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在民间也被称为“秋老虎”,作为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
虽然三伏到了末伏这最后10天,但目前全国普遍高温,像一只秋老虎一样燥热不堪,此时中老年朋友一着不慎,就会引发疾病,而且是容易危及生命的疾病。
末伏也是冬病夏治的末班车,一定要注意身体养护,为三伏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编整理了末伏十大禁忌,千万别犯!
01
十大禁忌,千万别犯!
1、忌大补
秋天流行贴秋膘。
以大量肉食补充整个夏天人身体的损耗。
但是,末伏天气依然很热,切忌大补。
过量进补,会导致脾胃失衡,为秋冬身体埋下隐患。
此时进补,以温补为主,切忌大鱼大肉。
多吃优质蛋白,少吃油脂。适量进补,可以喝点牛肉汤、老鸭汤。
2、忌食瓜
民间常说: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再吃西瓜。
主要是因为西瓜性凉,末伏早晚天气转凉,所以要少吃或者不吃瓜。
末伏以清补为主,凉性食物尽量少吃,以免损伤阳气。
可以适当多吃些应季水果,比如葡萄、苹果、梨等。
3、忌吃辣
很多人夏天胃口不好,喜欢拿辣椒来开胃。
但是秋天之后,天气明显干燥起来。
秋燥易伤肺,如果吃辣太多,冬天很容易咳嗽不止。
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
多喝水,多吃梨,防燥又养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4、忌贪凉
末伏已经立秋了,虽然白天气温高,但是早晚温差大。
此时取凉,必须节制。
否则容易积聚湿寒,伤脾胃阳气。
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度,少吃冷饮,不洗冷水澡,不吹穿堂风。
空调房里,尽量不要穿凉鞋。
早晚气温下降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5、忌晨练
三伏天不能晨练的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是夏天植物呼吸作用强烈,早上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晨练有害无益。
另一方面,是夏天天气炎热,老人血压升高,在早上五点到十点,是一天之中血压最高的时刻。此时锻炼身体,很容易发生危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健身一定要讲究方法。
对中老年人而言,傍晚时分,找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比如散步,锻炼到微微出汗即可。
6、忌熬夜
我们常说:春困秋乏。
经历了一个夏天的炎热,人的身体处在一个被掏空的状态。
秋乏是对身体的一个补偿。
此时熬夜会加剧肠胃负担,造成脾虚。
所以秋天要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午休。
睡前不要喝茶,不要生气,不要进食,以保证睡眠质量。
7、忌不开窗通风
末伏秋老虎余威还在,很多人喜欢在室内开一天空调。
这样很容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滋生病菌。
时间久了,人很容易生病。
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同时定期更换空调过滤网,避免空气二次污染。
8、忌快喝水
最好的喝水方式是:少量多次,一次100—200ml。
夏天天热,很多人喜欢一次性喝很多水。
水快速进入人体,会导致血压升高,对心脏不好的人其实很危险。
而且夏天不要喝冰水。
冰水看似降温,其实是让人体的热量郁结,无法散发出来。
反而是喝温水,更容易帮助人体散温,更能解暑。
9、忌不防晒
虽然步入秋天,但是紫外线的强度其实比夏天更强。
秋天天空中的臭氧稀薄,紫外线更加容易穿过。
如果不防晒,皮肤老化速度更快,眼睛也容易晒伤。
所以此时出门,也要带上太阳镜、遮阳伞。
多吃一点桂圆、胡萝卜、山药,养护眼睛。
洗脸的时候,尽量用流水洗脸,避免揉搓,可以减少细菌繁殖。
10、忌大喜大悲
末伏天气炎热,人的脾气难免暴躁。
冲动之下,很容易酿成灾祸。
所以必须注意调控精神,控制自己的情绪。
俗语讲:心静自然凉。
可以通过早起、沉思、打坐,调摄精神,有意识地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
心神沉静,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控、烦躁,心灵经常与清静为伴,这样健康就能获得保证,生活才会变得轻松。
02
特别留意心梗、脑血栓等疾病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表示:
气温高带来不少问题,一方面是人体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老年人容易中暑;
另一方面,心血管负担增加,本身有心脑血管问题的中老年朋友就要特别留意小心诱发心梗、脑血栓等疾病。
而且末伏时,白天温度高,早晚凉飕飕,中老年人要及时添加衣服,过好温度关。
“中午出门的时候不要穿得太单薄,这样晚上温度降下来就容易着凉。虽然讲究'秋冻’,但并非人人适合,心血管病、呼吸道病、慢性胃病者,尤其要注意,做好随时添加衣物准备。”戴淑青说。
