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经典文化 品味文物之美 南安市博物馆馆藏珍品 ——青釉砚台 ![]()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此次南安市博物馆展出三方青釉砚台,一为南朝青釉三足砚、一为唐青釉五足砚、一为唐青釉圈足镂空砚。 南朝青釉三足砚 南朝青釉三足砚,口径10.1cm,底径10.8cm,通高4.0cm,重257.2g。 圆盘形,圆唇、直口,砚面微弧,内底鼓凸,平底内凹,底附三蹄形足。从口沿内壁起向外施青釉至足底,釉多脱落,露浅灰胎。 ![]() ![]() ![]() 02 唐青釉五足砚 唐青釉五足砚,口径14.6cm,腹围48.4cm,通高4.9cm,重602.1g。 圆形,圆唇、敞口,砚面圆弧,中心凸起,直壁分二层,下承五足。砚面略突,底内凹。口沿下饰一道弦纹,砚身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露灰胎。 ![]() ![]() ![]() 03 唐青釉圈足镂空砚 唐青釉圈足镂空砚,口径11.3cm,底径12.7cm,通高3.7cm,重341.4g。 砚成圆盘形,圆唇、直口,砚面平凹,四周围以深凹的水槽。圈足外撇,砚壁中部微凹,挖八个长方形镂孔,并间饰八个莲瓣纹。外壁施青釉,内无釉,露灰胎。 ![]() ![]() ![]() 赏 砚,一方浅池,浸润千百年间的翰墨丹青,芬芳东方文化的书卷馨香。砚发端于远古时代的研磨器,随着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砚逐渐固定为书房特有的文具之一,其本身也被赋予了丰厚的艺术内涵。自汉以来,砚有“一砚一物、一砚一景、一砚一意境、一砚一世界。”之说。赏砚要用心去感悟,南安市博物馆还另藏有几方精美砚台…… ![]() 清“未央宫东阁瓦”砚 ![]() 清“未央宫东阁瓦”砚 ![]() 清晚期蟹纹石砚 ![]() 民国长方石砚 ![]() 民国白釉瓷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