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在皇宫悬挂武则天像,老臣一句话怼得他哑口无言,最后是怎样免于一死的?

 雪忆柔 2022-08-16 发布于黑龙江

洪武26年,朱元璋将武则天的画像悬挂在皇宫中。刑部尚书钱唐公开谏言道:“陛下此举是要效仿武后残杀亲族,还是让后宫以她为鉴,篡唐立周倒行逆施?”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当即让他在午门外侯斩!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朱元璋身边的许多能臣,都是在他建立明朝之前便生死追随的。不过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位,偏偏是在朱元璋称帝后,才选择出山辅佐他建立帝业的。他就是钱唐,入仕时已经55岁了。

洪武元年,百废待兴,朱元璋极为诚恳地发布了一封诏书,遍寻天下名士和贤才。这一封诏书传至全国,立刻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元朝统治时期,对汉人极其不公平的科举制度,以及元末混乱不堪的时局,导致了许多贤士选择当起了隐士,钱唐就是其中之一。

当朱元璋的诏书发出后,钱唐对友人说,是时候该他出山了。于是,隐居多年的钱唐走进了大明的朝堂之上。

朱元璋一见钱唐,便知此人不凡,经过几番交谈,更是确认了此人的胸中点墨。钱唐坦言:“我并非为了升官发财,只为助陛下实现尧舜之治。”于是,朱元璋特别授封他为刑部尚书。

编辑搜图

钱唐此人与魏征有几分相似,就是性格耿直,喜欢谏言。但是呢,唐太宗即位后的脾气秉性,远比朱元璋更加和善。所以,钱唐可是拿性命去谏言,而且每一次都是杵着朱元璋的心窝子说话。

这不,官帽刚带了一年,钱唐就给朱元璋狠狠地上了一课。

众所周知,朱元璋自小出身农家,也没什么学问。所以,他虽然重视文化人,却并不懂得这些文人对孔孟之学的崇尚程度。

一次,钱唐正在讲授孔孟之道。当时,朱元璋走了过来,钱唐只是礼貌性点了点头,并没有下跪。有人看不惯钱唐这副架势,于是怒斥他不行下跪之礼。谁知,钱唐却淡然地回应道:“我给陛下讲的是圣贤之道,圣贤高于皇帝,自然不必行跪礼。”

当时,朱元璋便在心中对钱唐生出了几分敬意。明初,朱元璋一心想当圣明之君,他需要的就是钱唐这样的“强直之臣”。

编辑搜图

事实上,朱元璋本人是非常不认可孔孟之道的。尤其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直接刺痛了朱元璋。这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于是,洪武二年时,朱元璋突然颁布了禁止天下祭祀孔子的诏令。在他看来,这种事只需要在孔子的家乡曲阜进行就行了。

但是,朱元璋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的这条政令立刻激起了天下文人的强烈反对。要知道,孔子可是这帮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啊!最终,在以钱唐为首的朝臣的劝谏下,朱元璋才勉强收回成命。

不过,朱元璋越想越来气,他放过了“孔子”,又开始和“孟子”过不去,他开始大肆删减《孟子》的书籍,而且删掉了将近一半的内容。更狠的是,最终干脆下令把孟子踢出孔庙。这回可不得了了,朱元璋相当于捅了马蜂窝,一时间上疏请愿的不计其数。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朱元璋被吵得烦了,干脆一句话“杀无赦”,谁再敢跟他多言一句,不问缘由,不听解释,直接就拉出去砍了。一时间,李善长、宋濂等人皆不敢多言,唯独钱唐再次挺身而出。

编辑搜图

朱元璋气急败坏地问道:“你难道不怕死吗?”

钱唐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态度坚决地说:“臣为孟子而死,非常荣幸!”

钱唐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地哪怕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当时,众人以为钱唐这次死定了,没想到,朱元璋却觉得钱唐确实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对他的尊重反而更增加了几分。就这样,朱元璋围绕着孔子和孟子的不爽情绪,也慢慢地消散了。

朱元璋的性格刚猛,尤其是在胡惟庸一案发生后,他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当时,朝堂之上几乎无人敢顶撞朱元璋,只有老臣钱唐一如既往,屡次谏言,毫无顾忌。

编辑搜图

1393年,钱唐已经80岁了。这一年,66岁的朱元璋心血来潮,竟然将一副武则天的画像挂在了皇宫里。钱唐知道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朱元璋,骂地朱元璋牙根直痒痒。

忍了钱唐多年,朱元璋终于下令将钱唐拉至午门处斩。然而,消了气的朱元璋终是没有舍得对钱唐下手。

《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帝意解,赐之食,即命撤图。”缓过神的朱元璋,不仅派人给钱唐送去了饭菜,还收回了赐死的成命。不过,朱元璋还是将钱唐贬到了寿州为官。

1394年,81岁的一代名臣钱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始终以孔孟为尊,并克己奉公。他是古代文人中“硬骨头”的代表,更是明朝重臣中少有的敢于谏言的忠臣。

鲁迅先生曾写过这样的一段文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可以说,钱唐正是大明朝铁骨铮铮的脊梁!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