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冬雁||有一条诗路通向理想的国度——曹军诗歌印象(文学评论)

 望安山文学 2022-08-17 发布于福建
     点击上面蓝字“望安山文学”,关注我们,谢谢!


有一条诗路通向理想的国度
——曹军诗歌印象
文/冬雁


柏拉图有很多爱情格言甚是入心,而我以为这句《巴门尼德篇》里所说的也挺适合我这篇评论的借用,这也是源于我偏爱于柏拉图的心理吧。书里说:“看起来,无论存在或不存在,其他事物存在或不存在,他们都以所有事物的方式和样式,对于他们自身或在他们之间,显得存在有不存在。”
有关“存在”的思想意识上的东西我深究过一些,它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能给人带来另外一番境界。我想以现实中事物相对的“存在意识”作为阅读曹军诗歌印象的主线分析,从而也很轻松的就打开了一篇评论的切入点,算是小小的突破,就像诗人曹军在诗歌创作中,“有一条诗路通向理想的国度”也算是成为他的一种突破。

  

(一) 以比喻而深入诗歌的内涵

 

诗人的眼睛就像一扇窗户,透过玻璃看世界,一定要把玻璃擦亮。所以诗人具备的那双透亮的眼睛,就是审视世界的最佳武器。窗外的世界被诗人明亮的眼睛一览无遗,但真正能触动他灵魂的,也就是让他看得清楚而又时光和某种意外因素形成的结局,无能为力和接受这才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
诗人曹军的诗,多是托物寄情之作,是诗人带着自己内心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身边的各种事物,譬如石榴;譬如合欢树;譬如西京;譬如路灯城墙等等。诗人的借物,恰恰应和了某种情感上的寄寓,当诗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情感以及触发灵感的悟性,便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这种事物描述得淋漓尽致,那就是用诗的方式。我们看诗人写有关“石榴”的诗近十首,把自身对“石榴”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都蕴含在其中。
我们看《石榴印象》里的诗句:“披红挂绿的六角形花瓣∕点染着蔚蓝天空∕点亮了千古一帝的亡灵”“ 丝丝∕流进嘴里的石榴汁∕晶莹剔透∕甜满心头∕散开的甘露∕化成液体∕留下渣子。”诗里既有怀古之意又有隐含之笔,诗人不是把对石榴印象的概念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而是意欲深入精神层面的表达。
再如《我从未到过的地方!域外》:“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域外∕总是追着——∕追着∕汇成一条条很窄的路儿∕从地球抛上宇宙∕有的被世人遗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的被蹉跎岁月无情的打磨,碾碎∕贴在日历上∕我仍是毫不动摇,孜孜以求∕总希望有一条能通向我理想的国度∕域外”“ 那贫穷落后的故里∕或者∕醉倒在石榴裙下∕向它暴政一帝屈服∕如同殉葬的普通的工匠们”。在这首诗里,诗人是以一种追求和励志的思想赋予了诗歌的内涵,“域外”我以为则是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难以抵达的思想高度,也可以作为人生目标。
接下来的几首《石榴酒》《火红的石榴裙》《世小花》等,诗人曹军对借助某种事物而激发的触动和震撼绝不是偶尔的,而是薄积厚发的结果。

 

