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碟野菜,一碗药汤

 老魏的新视界 2022-08-15 发布于甘肃

周芳俊 文

苦苣、蒲公英是同一个家族,都是野菜,菊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上世纪50——70年代,我爸妈就和苦苣、蒲公英结缘。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人们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妈做饭时把他们焯水后捞在水盆里浸泡两三次,切好放调料当菜吃。

在老家,人们还有一种吃法。把苦苣洗净晒干,烘炒一下,搲碎,在石磨上碾细早上吃。只允许大人吃,只能是一两勺,并避开小孩。我妈说,有一天早上,她太饿,就吃了三勺。肚子马上咕噜噜响起来,随后疼,接着拉肚子。真可怜,本来就忍饥挨饿的我妈,肚子更空了。真是雪上加霜啊!

大约70年代,是生产队的时候,一家一个劳动力去离家二十多里外的山圈——小河坪平地(造地)种田。我们家我爸前去,一个礼拜回一趟家。立秋前的一天午饭后,他突然肚子疼,疼得直冒汗,难以忍受,接着拉肚子。当时没有喝的药。他让一块住的一个堂弟把做晚饭用的苦苣洗干净熬汤,晾温喝上。一会儿,疼痛缓解,慢慢不疼了。晚上自己又熬一碗喝,拉肚子止住了。第二天早上,全好了。

我爸的脖子左右边出来癣,痒得发急,使劲地抠,又烧得难受,疼得钻心。他从地埂边拔蒲公英,把流出的奶液抹在患处。一次、两次、多次,好了。

我问起我爸是怎么知道用这两种野菜治病时,他说:“以前的人都吃苦苣、蒲公英,肚子疼喝苦苣汤,身上出来啥的抹蒲公英奶。一辈一辈就这样传下来的。六零年,挨饿的时候还救活人的命哩!”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两个弟弟都出麻疹。好以后,我妈给我们熬蒲公英汤喝。她说是败毒(解毒)。

神奇,真神奇!人们在生活艰难困苦的时候,用苦苣、蒲公英填肚充饥,治病救人。这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食物、药物啊!

后来我有病,去擅长中医的李福仁大夫舅舅那儿看。热情好客的老人常常跟我说些与治病防病有关的话题。同样的病,在不同的季节下药要在基础方子上进行加减,量也不同。他说:“春天,苦苣、蒲公英出土长出四个叶的时候铲,带上根,吃菜好,熬汤喝更好,能清热解毒,消炎降火,保人五脏,通六腑。就是不能常喝,因为他们的性寒凉,对脾胃不好。”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我妈拉肚子是苦苣寒凉,伤了脾胃。难怪不让小孩吃。我爸当时得的病可能是急性肠炎,被苦苣汤治好。

从此以后,我一有机会就铲这两种野菜。晚饭后和儿子他爸去村子外的水渠边、田埂边铲;双休日去更远的地方铲,吃菜喝汤。

我吃苦苣、蒲公英,喝汤的最盛是退休后的第二年(2018年)春末去娘家。我弟除地里的杂草,拔了好多苦苣、蒲公英。我把他们分开择好。先煮苦苣。苦苣太苦了。大枣性甘味甜,是药引子。正好我弟有很多,就地取材,煮苦苣水里放些,和苦寒,暖脾胃。在一口较大的锅里倒水,取一碗大枣洗净撕开小口倒锅里,水开放苦苣。大火稍煮后小火煮十来分钟,捞出苦苣,汤倒入盆里冷藏。弟妹把苦苣给我们凉拌下饭,我早晚喝一碗汤、吃大枣。用同样的方法煮蒲公英。我在我弟那里住了20多天,吃苦苣、蒲公英,喝汤20多天。临走,他再铲苦苣、蒲公英,连同大枣给我装上。

后来,我又和舅舅聊起在娘家煮苦苣、蒲公英放大枣的事。他说我喝汤幸亏配上大枣,要不喝这么长时间,会把脾胃会喝凉喝坏,拉肚子的。让我以后就这样配伍。

记得2018年秋天的一个双休日,儿子专门开车拉我和他爸去县城附近的乡下去铲苦苣、蒲公英。菜市场上见到卖的也买。

2019年春,我做体检。检查结果居然发生了变化,阳性变为阴性,数据合适!一周后复查,一个月后复查,11月份(半年后)再进行复查,竟然体内产生抗体。当看报告单医生的话一落,在场的医生不约而同地从坐椅子站起身,惊奇、感叹。我晚上洗脚,惊喜地看到,脚把梁上的色素沉淀浅了,并且越来越浅,现在那儿的皮肤基本正常了。奇迹,真是奇迹!

