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向萍: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昵称15221501 2022-08-16 发布于湖北

发《比较教育研究》228月刊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谭向萍    邮编:444327

      摘要: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发展迅速。我们国家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式,这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成为教学的重点。本文对挫折教育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挫折教育;渗透措施。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任课教师要从中学会给学生们渗透一些德育的教育,而挫折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挫折教育逐步地融入到中学生的学习之中,不经历挫折哪能见到彩虹呢!让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去适应,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初中生心理素质较差,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放弃的心理,也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放弃,这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正确的面对挫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对挫折教育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利用作品蕴含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相关的任课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来进行渗透,比如在《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王安石游褒禅山悟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作者当宰相的期间他的主管思想受到过严重的打击,他的内心也极度的挣扎过,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就算前途一片渺茫,也会勇往直前,这才无愧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称号。
       
在现代散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对此我们组织本班的学生进行强烈的探讨,让学生们发表自身的看法,同时让学生们讲讲一些自身的经历与感慨,我们不信学生们这十多年来没有什么困难,从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不论前方遇见了怎样的困苦,我们自己要坚持自己强大的内心,不畏惧任何事,勇往直前,对中学生有着很好的教学价值,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知识的伟大之处,促进本班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能力。所以,我们相关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很好的。   

      二、诵读经典作品,传承优秀文化,引领学生思想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不计其数。多诵读这些作品能震撼人心,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更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论语》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讲的是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在这样的逆境中,他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这样赞扬颜回。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经典的深刻内涵和智慧,从而明白许多道理,精神受到磨炼和洗礼,树立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

        纵览古今中外,许多获得辉煌成绩的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经历过巨大挫折和失败的人,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童年》的作者高尔基生活在腐败不堪的黑暗旧社会,家庭纷争,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困难重重,可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尽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艰辛磨练了他的斗志。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了解和讲述这些经典故事,在经典故事中体验挫折情感,从名人抗挫折的故事中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在经典故事中汲取力量,增强自信心,磨砺自己的意志。

       三、 利用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坎坷经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对于当今语文课本中人物坎坷的经历,我们相关的语文教师要作为重点讲述的对象,比如让学生们通过《史记》,知晓作者写这本书的艰难困境,让学生们懂得他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他从小才华横溢,但后来为了自己的目标奋发向上,饱尽屈辱,终成一代大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学习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让学生们学会她对社会的希望与憧憬,正是作者那强大的内心与不服输的精神才为后人们留下诸多佳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顽强的内心的重要性,使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这能加强学生对语文文章知识的理解,使得中学生会在学习知识中形成良好地道德品质,并有利于学生们形成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
      
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挫折。首先不能给学生制定较高的目标,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要强,经常会为自己定一些较高的目标无法完成,进而带来心理负担。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完成学习目标。不能让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感受到过分的挫折感,尽量为学生增添一些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直面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用客观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也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最后,老师要把挫折教育和语文课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首先对语文课本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充分挖掘其中的挫折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我们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探究贝多芬独自面对困难时的心情,为什么是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心态。《荒岛余生》中的鲁滨孙是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生存下来的?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羚羊即使面对生命危险依旧镇定勇敢,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困难。老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学生更好的面对挫折。让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冷静、理性,迅速分析提出解决对策。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意义,认识到勇气的重要性。只有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才能面对挫折,才能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在这过程中,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3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中,我们相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把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信念,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健全人格的氛围,快乐地成长,并结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来落实语文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为我国人才的成长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晓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4.
  
2]王春颖.实施情感教育,激活语文课堂[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于春霞,逯艳东.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