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土地改革

 放空大脑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土地永远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也是中国农村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土地制度的演变史。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大小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绝大多数的起因都是由于土地分配不均造成的。到了近代,中国要推翻旧的封建制度,建设工业化的现代国家,首先要改变农村封建地主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党的历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土地改革,甚至二十一世纪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问题。党的历史上的土地改革如下: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1931年依靠雇农、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时期:

政策: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一是大,二是公。大是指公社规模大,便于进行大规模综合生产建设,公是指人民公社比农村生产合作社更具社会主义化、集体化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直接导致了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和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8、2006年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不用在交公粮。

土地改革历史悠久,为了适应不同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配,使其发挥力量。造就了中国的发展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