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快乐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芬乐汇 2022-08-16 发布于四川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后世有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此言不虚。苏轼被后世归类为“豪放派”词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苏轼远不止豪放这一个面向,他有不少凄婉、悲切甚至绝望的作品。在这首词里,苏轼就质问月亮:你我无怨无仇,为什么你偏在我和亲人分离时圆满?

苏轼的情感和美都如此充盈,恰好(但不幸)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文学是他借以超脱现实的工具之一,于是,他真诚地描述了自己的纠结、遗憾、痛苦、思念、洒脱...普通人的每一种情感,都曾在苏轼的笔下出现。在古往今来所有“伟大的文学家”里,苏轼是最让普罗大众感到亲近的一位,因为他始终对人间烟火念念不舍。就像这首水调歌头,写的是美轮美奂的琼楼玉宇,心里惦念的还是人间,是七年未见的胞弟苏辙。

何似在人间?这也许是汉语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反问句。

—— 仓央

第  772  首歌

  |  Just_So_So

《淡淡幽情》 1983年

《但愿人长久》

作词 : 苏轼

作曲 : 梁弘志

演唱: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关于《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我认为文章开头仓央那几段话已经表达得相当到位。
 
说来惭愧,我这个文盲直到今天才稍稍的理解了这首传世经典之词的伟大之处。
 
我记不清自己是先从王菲那里还是先从语文书里知道的这首词。如果是语文书,那么我应该是高二才第一次读。那时浅薄无知的我,只觉无聊。如果是王菲,我也未觉得这歌哪里好听。
 
昨天,我在想用什么歌来匹配今年的中秋节的文章推送。想来想去,脑子里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旋律,于是便推荐了此曲。但我觉得,我无法把这篇文章写得有意境、有格调甚至是能体现出些许的文学积累,于是便向仓央求了文字。
 
仓央寥寥几句,便把苏轼的特点、本词的意境以及他个人独到的理解都表达了出来。
 
胸中之墨的含量,不服不行啊。
 
也是在昨天,看过仓央的观点后,我才真正地去理解《水调歌头》的内容。同时也了解到,这首词是苏轼为多年未见的兄弟所做。
 
也许,我和仓央一样,都觉得最触动人心的那句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将自己代入那个场景中,美酒对明月,晚风温柔的拂过脸庞,那种“此生无憾”的美景下,依然惦记着自己远方的弟弟。美景、美酒以及微醺所带来的兴奋与思念之情并行,使得两种情感都到达了彼此的最远处。就在那一刻,质问月亮:我和你无冤无仇,为何在亲人分离之时,你却如此完美?
 
就好似一个千言万语无法吐出且绝望的人,百感交集并声嘶力竭的向月亮大喊到:Why?!
 
仓央说,故人对分离的理解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分离可能就是一辈子杳无音讯。
 
听到这句话,我便更能体会到那种绝望。


今天推荐的这首由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能达到这种水平,除了苏轼的词以外,我们不能忽略作曲者梁弘志与邓丽君天籁般的嗓音的功劳。

| 梁弘志(1957.9.2 - 2004.10.30)

看到梁先生的出生年份,与我父亲相差不到半年。学生时代的梁弘志,就已经展现出自己惊人的作曲天赋。蔡琴的那首《恰似你的温柔》便是梁先生在高中时期写下的作品。

除了蔡琴以外,苏芮也是因演唱梁先生创作的作品而成为彼时歌坛的霸主。

1983年,梁先生为邓丽君的宋词专辑进行谱曲,这首《但愿人长久》就这样红遍了大江南北。

当然,与其无法割开的,还有邓丽君不可一世的唱。

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位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位拥有柔情似水嗓音的尤物,他们的“合作”拉进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至美。


2020已经过去,2021也已走过大半,我觉得此刻的我们应该感恩自己还活着、感恩自己有一份工作糊口、感恩自己能瞬间联系到自己的思念之人。当然,更应该感恩那些还在世的亲朋好友,也许,有人已经不在了,但此刻你依然能与牵挂之人团聚或是联系,那无疑仍是一轮圆月。




| 彩蛋一:

《菲靡靡之音》 1995-7-3

| 彩蛋二:

昨天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听到仓央最喜欢的那句“何似在人间”处,我直接把这句词联想成了“喝死在人间”。

我这是有多特么爱酒……



祝大家
中秋快乐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