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失传的手工活“编炕席”

 品讀历史 2022-08-15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炕席都消失好多年了,炕席在百姓家铺炕已成了历史。“炕席”那代人的情怀!这些自然朴实的物品对人体是非常好!夏天铺着应该特别舒服!说到底,还是国家工业发展了,要不然就没有地板革,也就不会发生地板革取代炕席了。地板革有毒,尤其火炕升温,地板革不环保。

文章图片2

那时候有句老话:炕上没席,当家的脚上没皮。炕上的席子破,过年没换上新炕席笑话男主人不够格,东北已婚妇女以前叫当家的。以前有句老话娶不上媳妇急的挠炕席,现在这句话用不上了。炕席,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从炕席到炕革,见证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彻底转变。逆工业化是不可能的,所以确实回不去了。

文章图片3

我家经历的火炕是从七零年以前铺的是高粱桔炕席和苇秸炕席,七零年以后火炕上铺而铺面多有变化:初期废弃高梁席及苇席后,改为用牛皮纸(纸袋纸)糊炕,糊完了用桐油漆刷,漆皮干透后即可,能够顶炕席多年不换,之后用纤维板铺炕,又省去了刷桐油漆炕这个环节,纤维板铺炕、方便、耐用、卫生好打理,八十年代后期改为铺炕革,这是火炕铺面的又一次革命,城市及农村家里有火炕的家庭均为炕革铺面,好不壮观。此一情景已渐远多年,时代变迁…!

火炕还有铺纤维板的,根据个人喜好刷上蓝色、黄色或白色的油漆,优点是炕过热不糊。80年代末屯子里有个别家用过那种板子铺炕,像是锯末子聚合起来那种板,约摸着3毫米厚,正面光滑,背面是麻面纹,怕湿,不怕热。但是在我们那一直没普及起来,就被炕革取代了。

文章图片4

炕席一一勾起我童年的回忆了。 一个大土炕,铺上新炕席,再铺上簿褥子,热热乎乎的,也是儿时的一种享受。80年之前炕上都用苇席也有用秫杆炕席,85年之后拆炕用木床,夏天铺凉席(竹制品)冬天用床单。90年前后改用炕板革,俗称人造革。直到现在,仍然是住炕,床在乡下极其稀少。晋、蒙、冀西北一带,是炕席—油布—炕革的进化过程,但在东北农村,确实没有油布这个东西。

童年时光,每年春节。父亲赶年集,买回来的年货里总有一领新的芦苇炕席!母亲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铺上新炕席,我们姐弟妹换上新衣服!爸爸妈妈包着饺子,欢欢喜喜过大年!幸福的童年回忆,如今生活都好了,大沙发,大床也许谁都不记得那个那年了,而我时常怀念,时常想念。小时候光着脚丫子在炕上淘,扎刺是常事儿。脱鞋就上炕,上炕就扎上,扎上好疼的,拔出通红滴。小时候眼睛上起了火结时用一个铜钱在炕席上磨热了以后焬几回就好了,忆得少年多乐事,夜半灯火上樊楼。

文章图片5

我十几岁就和我奶奶学着用高粱杆钉盖帘,扎扫把,刷子。每天 天不亮就起来盯,晚上放学回来盯到半夜。攒到一定数量,在放假的时候,骑自行车在零下30多度°的冬天去市里卖。那时候天寒地冻穿着一件薄棉袄,在外面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卖盖帘攒学费,补贴家用。看见我爸衣服破旧,用卖盖帘的钱,给我爸买了一件皮尤大衣,用最快的速度骑自行车到家让我爸试穿,心里那个高兴啊!五毛钱给自己买个蝴蝶结的头花,稀罕的舍不得戴。想想那个时候是真苦啊现在每天开车上下班,家里单位吹着空调偶尔还觉得冷。时代变了,我也变得矫情了。

文章图片6

编炕席,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六道工序:产苇子的地方偏苇席。我们那里只有高梁,就编高粱杆席,步骤:晒干,去叶,修掉叶裤,破杆,粗杆一分四,细杆一分二,也有分三的。碾压:用石滚子在光滑地面上反复碾压,地面要扫干净,没有沙粒,有沙粒就硌断了杆,碾压好后,打梱放水里浸泡一天,泡软了控水,下一步是刮篾子,用一平木板放地上,刮篾者坐矮凳或蒲团,左手搭篾在木板上,右手控篾刀并用右脚踩刀前部控制好力度,左手向身体方向抽拉篾子,就刮了一头,甩过去再刮另一头,完成了一根篾子,熟手甩得啪啪得刮得很快,刮好后开始编,一天编一席,快手也有一天编两的,但要起早带晚,很辛苦,稍不小心篾子就割破手指,编者都伤痕累累。

文章图片7

七十年代初,五尺炕席能卖两元钱。然后晾干后用卷成一个圆筒用牛皮纸包裹好竖直放置,底下点燃硫磺 熏,产生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炕席很白,能卖个好价钱,记得当时供销社收购,每张炕席2元,填补家用,勾起童年满满的回忆!编炕席比较难,编茓子我到是学会了,趁着人家不注意,就偷偷着编一段。扎高粱杆盖帘 编穴子 柳树条编框 柳树条囤子 ……现在想想那都是美好的童年回忆啊 淳朴简单的乡村生活

真正的优质炕席必须芦苇席,光滑不起毛刺,使用3-5年会有包浆,颜色发红,油光崭亮,和用久了的葫芦瓢颜色很像。现在会织席的人最小是70后,80后顶多会倒(dao二声)边、翘边,因为80后长大了炕席被地板革所代替。想念火炕,真正冬暖夏凉,夏天光着膀子午睡还会留下炕席花。

文章图片8

小时候炕上铺的大部分是苇席,铺高梁杆的席子算是比较高级一点儿的了。后来许多朝鲜屯儿都流行用牛皮纸来糊炕,然后再刷上一种叫作清油的油漆,因为这种办法比较干净,容易打扫、擦拭,所以逐渐地也在许许多多的汉族村屯中流行。 因为火炕的烟道容易堵,所以每年入冬前都需要扒开炕面,清理烟道这样一来糊好的炕面就废了。后来人们采用一种大张的纤维板来铺炕,这样一来就不用每年都糊了。 到了七十年代出现了地板革,后来就有人买回来铺炕,这种铺法既方便又美观,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太抗热,如果把炕烧得过热,上面的地板革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甚至发糊、起火。后来有的厂家就研制出来了一种比较耐热的,专门用来铺炕的所谓炕革。目前在北方地区现在还有炕的地方仍然还在使用,不管用什么编织的蓆子基本上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