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的某一天,会写SQL会是当领导的必要条件吗?

 北欧模式 2022-08-16 发布于陕西

本文共2639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3分钟。

对于领导一个国家来说,基于正确的数据,进行系统决策,从而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政策,是领导的必备技能。如果不基于正确的数据,而贸然作出决策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出问题。

所以对于决策层来说,正确的数据,至关重要。但是数据未必是真实的。聪明圆滑如袁世凯,竟然被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份假报纸来每天欺骗,使他觉得社会舆论是支持他称帝的。袁世凯任总统时的大礼官黄开文(1866-1936)及:

洪宪一事,原非出于项城本意,卒以左右文武极力怂恿,成为事实。先是项城注意外国报纸,恒恐发言诋訾。逢迎之辈乃伪印日本《顺天时报》,每日进呈,证明赞成,以坚项城之意。

而光绪皇帝吃不起鸡蛋的事情则更为可笑,《南亭笔记》记载:

光绪皇帝每天早餐要吃4个鸡蛋,御膳房给这4个鸡蛋报账为34两银子,一个鸡蛋约八两半银子。一次,光绪皇帝问他的老师翁同龢:“鸡蛋这么贵的东西,翁老师吃过吗?”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得罪内务府的人。翁同龢灵机一动,从容回答:“我家只有祭祀时偶尔用用,平常绝对不敢吃。”

可怜光绪身为一个皇帝,不仅被内务府的太监们骗,甚至自己的老师也不敢和他说实话。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又怎么可能正确呢?

正因为如此,当光绪帝坚持认为北洋水师兵强马壮,执意开战的时候,李鸿章才对光绪说出实情:

北洋水师能战的军舰只有八艘,而日本却有二十一艘;船速上,北洋水师平均时速也就15海里到18海里之间,而日本舰队却在20海里到23海里之间;在射速上,北洋水师是五分钟射一炮,而日本是一分钟射五炮。

然而其实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李中堂对光绪说的依然不是实情,而是刻意夸大了两国军力的差距,事实上在大东沟海战中,双方参战的舰队均为12艘。

由此可见,作为决策层,获取真实数据,作出正确决策,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对于各级官吏来说,刷政绩为自己的顶戴铺路,是必然的事情。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体重巨大、缓冲能力极强的大国来说,这是一个成本低,回报高的事情。毕竟出了事情责任可以分摊到很多人身上,而一旦成功则对自己的前途有巨大利益。而从中国的民族韧性上来讲,做一件可行的事情,成功几乎是必然的,无非是中间过程中,多一些牺牲而已。像下面的一个宣传:

为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他申请将任务节点提前了两个月。期间,因为突发情况,任务时间被推迟,对此,他和团队提前讨论准备,在节点“不倒”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计划,即使他们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30%~50%,也要与节点“赛跑”。当时,由于推迟时间不确定,他不停地询问试飞时间。一周34次的电话频率,让试飞副总师不得不打电话“求助”计划负责人:“你跟小王说,不是不给他安排,飞机现在确实飞不起来。”

因此,获取真实数据,基于客观事实做出理性决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即使是在封建王朝,在时代局限性的制约之下,明智的统治者依然会保证基础数据的客观性。典型的例如明朝的“黄册”。

赋役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户口黄册。明朝政府依据黄册向人民征收赋役,因此,又叫赋役黄册。明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发给各户的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明初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而在实行黄册制度之前,洪武皇帝朱元璋,对于基础数据造假、试图欺骗自己的做法也是非常严肃的。而这更是造就了明朝著名大案“空印案”。

按明朝规定,每年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而由于各种路途较远等各种原因,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朱元璋发现空印这种做法后,极为敌视。他严厉地对付带有这种意味的行为。因为使用空印会给贪污大开方便之门

空印一案,尽管有各级官员种种申辩,但是朱元璋还是大开杀戒。有说数百人,有说数万人。总之牵连人数甚广。而直到如今,还有各种声音,表示空印一事,只是单纯为了做事方便而已,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之下,为了对一个数从南京跑到北京重新盖个章太费劲了。

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据的获取与查询可以变得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赖以决策的数据真实性可以变得非常高。而在拥有所有数据权限的情况下。一个优秀的领导,则会依据自己的需要去查询、比对特定的数据。而这一直也是领导一个国家的必备技能。

辽沈战役期间,每天深夜都在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他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他的大数据:

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多少、车辆多少、枪支多少、物资多少……

作为司令员,他的要求很细,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缴获的枪支,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缴获尚能使用的汽车,也要分出大小和类别。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影片中,我们搞不好会看到一个场景:

深夜,领导办公室的灯光依然明亮,坐在电脑前的领导,时不时的眉头紧锁,又时不时的在电脑上敲出几行代码。偶尔会喊一下自己的秘书,“上海市的数据库怎么连不上了?莫不是今天会上说要加大援助西北力度,连夜去改GDP数据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