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青铜器鉴定第一人,他有多会捡漏?让赌王堂弟何鸿章为他买下西施遗物

 雪忆柔 2022-08-16 发布于黑龙江

199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在香港意外发现一件珍贵的青铜器,但因钱不够只能遗憾回国。没几天,香港打来电话,赌王堂弟何鸿章买下一件青铜器,上面写着“吴王夫差”和“女子”,猜测是西施的遗物......

马承源是当今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凭借这一双慧眼,他“捡漏”了数以万计的珍馐宝贝。如今,上海博物馆陈列的诸多珍贵的青铜器,大半是马承源的功劳。

上海博物馆中有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它的年纪可以追溯至千年前的大秦帝国,一件小小的似方盘一样的物件,竟然在当时大有用处。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施行变法,他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统一度量衡。而这件小器皿就是商鞅的宝贝:商鞅方升。

当时,这件宝贝差一点在浩劫中被当作破铜烂铁一样地被丢弃,还好是马承源的火眼金睛拯救了它。1976年之后,马承源向物品所有人提出了收购的想法,而商鞅方升也成为了上海博物馆中其中的一件重器。

对于马承源来说,像这样的文物拯救不胜枚举。

90年代时,盗墓和贩卖文物的现象猖獗,香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了许多流失文物的中转站。也是自那时起,马承源对香港格外关注,也经常去那里“捡漏”。

1994年,马承源在香港的友人给他致电,说有一批战国时期的竹简现世。当时,日本方面已有人盯上了这批竹简,马承源当机立断,用100万港币将这批国宝接回了“家”。

可能有人要问,一个区区上海博物馆的馆长是哪里有这么多的资金呢?

在上海博物馆有一面捐赠墙,上面写满了捐赠者的名字,这其中有一位捐赠者正是何鸿章。现如今的上海博物馆贵宾厅,便是由他出资建造的。

实际上,何鸿章还曾帮过上海博物馆一次。

1995年,马承源特意与好友去香港古玩市场“沧海拾珠”。还别说,这趟出行真让他捡着了。作为一个专业的青铜器鉴定者,他一眼就在一堆玩物中看到了战国的青铜器。

当马承源走到荷里活道时,因为被一家古玩店吸引,不由自主就走了进去。这时,一件青铜器映入他的眼帘,只见它的底部还有铭文,写着“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仅仅12个字就说明了,这是吴王夫差为一个女子铸造的青铜器。

2400多年前,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桩“美人计”成功地歼灭了一个国家。

在此之前,越王勾践尝尽羞辱,自此悬梁刺股、发愤图强。为了成功打败吴王夫差, 越国大夫范蠡身肩重担,开始遍寻美女,西施就这样走进了他的视野。

在范蠡的一手栽培下,有倾城倾国之貌的西施,身兼一身技艺,这让天生好美人的夫差一下子就被她俘获了。在西施的“挑拨下”,夫差终于因她亡了国。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施也得到了一国之君的专宠。为了讨得美人欢心,夫差举全国之力为她打造各类首饰,当然也包括青铜器。

这是一尊圆形的青铜鉴,是古代专门用来冰镇食物和储水用的物件。它的颈部两侧有兽首衔双环耳,两耳间的口沿装饰是浮雕的伏虎,昭示着使用者尊贵的身份。

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自尽,这尊青铜器则被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将时针调回至上个世纪的90年代,站在古玩店里的马承源,看着这尊45公斤重的青铜器,内心百感交集。他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确定了,这尊宝物正是吴王夫差送给心爱之人西施的。

当时回购文物是有一系列审批手续的,假如严格按照程序来,那么这件青铜器说不定早就被别人买走了。于是,马承源决定拿出信用卡,自掏腰包先买下。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马承源所有钱加起来不过才20万港币,而这件青铜器的价格要150万港币。

无奈之下,马承源拨通了一宗电话,期待会出现奇迹。而后,马承源心怀希望地离开了香港。

没多久,马承源在香港的朋友告诉他,赌王何鸿燊的堂弟何鸿章买下了这尊西施遗物。最终,何鸿章将这尊被命名为“吴王夫差鉴”的宝物赠送给了上海博物馆。

原来,马承源为人仗义,平时经常免费帮朋友们鉴定文物,因此也结交了许多商业权贵。马承源的不情之请,对于何鸿章来说是小事一桩,但是若非极为欣赏的朋友,谁会出手这么阔绰呢?

而这尊“吴王夫差鉴”,现今就陈列在上海博物馆,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这要感谢马承源的慧眼识珠,更该感谢何鸿章的仗义疏财。

穿越千载时光,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浣溪沙”的美人,曾经用这尊青铜鉴轻洗面庞,或用纤纤玉指拈起一枚干果在细细品尝……

只是,无人知晓这位美人的下落。有人说,她内心深爱夫差,便随他共赴了黄泉。有人说,她与范蠡归隐山林,从此两情相守。

若这青铜器能言语,是否可以详述西施的美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