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充满智慧的一首词,富含人生哲理,最后10字深入人心

 昵称503199 2022-08-16 发布于湖北

哲理诗或词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奇葩,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特殊的思想认识价值,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如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敦儒的“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等。

而说到富含哲理的古典诗词,就不得不提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其留下的三百六十二首词和二千七百多首中,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十分突出。所以在苏轼的诗词作品中,往往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便是苏轼富含人生哲理的一首词,尽管它的题材是送别。

钱穆父,即钱勰,是苏轼的好友。这首词便写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钱勰徙知瀛洲途经杭州期间,当时苏轼正任杭州知州。对于送别这一题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往往缠绵感伤,或者慷慨悲凉。但是苏轼这里却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因此我们便能够欣赏到一首既有离别情韵,又富哲理的杰出作品。下面我们便来一起看看苏轼的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首先,词的开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苏轼概括了他与好友钱勰自京城分别三年以来的经历。即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就是三年,这三年来你是远涉天涯、辗转各地。据记载,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钱勰任越州知州,都门帐饮时,苏轼亦曾赋诗赠别。所以三年后,两人久别重逢,却又要再次离别,苏轼自然有很深的感慨。

“依然一笑作春温”,是苏轼与钱勰久别重逢的感受,即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那样温暖。尽管苏轼没有详细描述两人的友谊如何真挚、深厚,但是从这里的“春温”二字中,我想就很明显了。紧接着的“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则化自唐代白居易的“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意思是说钱勰的内心如古井水般纯澈,始终坚贞操守就如秋竹般高风亮节。

虽说这里是赞颂钱勰,实际上也是苏轼自己的真实写照。然后,下片的“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苏轼便开始对离别的场景进行描绘。即此次你要连夜扬帆远行,我的内心很惆怅,就连今夜的月色也是凄清、微茫。很显然,苏轼与好友离别时,心情还是愁苦的。但紧接着他便旷达、豪迈了起来,“尊前不用翠眉颦”,即陪酒的歌女啊,不用冲着酒杯唱得太凄婉。

因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我们又何必要在意眼前的离别呢?正如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如寄,自当及时行乐。可见苏轼在这首词的结尾,是以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去慰勉和开释友人,为友人提供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

纵观苏轼的这首词,虽然记述的不过是一场寻常的离别,但是在苏轼的笔下,却是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尤其最后10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深入人心,即便千百年后的今天读来,它也依然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