我身体状况的变化,当然还有多方面的因素,与我适度用药、穴位按摩、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心态平和等密不可分,但苦苣、蒲公英的功效是毋庸置疑、功不可没的。

2020年春,我得了胃病,比较严重。经过西药、中药治疗,稳定后,亲家妹妹铲苦苣、蒲公英让我吃菜喝汤。

夏至到来的同时,疫情又一次肆虐兰州,使人不能出小区,但有时能去小区内活动。下楼发现,有大妈们在小区的草坪上铲苦苣、蒲公英,物业管理负责人没阻挡。于是,我也加入铲的行列。让家人在酷暑天吃苦味,降暑火,我喝汤。

早上7点左右,我趁着夏日清晨的凉气儿,拿把小铲儿和塑料袋,下楼去小区的草坪上铲苦苣、蒲公英。大名城小区的楼距很宽,又是对丁布局。因此,绿化面积大,草坪也大。每栋楼的前后左右都被大片大片的绿化景物所包围。从草坪东望西,景物隐隐约约。若大的草坪包罗万象:种植的各种各样的树、修造的苗圃、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花草等五颜六色、错落有致。苦苣、蒲公英身居其中。人工喷泉时而在草坪的前后左右转动。

多数人爱铲苦苣。因为他们的茎直立单生,黄叶少。根是圆锥状,垂直直伸。拔、铲、掐都很容易。而蒲公英茎长和茎围约有1厘米,表面是皱缩卷曲的团块。叶和叶心几乎贴在地面上。他们经历了四季轮回,花开花落,叶多皱缩、破碎变朽,都基于本身。根略呈圆锥形。小铲儿不容易触到根部。

我碰上啥铲啥,无可挑剔。择的时候,把他们分开。两者的味道、性能相似,但不同。苦苣性子火暴,苦得尖锐、热烈,像一个刚烈的汉子。相比之下蒲公英味道长,苦得文雅、柔和,像一位温柔的女子。苦苣汤呈土褐色,比棕褐色的蒲公英汤稠些。

我所到之处,多数苦苣被人们掐头去尾。要是碰上些,和幼小的马刺盖苗长在一起,让我不好区别。还有一种我不认识的野草,叶形、颜色酷似苦苣,唯一的区别就是不拔节。猪耳朵草很像蒲公英,起胎杆就好区别了,它的花杆是实心的,花是一串串的。我将他们铲上拍照作比较和辨别。

草坪的边缘处,有几株硕大的蒲公英零零星星地点缀在各处——孤芳自赏。这时是最令人愉悦的,可以很放肆地一铲子下去,不用吹灰之力,蒲公英就到手了。再把铲起来的虚土扒平夯实,密住空窝。往草坪上处走,有几株蒲公英和杂草们比肩而立。一手抓住叶,一手将小铲儿离根一指左右处倾斜铲下去,铲角一撬,蒲公英被提上来,小铲儿拍两下松动的花草,不要让他们泄气。左边有几株蒲公英和杂草们挨挨挤挤。碰到这种情况是最棘手的,不能急于求成。一手轻轻拨开杂草,握住蒲公英,一手把小铲儿小心翼翼地穿到蒲公英的位置,铲角倾斜到稍离根部一点儿铲下去,一撬,把它抽出来。捣两下空窝,才算完事。起身往前走,不见苦苣、蒲公英的踪影。走了好多步,看到有很多蒲公英群居一处。大的小的,开花的没开花的,这儿一株那儿一株,让人目不暇接,使人很心喜。不用掏深挖肉费大劲,只是小铲儿稍微有个角度,一铲儿接一铲儿地铲,要注意不能铲的太快,否则,小铲儿一抹帽,好端端的一株蒲公英就四散开来,难以拾起。我直起身子要走,又看到树窝埂边几株修长的蒲公英在乘凉,努力上前铲起。

时间不早了,提苦苣的大妈、散步的老人、手里拿羽毛球拍的年轻人纷纷打道回府。我的塑料袋已满,也该回家了!

