口书画院副秘书长,北京昌平区美协理事,江苏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现代管理大学客座教授。

一树琼花空有待,晓风看落满青苔

——田德献青苔作品赏析

“一树琼花空有待,晓风看落满青苔”。琼花空待,满观苔痕,人生若有幸觅见覆满青苔的地方,多半会感到意韵苍古——墨绿青苔多魅力!画家若以此为写生之境,真可谓得清幽之致:能观一抹苔绿,便有得山林隐逸之想。

田德献老师说在西藏就有一个这样令人向往的地方——南伊沟。沟内景色绮丽,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沟谷两侧,林木参天,青冈、云杉、桦树、柏木翠绿幽深,路边搁置的巨大圆木,静静地躺在野草花之中,在腐朽的木身上,生长出彩色的蘑菇和绿色的青苔。

因为有缘观摩田德献老师创作青苔作品及感受他讲述在南伊沟写生的激动心情,自然而然引发了我对青苔的关注。多方查找一些资料,对青苔及田德献老师的作品更是喜不自禁!

青苔,也叫苔藓,在植物界中扮演着“水陆两栖”的角色。它们一般适生于阴湿环境,具有独特的色泽,细致的质感,生长快,不易受病虫害侵扰;生长姿态和颜色上也富于变化,有直立、匍匐、悬垂、树状、平铺等,一些种类叶片具有光泽,还有一些种类可在黑暗中发光。

在古代,青苔又称苔衣。李时珍《本草纲目·陟厘》说:“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为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

古人认为青苔虽不艳丽也不葳蕤高大,却有着清幽古寂的文人气质。故有很多赋写文章见诸文人笔下,而写青苔的功勋大家,当数南北朝诗人江淹。他不仅写了几十篇跟青苔有关的诗、赋,还专门撰著了《青苔赋》。但不足以称道地是他是以青苔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怅然之感而已。到唐代时,由于山水田园诗崛起,苔成了红尘不染、清净唯美、高雅脱俗的代表。

青苔静居,吻合了高士的隐逸闲居,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变得清丽可赏。于是,便有王维“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之说。又有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言。那绿茸茸的青苔,成为文人安贫乐道、淡泊人生的象征,凸显了中国文人清高的隐逸之情。

青苔也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元素。中国画中有句名言:“画山容易点苔难”。明代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说:“画不点苔,山无生气。”小小的青苔,让画之境界变得清幽深远,它的入画是古代对于自然之美,最妙不可言的体察。

自然之美是最能感人的,而美只有被人对象化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检视中国绘画的美法大观,就在于它不仅可以写意自然,也可以写意人生。以自然化的美化的笔法来关照我们这个世界,其审美功能及巨大的感染力量,皆大大地超出了绘画技法上的写实物象。在这一点上,田德献老师是运用得挥洒自如了。

田德献老师说,他看到青苔的一刹那,整个灵魂都受到很大的震撼:森林中初春的气息迎面扑来,沁人心脾。各种景物色彩分明,特别是黑与绿的差异,脑海中顿时就浮出一幅水墨画来。所以他笔下的青苔,墨绿可人,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它们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虽历严冬,春天一到,遇水就长出绿意来,展现自己的青春光彩。

田德献老师的花鸟画,大多都有一个能够深化延伸画面旨意的文题。他的《幽林深处幽不休》画得毫锋脱颖,所象萧疏。大者,不知云终何往;小处,可见点墨琼谰。其空气及空间透视,尽见林间之静美,高天之雄润。纵观整幅画面,展现在眼帘的是雾雨过后,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投在硕大的树干上,嫩绿的青苔显得特别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如此茂盛的青苔依树干而长,比较少见,而且树林的青苔竟然与树竞比高。青苔是在争春?还是在争沐浴阳光?这一切给人非常大的精神鼓舞——“我本不高,感谢与你共赏阳光”。

树木与青苔和谐共存,共生共赏阳光,不正是我们人类所共同追求的邻里和谐生活吗?这难道不是田德献老师运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亲人、对朋友的热爱之情的高明之处吗?

