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游醉翁亭

 闲庭斋阁 2022-08-15 发布于浙江

穿过“琅琊山”三个字的巨石,便踏上了琅琊山的古道,缓缓上坡道,琅琊古道林茂树密,鸟儿歌唱,青石板引领我们进入景区的“醉翁潭”湖边,几只小野鸭,正在湖上自由自在地戏水,仿佛向我们诉说它们天堂般享受的惬意,水面上的小鱼摆着尾巴,偶而撬起嘴换气显现水晕影花也在欢乐愉快地游弋,看着这些快乐的小家伙驱散平静的水面而让你心旷神怡而意醉绵绵……

我们走进“蔚然深秀”的拱门,听游客说拱门内喊有回声,我们十分好奇,三人也学着其他游客“啊!啊!”的声音,果然有“回声振荡”;城门上方四个大字“蔚然深秀”,城门背后的“琅琊深秀”大石块卧立在曲径路旁;门头上写的文章中的“峰回路转”,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S形的谷地,醉翁亭就落在这谷地的中央。走了几步又见“蔚然亭”“有亭翼然”,继续前往,就是“深秀湖”,湖水碧清,与亭子相映生辉,湖面上还有“九曲桥”,供游人通行。抬眼望去,四周景色宜人,仿佛世外桃园,身在桃花园中,苍松、翠柏、古槐等树木交错,时值初春,桃花吐艳,绿柳迎风,古树掩映着的古建筑群,更富有诗情画意,真是醉春风而春景更加迷人。

我们进入“古梅亭”,解说员介绍,一说是欧阳修亲手栽的“欧梅”,一说是苏东坡在写好石刻碑文《醉翁亭记》后乘兴而栽,也有说是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所植。但更多的是说园中千年梅寿星为欧阳修手植梅,至今无文字档案查找,栽者早已作古,“欧梅”仍然矗立,树主干大部已枯,靠几根树棍支撑,少数小枝有梅蕊生机,据说每年农历二月初梅花就能开花,这也是“望梅止渴”的梅,更可酿造杨梅酒。我想,用“让泉”之水酿造杨梅美酒,岂不美哉。

“天外孑遗”的牌子下面的亭子,存放着“凌溪石”,说的是欧阳修在凌溪河边发现的这块奇异怪石,是用两辆牛车拉到“醉翁亭”的,虽有“西门汀”粘接之痕迹,能工巧匠们的修复原始形象而神似,千奇百怪而形似。千年后为游客乐道赞美、让墨客留下美妙的文字,让你既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又觉得富有远见卓识,让我们这些游翁不能自拔而结伴陶醉于此。

我们从二贤堂出来之后,又往旁边的一个门走去,出现了一个方亭,里面放着一个石桌,四个石凳子。四边均可围着石凳边框而坐。这里是欧阳修和朋友们聚会喝酒欢乐的地方,太守宴当年就是在这里举办的。我们也索性坐下来,以俊兄拿出苹果、草莓、点心、花生,从包里又摸出一瓶“杨梅酒”,用一次性纸杯当“酒杯”,我们像当年“醉翁”那样快活愉悦而飨饕餮盛宴,更有四个游客应邀也参与我们“盛宴”,两男游客同我们共饮杨梅酒,两女游客只以茶代酒,我们时而碰杯,时而行酒令,那个安徽女游客还唱了一段黄梅戏,把我们的盛宴推向高潮,不胜酒力的我和加慨兄,半杯“杨梅”下肚,大有“朋聚有醉泥”之感,我们红光满面,略有轻斟浅醉之感,加慨兄风趣幽默而说:琅琊山处春光好,醉翁亭中游翁醉。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入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丽,迤俪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圈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构成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朝暮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由于早晚不同,所以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也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以不同的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四季变幻之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7] ,描写了四季景物的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四幅画面相互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露。

动静对比之美。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啾啾之动,相得益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是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觥筹交错,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篇散文的结构特色是很恰当的。作者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风貌,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作者为写出醉翁亭的位置,颇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径直言之,而是曲折写来。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深秀“琅”,一层;潺潺泉水,一层;“有亭翼然”,一层。五层笔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层层烘染,步步进逼。先用大镜头、长镜头,然后推成小镜头、短镜头,最后跳成特写,不平不直,九曲回肠。先用素描,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下一个“尤”字,文章迭进,带出“西南诸峰”。

再着一“望”字,视线集中琅。用毕视觉,跟后就用听觉,“水声潺潺”,于是酿泉入画。尔后,用一“回”字,着一“转”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好像在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写,便使“亭”非比寻常;如此用笔,便使“文”不同凡响。再如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从“醉翁亭”回来的路上,我也有点陶醉。《醉翁亭记》写作于1046年,作者当年只有40岁,距今975年。

欧阳修,一个滁州的太守,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六品官,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长,能与民同饮一壶酒,同乐在山林。饮的肯定是大众酒,绝非“茅台”“五粮液”,他能这样体察民情,深入民众之中,与民一起乐,实在难能可贵。而欧阳修被贬后,在滁奔波劳碌,鞠躬尽瘁,大显身手,使得惠风和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舒心惬意,这是对欧翁多大的安慰,加之山水恬静神怡,少酒辄醉,似醉非醉而是醉思国家、醉思黎民的家国情怀,体现的是平凡轻松的生活,闲适快乐的游玩、安详平和的盛世景象。“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喝点美酒,稍有醉意,书写千古美文,让人赏识赞叹而名垂青史。

一杯美酒,醉人心脾。抚今追昔,我心潮起伏,兴趣盎然,心绪一下回到现实之中。近年来,我们国家扶贫攻坚,2020年终于全国摘掉贫穷帽子,人人丰衣足食,令人欣慰。而国家领导人在“老少边穷”地区,同老百姓一起包饺子,吃饺子,手抓饼,拉家常,议规划,谈远景,与民同乐,不正是欧阳修那种家国情怀所期盼的欢乐美好生活的憧憬再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今日神州大地到处莺歌燕舞,处处山青水秀,“小康”社会充满吉祥欢乐。《醉翁亭记》所描述的社会和谐、仕民同“乐”的幸福之花已开遍祖国大地。

夕阳放出万道金光,我们“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带着余醉,穿越千年同“醉翁”同“乐”,心满意足地驶入回返家乡的车流……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