我每铲一次苦苣、蒲公英,全家人可以吃三四天菜。一天一次,一次一碟,我喝汤也是三四天。吃喝完再铲。

家人见证了我是吃苦苣、蒲公英菜,喝汤的受益者,也尝到了吃这两种野菜的甜头,倍受鼓舞,很支持我,对苦苣、蒲公英情有独钟。每当我铲来时,积极主动去择。儿子在小区解封后去外面跑步时,发现水充足的一处有长势茂盛的苦苣、蒲公英,便铲来很多。

择苦苣简单,择蒲公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铲一小时,他们轮换择,累积得三小时。抖一抖蒲公英上的泥沙,取掉黄叶、烂叶,抠掉长期以来在蒲公英根茎叶上附着的棕褐色朽皮和叶心里的朽茸毛,掐掉没开的绿骨朵儿和开的小黄花。才择好一株完整的蒲公英。

洗得功夫也很大。吃三四碟熟的蒲公英,我要洗很多遍。把择好的蒲公英放水里,双手轻轻搲搓。洗一两遍,水浑浊不清。三四遍,泥沙、漂浮物层出不穷。五六遍后,泥沙所剩无几,棕褐色的漂浮物——朽皮、朽渣,黄白色的茸毛数不胜数。这时候,一定要耐着性子,不能着急。七八遍后,漂浮物也就屈指可数了。再洗一两遍,水清了,蒲公英净了,洗的任务终于大功告成。

通过择、洗两种野菜的一系列环节,我明白了人们爱铲苦苣的原因还有蒲公英难择、难洗。

有人说,盛夏的苦苣、蒲公英老了,柴兮兮的,嚼起来费劲。其实,这时候他们的味道更厚重,药力更大。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有人调侃,“住高楼吃野菜”。“哈哈,这是高低结合,好接地气。蒜拌苦苣,各取所好。”总之,不管怎么样,两种野菜对我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宝物,我的最爱。我一往情深,痴心不改。铲来得多,一时半会吃不完,择净晾晒干,留着冬天泡水喝。

该煮苦苣、蒲公英了。操作基本和在娘家一样,不同处是水开后把蒲公英一把一把(一把煮熟是一碟)地分次放。翻转,煮一分多钟捞完倒出汤。这时的苦苣、蒲公英菜新鲜翠绿,切碎揽入碟中,放佐料,油泼辣子,蒜沫,调少于醋。吃一口,苦中带香,味道美。再看汤。棕褐色的一碗汤里懒洋洋地躺着三四枚圆鼓鼓的大枣。喝一口,苦中带甜!

现在,我停止喝胃药,吃苦苣、蒲公英菜,喝汤,感觉良好。

苦苣、蒲公英种子有如下的述说:我们是苦苣、蒲公英的种子,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大。妈妈准备了降落伞送给每一个孩子。只要有风轻轻吹过,我们就乘着风儿纷纷出发。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落下脚,我们以四海为家——山坡,田野,沟渠,河边,墙角,那怕石缝都有我们的足迹。不论我们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阳春三月,我们破土而出,直至秋末冬初,经风雨,见世面,谈天地,会宾客。很早以前,有人就拿我们做菜吃,当药喝。如今我们可威风了——去豪华酒店夸耀,登大雅之堂显摆,食众人之口品尝。我们助人为乐,快乐自己。我们为人类赴汤蹈火,粉身碎骨,无怨无悔!

这就是苦苣、蒲公英种子对他们一生的真实告白和总结。

是啊,追梦,欢喜;健康,快乐。一碟野菜,一碗药汤;一份情感,一生钟爱。

我爱你们——苦苣、蒲公英!

                         2022年7月12日



近期热
1
天赐之梨
2
退伍不褪色,什川退伍兵哥卫传恒情系家乡,搭建“什川翔天自产果蔬直销中心”服务民生
3
卖桃诗(组诗)
4
什川古梨园保护中心温馨提示 :果园高温季节注意施药安全
5
央视报道什川鲜桃,高甜度甜美主持人
6
什川有个月饼西施,做的月饼油锅盔和人一样美!
7
皋兰什川发现皇封武德将军字样碑
8
把什川念想成一幅丹青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