田德献:一亩方田闻鹤鸣

文/赵署光 中国画观察评论人

花鸟画是中国画独有的题材,古人画以自娱、情溢笔墨,借花鸟之形努力追求一种如诗、如歌、婉约清爽的意境。从古到今,能够流传下来的名画佳作,无不是气韵独到、儒雅大气,不但有扎实的笔墨功力,而且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田德献的花鸟画清新典雅、温馨生动、生趣盎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其状物写实之能力、精细生动之笔墨,无不让人心悦诚服。多年来,画家以清新隽永的画风、典型优美的笔墨意境,以及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个性风格。他在大景写意花鸟的意境、意象、传情的探索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作品形神并至,笔境兼夺,令人回味无穷。

苏东坡说,中国画之妙在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将有形的空间送到了那寂寞的、幽远的、深邃的世界中,闪烁不定,如影绰绰,给人一种镜花水月的感觉。田德献艺术创作的精神取向就源自于这一悠久的文人传统,他将自然界中的花鸟转实成虚,蹈光蹑影,铺陈在柔软的宣纸上,笔墨间流露着古典浪漫的文人情愫。其作品非常讲究笔墨情趣,洋溢出一种平静而渊雅的精神气质。这也正是文人画的妙处,它如空谷幽兰,在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兰花,但它却散出淡淡的幽香,似有若无,似淡若浓,神秘而不可把握。它是飘缈天际的一点鹤影,是徘徊山林中的一缕云烟。

田德献善于营造画面意境,且喜画大景、全景,画中景物错落有致,几何型布局独具匠心。这样的作品淡雅清扬、意境悠远,远看有感觉上的充溢韵势,近看又耐人寻味的工致精湛。有些画面简洁明快,妙趣天成,画中景色清幽,几只鸟儿散落其间,却已将的“水鸟负暄闲整翼,山禽相贺已晴天”的闲情逸致跃然纸上。画家用墨随性自如,毫无造作、拘泥之感,用色单一而不单调,使画作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朴。有时候画面中主体元素虽然不多,但足以让观者生林泉之趣,享闲居之乐,在至拙至简之间,散发出清新淡远、古意微茫的幽幽之意。这正是所有画者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田德献喜欢画竹林畔、溪水边的仙鹤,鹤不但有仙风道骨之形,善唳善舞之姿,而且在中华文化中也是颇有寓意。在传统文化中,鹤的地位只比凤凰低,最能体现一个人高尚的品格,所以才有“梅妻鹤子”的典故。田德献笔下的鹤空灵之至,飘缈之至,有的展翅欲飞,目光中充满着对广阔天空的期盼;有的曲颈而鸣,优雅从容地伫立于芦苇池塘边,遗世而独立。画家的笔墨飘逸至极,且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他对用笔的速度、力度、强度掌握得十分灵活,用墨则尽最大可能发挥着大写意花鸟的自由畅达,并因此形成了其不同寻常的笔墨韵致,引人生出无限的想象,

如果说竹子是君子的象征,那么鹤则代表着名士高人,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节操。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像竹叶和鹤一样,耐得住寂寞。闲云野鹤的生活,是大多数君子向往的生活,他们不入俗世,却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苏轼以“浮云杳霭,与孤鸿落照,灭没于江天之外”来评价王维画作,田德献笔下的鹤亦当有此境。

田德献还擅长画鸡,其作品笔墨秀润、造型萧洒,三两只小鸡在紫藤花下悠闲地觅食,这样的画面总是充满田园风情。相比于鹤的飘逸脱俗,鸡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更何况,还有那灿若云霞的紫藤花作伴。李白曾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每到暮春时节,一串串蝴蝶般的紫色花朵垂直向下,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硕大的紫藤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犹如紫色瀑布一般,壮丽迷人、如梦如幻。对画家来说,紫藤花下鸡,无疑是其创作的绝好题材。

田德献对绘画艺术有很强的领悟力,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艺术创作,每件作品都经过缜密的构思,从局部到整体都有周到的艺术处理。其作品用线简单利落,墨气十足,造型严谨,不但准确地刻画出了花鸟的自然形态,画面中更洋溢着一种儒雅之韵。深厚的写实基础,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娴熟的笔墨技巧,保证了其艺术的独特性。更难能可贵的是,画家在追求艺术个性、追求高格调时,始终保持着雅俗共赏的可贵品格。他把写实精神和笔墨美感熔于一炉,使得艺术造型更加生动传神、魅力无穷。

不雕饰、不做作,是田德献艺术创作的一大特色。他之所以专攻花鸟,是因他热爱生命,内心深处崇尚美,追求美的天性所致。他对自己描绘的对象充满着感情,以与它们交流情感的方式书写花鸟的形态和神态,他把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意象融会贯通,并巧妙地揉合在同一画面中,让作品既富于绘画的具体与生动,又蕴含写意文人画的飘逸与潇洒。在他信笔挥洒下,自然风物、花草林木、飞禽走兽,都在画家笔下无声无息地美丽着。无论是灵动的禽鸟,还是清新的草木,均渗透出蓬勃的生命力以及自然淳朴的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