(二) 以事物抒发内心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依旧是借物抒情。诗人曹军把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寄寓在一座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繁华的西京》从对西京的细节描写,既表现出诗人一颗细腻的热爱家乡之心,又体现出诗人对抒情诗的表达游刃自如的手法和技巧。如“繁华的西京,喧闹的西京∕古村的内心,典雅的外表∕浅蓝而苍白的钟鼓楼,大雁塔,曲江南湖,寒窑,北大明址”“ 一条水龙飞出世园花海∕一艘花船驰出浐灞生态园∕一座新塔照亮了宇宙和世界∕一眼喷泉连接着东方与西方∕一十六品大汉璃雕雄浑而大气∕一张水幕群验证着激光和喷花∕一只六角形的花开在世界各地代表,亿万人民的心里∕一朵朵世纪金花簇拥着西京城最俏丽的姑娘。”诗人在诗里呈现出无数个场景化,以这些场景化的组合作为一个完整的构图,然后再以排比句的气势一气呵成,给人以真正的“景生情、情生景”之感。
我们再读一首《摇曳的路灯》:“摇曳∕驱赶∕包围着城市∕路灯∕总能∕点亮儿时∕一片繁忙∕淹没了∕涌动人流∕为啥沿街乞讨的孩子的脸上∕再也看不见幸福的微笑∕从富二代的后备箱里∕抓出来的是太多的迷茫∕一盏盏路灯∕让夜行的人∕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路∕一个个夜工∕把自己交给了路灯。”这首诗写出了当下的一部分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处境,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迷茫。路灯之下,即是一个世界,一种人生的缩影。“沿街乞讨的孩子”“富二代”“夜工”,诗人试图抓住一些线索,通过这些现象来作为深入生活的切入点,但他总感觉抵达不到那种境界,于是只是作了一些表象的描述,而把“具体”作为留白留给读者。
再一首《现代化的城墙》,我们看看诗人是想表达一些什么。“古老的城墙∕现代的城墙∕深厚的积淀,层垒的外裂∕浅蓝而凸凹的张力和∕紧凑的构造∕以及对世人的关怀∕依旧很多很多∕正因为在它的上面∕时不时有衣着时尚的青年男女,外国友人∕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雁∕随着晨钟暮鼓一起舞蹈。”在这首诗里,诗人仿佛没有表明自己意欲之言,而是作出“顾左右而言其他”之状。我以为这是诗人把一种思想和“场景”交融在一起,让它们与时间浑然一体,不直接表达,以间接的描写推出主题。在这种描写中,古代与现代的事物,以及文化思想等,从新生事物来衬托古老的迹象,从中给人无尽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

 

(三)以空灵之物放飞空灵之心

 

优秀的诗人总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和思考。自古不缺英雄,而缺的是能拿捏“灵魂”的高手,也是拿捏灵魂的翘楚。
而时间赋予了那些事物以“灵魂”,便让它们变得空灵而生动。但这仅仅对于能洞察到这些灵魂所在的人而言。诗人,自然在其中。像诗人的组诗《放飞九月》,这组诗里的一些事物不但具有了“灵魂”,也具有了思想。你读读《护城河》:“护城河∕绕过南门∕绕城一周”“脚步如此轻盈∕却容不下一株石榴花的存在”“ 把自己完完全全的释放∕那些车辆,人流∕和沿路古建筑以外的东西∕便轻轻一闪而过∕像空灵之物∕一下子落入茫茫大宇宙”“ 河流,山川∕大自然倒叙的诗章∕总能将弱不禁风的事物∕隐于市,流于野∕繁华落尽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方水土,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养于斯”。这些灵动的句子,诗人在这些事物之中不仅仅是洞察到某种事物,而是洞察灵魂的另一个自己。象征、隐喻,这些都是为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思想意识而为。运用手法和技巧,也是达到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像“我们总在城墙上约会,并∕已经习以为常∕我想:你一定是三秦儿女∕你是墨绿色的秦岭,你∕的渭河深处∕无声的波澜,我∕在你的摇篮里长大∕不再遗憾∕遗憾夜和它夏的暗淡、秋的浓烈、冬的隆重、春的勃发∕浅蓝色的城墙∕是最美的古典风雅,甚至∕胜过千军万马∕所有最美的城墙∕播撒着蓝色的精灵”(《我们城》)。像“当那位身着绿萝古装裙的大姐∕红袖添香,浓墨重彩,一笔一划∕专心完成一幅扇面画的时候∕世界便开始沸腾了”“ 走过∕这一墙一墙的艺术一条街∕一幅幅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艺术奇葩∕摇曳生姿∕不予春争色∕在浅夏的时光里∕静静地徜徉其中”(《 漫步书院街,寻找一地的空白》)。诗人在创作诗歌作品时,总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来完成,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情”。
说实话,诗人曹军是一个理想化的诗人。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不难看出他对生活内心的向往和憧憬,也能感受到他那种意识中个对现实的认识和感悟。“一个人的理想可以有很多种,在每个人的意识中,受认识和价值的影响有其多样性和变化性。”我以为在心目中的曹军,亦是这样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一位诗人。

 

             2022年8月10夜完稿

 

 《世花集》作者曹军,媒体诗人


作者
简介
冬雁:诗集《擦肩与相向》的作者,媒体评论人。


 
策划:耕文;主编:非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