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拔剑光寒倭寇胆——郁达夫《满江红》赏识(文/孙庆忠)

 百年yesuo 2022-08-16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拔剑光寒倭寇胆

——郁达夫《满江红》赏识

(文/孙庆忠)

满江红(学名:Azolla imbricata Nakai),又名红萍、紫藻,为真蕨纲满江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入秋气温降低,体内叶绿素减少,自身花青素让植株变红。常常血染江水,蔚为壮观,所以被称为满江红。


至于满江红词牌,最早为柳永所用,人们多用它抒写离情别绪,凄迷哀怨,格调不高。南宋以降,因岳飞一曲《满江红·怒发冲冠》,人们就以这个词牌抒发慷慨激昂、悲壮雄烈之情,由最初的朴质缠绵转向豪迈刚烈,表现为一种崇高壮美之品质风格。继之辛弃疾的“湖海平生”、文天祥的“试问琵琶”、萨都剌的“六代豪华”、文征明的“拂拭残碑”、秋瑾的“小住京华”,把这一美学意境与审美特质推向极致。

1937年9月,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及八一三上海抗战不久,时任福建省参议的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拜谒凭吊福州于山戚继光祠。感愤日寇全面侵华,激情赋词《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一阙,热情讴歌戚继光抗倭爱国的丰功伟烈,表达自身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为全民族抗战吹响了号角。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 用岳武穆韵

【现代】郁达夫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

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该篇化用岳飞《满江红》原韵及审美意境,追忆一代民族英雄戚继光之卓越功勋,引经据典,感时痛切,抒发矢志不渝报国之志。全词音韵铿锵,辞采激荡,蕴豪情于雄奇,通透洋溢着一股爱国主义的凛然浩气。

词的上阕,开篇直抒胸臆,喟叹自明代中叶以来,巍巍华夏“威风久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无不割地赔款,任人宰割,丧权辱国!而今,曾被戚继光荡平剿灭的倭寇又卷土重来,九一八吞噬东北,七七卢沟桥侵入华北,八一三又将战火烧到华东淞沪,华夏处于生死存亡之秋。词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悲情追问“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以反诘句式展示戚继光抗倭的丰功伟绩。

“拔剑”“拨云”两句,形象地概括出戚公戎马一生的“伟烈”形象,为全词的点睛之笔。前者表现出他的英武雄健,拔出宝剑的亮光,就能使倭寇胆寒心颤;后者凸显他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一片精忠报国之志,天地可鉴,日月可昭。


“到于今”两句,从民俗入笔,用“遗饼”这一细节,展现民众对民族英雄的深切缅怀,余憾无穷而又余恨无期。戚继光闽中抗倭之时,为了不骚扰百姓,制作“糇粮”备战。这是山东尤其是胶东一带特有的食物保存方式。

所谓的“糇粮”“糇饼”就是在制作普通干面饼(杠头火烧)时放少许“咸盐”,吃起来稍微发“糇”,也就是发“咸”的意思。目的一是为将士征战流汗过多补充盐分;二是干硬面饼无馅且有盐分,有利于长期保存,不易腐败变质。另外,在急行军没有菜蔬的情况下,吃起来比普通的面饼有滋味。至今福建江浙一带,还流传着以戚公名字命名的“光饼”。


上阕倾向缅怀戚公功勋,下阕侧重凭吊戚公英风。下阙承上,接连用两个典故,援古证今,爱憎分明:

“会稽耻”,取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史载: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乞和质于吴,三年归,立志雪耻复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一举灭吴,雪洗当年“会稽”之耻。


“三户亡秦”典出《史记·项羽本纪》,纪曰:“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是暴秦灭楚后,楚南公发下的毒誓,大意是:即使楚国战斗到最后只剩下三户氏族,那么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虽为激愤有感而发,但最终却一语成谶。在大泽乡烽火引领下,楚国后裔项羽、刘邦和韩信揭起了反秦风暴,强大的秦帝国在这三户楚国姓氏毁灭性打击下,最终支离破碎、土崩瓦解。

诗人用勾践“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典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志,吹响坚定豪迈的战斗号角,奏鸣中华不甘屈辱的时代强音。并坚信:日寇侵略华夏这“会稽之耻”,“终当雪”!

“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金瓯,盛酒器,喻指国土。《南史·朱异传》云:“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此句是对戚公英灵的祈愿,希望他永保疆土,金瓯无缺!

“台畔”“亭边”一联,通过“班师酣醉”与“思子悲啼”一悲一喜纪实比对,再次展现戚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与人伦情怀。壮怀极切,不忍卒读!


传戚公当年在台州海门一带抗倭,命其子戚英于临海西乡冠岩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至上界领,然后一举歼灭。戚英年少气盛,求功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擅自下令伏击,以致部分倭寇逃脱。戚继光回营依令按军法处置。福州北至今仍存有思子亭遗址。

结句写遥祭,豪气浓情,直追岳飞原韵。“蓬莱阙”,指山东蓬莱戚继光故里的蓬莱阁,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年)。词人包涵满腔崇敬之情,以泪当酒,洒向长空,奠祭戚公在天英灵,祝愿他位归蓬莱仙阙,永享家乡奉祀!

词就,郁达夫毅然奔赴南洋,控诉法西斯罪恶,宣传抗日救亡图存,唤醒东南亚人民。一九四五年日寇败亡前夕,诗人被宪兵队识破身份,暗杀于印尼苏门答腊,为世界反法西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践行了“教秦灭”的庄严承诺!

感怀一代文学大师对戚继光的颂扬,1986年,蓬莱登州人民修葺戚家祠堂,将郁达夫这首《满江红》装裱请进戚武毅公祠,并将“拔剑光寒倭寇胆,拔云手指天心月”作为主联,镌刻于正殿明柱之上,以供后人万世瞻仰凭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