戴淑青指出,《黄帝内经》写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在这个时节中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适当吃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秋梨、莲藕、百合等,少食辛辣伤阴的刺激性食物。
应对干燥,及时补充水分也很重要,要注意喝水时小口慢慢喝,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03
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暑祛热
“虽然已过立秋,但目前还是三伏天,暑气未消,空气中湿度仍然还比较大,从中医角度来讲,湿气容易伤脾胃,主要表现为胃胀,没有饥饿感,食欲下降等。”
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一科副主任任万雷解释说,在这个阶段,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可以降暑祛热,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脾胃较弱的老年朋友,不妨多吃点山药、丝瓜、冬瓜、茄子等。老年朋友不妨在家熬些南瓜百合粥、银耳百合红枣粥、茯苓芡实莲子粥等有滋阴温润效果的粥来食用。
“很多人认为早上喝个粥就可以出去锻炼,这其实是不对的。上了年纪的人本身的脾胃功能就有所下降,吃完早餐直接锻炼对脾胃消化是不利的,应该至少半小时后再去锻炼。 ”任万雷说。
一、莲藕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此时的莲藕最新鲜、最有营养,能清热生津、润燥滋阴,缓解酷夏的暑热之气,由内而外的滋养身体,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
二、茄子
民间常有俗语“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末伏处在立秋之后,正是吃茄子的好季节,头戴绿帽、身穿紫袍,吃起来如同肉一般滑腻、温润。
不过茄子比较吸油,在烹饪时可以搭配花菜,分担了多余的油脂,吃起来爽口不油腻,层次更丰富。
三、鸭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气躁。因此,在肉类的选择上应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俗话说“防苦夏吃吃鸭”。
这是因为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
四、冬瓜
末伏正处秋初时节,气候逐渐变得有些干燥,此时适合吃一些富含水分的食材,在众多食材中,冬瓜含水量超过95%,几乎可以说是一口冬瓜一口“矿泉水”了,而且冬瓜中基本不含脂肪,吃多了也不怕长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属于“高钾低钠”的好食材。
秋天适合养胃健脾,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身体中最娇气的它——肺!肺为娇脏,容不得一点儿外邪的干扰。
五、鲤鱼
鲤鱼特别适合在三伏天这种湿热的环境中食用,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适合儿童、孕妇、老人等各类人群的肉类食品。
三伏天,多吃3果
NO.1葡萄
夏季要多吃葡萄,它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果糖、柠檬酸等营养元素。而且多吃葡萄不长胖,还能补充体内的钾元素,夏季天热没胃口可以多吃一些葡萄开开胃哦。
现在的葡萄大多都是自然成熟的,价格不高两元一斤。对于喜欢吃葡萄但要花钱的朋友来说,这个时候吃葡萄正是最合适的季节。新鲜的葡萄,它表面都有一层白霜,我们只需要放在面粉水中清洗一遍就可以啦。
NO.2芒果
夏季最受欢迎的另一种热带水果就是芒果啦,它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夏季用来做水果捞是不错的搭配哦,夏季多吃它忌能清凉解暑还能解馋。
NO.3荔枝
夏季多吃荔枝既能补充水分,还能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每100克的荔枝里面含有151毫克的钾,41毫克的维生素C,夏季容易口渴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朋友,可以多吃一些荔枝来补充水分。
04
谨防一夜醒来睡成面瘫
“近期在门诊上,也遇到有的老年朋友因早晚天气温差大,夜间持续开窗,导致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了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
戴淑青提醒说,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贼风”,末伏这段时间如果过度吹风,一旦体内正气不足,或者长期以来特别疲劳、压力大等积攒的问题比较多,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因此建议在“秋老虎”这段时间,一定要少吹凉风,让身体自然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