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遇莫高窟(上)

 陶冶视野 2022-08-16 发布于辽宁

这是一个有情趣的公号,有游记、有杂文、有小说、有摄影,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点文章下面的在看,谢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相遇莫高窟(上)
作者 陶冶

空客320在敦煌莫高国际机场的跑道上极速冲刺后,腾空而起,落日前的辉煌透过舷窗将机舱内映得橘红。我侧脸向窗外望去,遥遥的天际线处,数道金色霞光正透过一抹彩云射出,我本能地想起乐僔和尚,不是他看到鸣沙山上金光万道,怎会有在崖壁上开凿佛窟的念头,当然他的慧眼中出现了千佛万佛在金光中现身。于是,公元366年鸣沙山下便有了第一个佛窟,后来佛窟不断增加便有了莫高窟。到了七世纪莫高窟佛窟竟有一千多个,便有了千佛洞的之称。

空客320在空中调整了下方向,背对着落日的余晖继续向上爬升。我闭上眼睛,想调整一下旅途中紧凑忙碌中的神经。

十几日的旅程,延河西走廊一路向西,敦煌,这座闻名世界的小城是此行的最后一站,此刻正是归程。

眼睛是闭上了,岂知竟是事与愿违,那些与莫高窟有关联的人物如电影中的蒙太奇,纷纷闪现在我面前。第一位便是最倍受争议的道士王圆箓,接着便是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法国国际著名汉学家伯希和,白俄将军阿连阔夫,历史学家陈寅恪,历史学家向达,大画家张大千,著名油画家常书鸿,作家余秋雨……

还有一张最清晰的女人面孔,她是上午新结识的朋友郑老师,郑老师三十几岁年纪,不算漂亮,但年轻时尚。她有一张白皙清秀的脸,一条黑色长裙让本来中等的身材显得有些修长而且飘逸,掖在长裙里的白绸衫上披着条驼色碎花披肩,梳着简单的马尾辫,单挎着一个月白色双跨包,白绸衫领口处挂着个雷朋太阳镜。在检票后进入小放映厅,观看有关莫高窟的短片,她就坐在我左侧的位子,后来我们就被编在了一个二十几人的参观团里。

她很大方,善于与人接触,从小放映厅出来后,她很礼貌地问我:“先生一个人出游?”

“是的,您也一个人?”我也礼貌地向她询问。

“是啊,您是东北人?”

我笑着点头,向她表示肯定。

“我是山东人。”她爽快地向我回应。

“哦,不错,心直口快。”

“看您这相机像是搞专业的。”

“哪里呀,不过是喜欢罢了。”

“您太谦虚了。”

我们就这样随意的、漫不经心的聊着,像是同行的旅伴。

莫高窟现有735个窟,对游客每天只开放八个窟,每个游客只能随临时组合的团队参观四个窟。参观时有领队讲解,严格规定:窟内不许拍照。当那些精彩精致的壁画展现在眼前时,谁会不心动呢,总会下意思地摸着相机,试图按下快门,将眼前的惊喜画面摄入自己的镜头,但最终还是放弃。郑老师在一旁总会悄悄地问:“能拍下来吗?”我摇摇头。洞窟里光线很暗,即使壮着胆子按下快门也是无济于事,快门的速度会变得很慢,没谁会手持拍好慢门的片子。我们看到了壁画上的飞天,看到了“北大佛”弥勒佛34,5米的彩绘塑像,看到了那些虔诚的供养人家族的画像,每座洞窟都是一座艺术宝库。一个窟的参观时间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很快参观洞窟的活动便结束了。

我提着相机拍外面的风光,她依然在我左右用卡片相机拍照。

“陶先生,请帮我拍一个纪念照。”说着,将她的卡片机递给我。其实这是种互惠,只身出行,留影都要求人帮忙的,我们相互给对方拍着照,边聊着。当然,旅行中有位异性陪伴是件令人身心愉悦的事。

逐渐聊得熟识起来,她礼貌客气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陶先生,探讨一下。

“您不要客气,请讲。”

“如果莫高窟压根就没有这个'藏经洞’里所藏的珍贵文物,敦煌莫高窟会享有今天这样的声誉吗?还会受到全世界如此的瞩目吗?还有,如果'藏经洞’里那些珍贵的文物不被王道士卖给斯坦因和伯希和,继续放在莫高窟会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

我迟疑了一下说:“您这话题很大呀,始终是众说纷纭,历史的事物不可假设,如果没有'藏经洞’中的珍贵文物,莫高窟的声誉当然会受些影响,但它仍是一个无可取代的艺术宝库。”

她冲我略点了一下头,我看了她一眼接着说:“至于王道士,我不同意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中指责王道士的观点。王圆箓他尽力了,牵着头毛驴儿,去敦煌、去酒泉、去兰州,对于一位靠化缘为生的道士、一个大清国的寡民,还要他如何呢?他知道这些经卷有一定价值就已经难为他了,何况他又去奔走呼吁。而且这都是发生在被斯坦因'劫掠’之前的事。”

她轻轻地为我击了三下手道:“看来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共同之处,就说斯坦因,在一百多年前能以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翻越帕米尔高原,逆向进入中国西部,这本身就是探险家的壮举。”

“是啊,他四次进入中国探险,先后考察发掘了尼雅、米兰、楼兰、吐鲁番等古遗迹和遗址,以众多的实物和现场拍摄的照片,最大可能地还原了东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的西域历史图景。包括迷失了几百年的玉门关也是他在探险的考古中发掘发现的。但在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的'劫掠’还是备受争议。”

“因此,我觉得,一个匈牙利籍犹太人,后来入了英国籍。成为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斯坦因还是名副其实。

“嗯,对了,您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忽觉得要对您刮目相看了。”

“呵呵,不好意思,让您见笑了,我在小县城的中学里教语文。”

“哦,原来是郑老师,失敬!失敬!”

“哎,陶先生,可别这样讲,我不过是一个靠嘴巴吃饭的教书匠。”

“你这样的教书匠应该是不多啊,年轻,有思想,善于独立思考。”

“谢谢您的赏识!总觉得,我们生以为人,整日里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像个会喘气的传声筒,与那些吃饱就睡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郑老师说得极是。当然,有的人也是不得已。不过,经过前人诸多的努力,如今已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我认为,敦煌学的确立当之无愧。在敦煌学五个大学科里'敦煌遗书’是重中之中。是'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在一百多年前引起了国际上的轰动,然后有了陈寅恪先生敦煌学的概念。敦煌遗书整理出的'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囊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的实物佐证。成为研究古代西域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学科。从广义的视角来理解,莫高窟的一切皆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这样想来,王道士发现的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及文物,能保存下来,不被毁掉,是最有意义的,只有保存下来才会体现它存在的价值,给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

“女士们先生们 很抱歉打扰您的美梦 我们的飞机即将在30分钟后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姐温婉的播音终止了我的回想,我睁开眼睛,端起小桌板上的纸杯,喝掉了早已晾凉的咖啡,掫起小桌板,侧身望向窗外的夜空。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