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二周《喝茶》笔记:清时有味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年月日中午,串串博客听听歌,晒晒太阳翻翻书。偶尔来口菊花茶,便是一只快乐猪。这样一份闲散舒适还是有的,就像我现在面西临窗的位置,希望多晒点太阳就靠窗近点或前后挪挪,希望少晒点太阳就离窗远些,想不晒太阳就拉上窗帘。不过很多时候很多人是不会满足于这样的惬意的,身在江湖时心存魏阙天下,立身庙堂时向往林泉高致。树上有两枚鲜红润泽的石榴,他总想踮起脚一手抓到一只,分别冠名“名利”和“情趣”。想吃白糖吃白糖,想吃红糖吃红糖,世上哪来这般轻松呢?
“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与玄宗皇帝偶遇时会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遇上了张九龄又有“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看来对“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日子并不十分满意;洒脱不羁如李白那样“天子呼臣不上船”的人,也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晚唐才子杜牧一句“清时有味是无能”,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心声。
当然,“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佳士们的优游闲适格外的高雅;陆游有诗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似乎那日子过得悠闲而有滋味,让红尘中熙来攘往的人们羡慕不已。平时好友见面,道别时会说上一句,有工夫来坐坐,喝杯茶。看来,喝茶得有空闲,还得有心情。
周作人和鲁迅各有以“喝茶”名篇的文字。周作人的《喝茶》(《周作人散文》225-227)写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1924年),文中有三处这样写:A.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B.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咳,自然更不在果腹了;C.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周作人从喝茶的环境到茶质、用具、与谁共饮,都有一定的讲究,正可见其“享受一点美与和谐的苦中作乐”的人生观。“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水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苦雨斋中的周作人在写译、书茶、妻儿间辗转,人生也多了几分难得的闲情逸趣。
鲁迅的《喝茶》写于1933年9月30日,“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味香而小苦,的确是好茶叶”;“有茶好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喝着喝着,他不满于不平等的现实了;于是拿起笔来,写着写着,他不满意起那些光顾自己的“闲人”“雅人”或者躲在别人背后冷不防插上一刀的“小人”,喝茶的兴致便荡然无存了。“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我对鲁迅的印象是:A.一个匆匆前行的过客;B.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度过一生;C.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剖肝沥胆;D.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犀利峻切;E.于无边黑暗中尽力闪烁的一颗星星……鲁迅先生果然不爱喝茶吗?1936年,他在《“这也是生活”……》(1936年8月23日)中写道:“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汁,一看也不看。…………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这位人间至爱者在即将为死亡捕获的一年,表达出对于人的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的渴望、珍惜和眷恋,对这种看似平淡却格外浓郁的生命的欢乐的珍惜与热爱。
我在想,如果1936年的鲁迅奇迹般地活下来,下面的一些场景他一定会满足而幸福,一定会格外珍惜:许广平说 “明天再做,休息吧?”,他便“乖巧”地合上书;海婴高声叫道“明朝见”,他也爽朗亲切地答应“明朝见”(而不是挣扎了半天这句话仍梗在喉咙里)。要不,在上海或者北京的某公园里,骑着两轮车的海婴兴致高昂地冲在前头,他和许广平或疾或徐地跟在后面,一家三口,晨光中,斜阳下,穿过春的翠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冬的雪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