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六十年第一人

 晋庐书屋 2022-08-17 发布于上海

清乾隆年间,江阴的一家客栈中,住着几位参加童子试的小朋友。考试快要开始了,大家都收拾好东西准备去赴试了,一位9岁的小朋友还裹着被子躺在床上。其他的学生都笑话他,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刚才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一句,想要作出整首诗,你们不要打断我的思绪。"

这位作诗的孩子名叫黄景仁。现在估计没几个人听说过此人,但说起黄景仁的一句诗,怕是人人都听说过,那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是黄景仁对自己境遇的无奈自嘲。

那一年童子试,黄景仁在三千人中位列榜首,时人称他为"乾隆六十年第一人",而且他还是"毗陵七子"中的翘楚。但就是这么一位在诗词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却在35岁那年,为了躲避债主客死他乡。

黄景仁,常州人,出生于清贫之家,祖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四岁那年,父亲离世,年少的黄景仁在苦读之余,还要想办法赚钱贴补家用。

虽然黄景仁在童子试中大放异彩,但之后却屡试不第,后来客游四方,在不同的官员府中为客,以诗文娱人,或者是做一些整理文稿之类的杂事,没少受别人白眼。

乾隆三十七年,黄景仁在清朝著名学者朱筠府上当幕宾。有一天,朱筠在太白楼会客,黄景仁也一同去了。在座之人都是当时的名士,年纪最轻的黄景仁身穿一袭白衫,立于早春三月的日光中,下笔如有神助,洋洋洒洒即成几百言,即《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

诗成之后,人人羡叹。当时有很多读书人都在当涂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听说此事后,纷纷赶到太白楼抄写黄景仁的诗,使得纸张价格暴涨。大学者袁枚读过此诗后大为赞赏,称其不同凡响。

乾隆四十一年,二十八岁的黄景仁因应乾隆帝东巡召试,任主簿一职。此处的"召试"不同于咱们熟知的科举考试,而是皇帝将一些有声名却没有功名的人叫过来面试。虽然有了官职,但黄景仁依然活得很艰难。

三十三岁那年,黄景仁客游西安,遇到陕西巡抚毕沅,毕沅十分赏识黄景仁,不仅大力举荐他,还资助他五百金。黄景仁拿到钱之后,打算拿这笔钱去买一个地方实职当当,就卖了主簿一职。但世事弄人,钱给了之后,却始终等不到上任的通知,而他又丢了旧职,日子过得越发窘迫。

不久后,因为黄景仁成为候补丞,所以他回到京师,等待吏部的任职。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官职,但黄景仁也没等到。没有收入的黄景仁只好举债度日。35岁那年,为了躲避上门要债的债主,黄景仁只好带病离开京师,却在半路一病不起,死于途中。

黄景仁一生落落寡欢,满腹才气却换不来充腹之炊,不知他在闭上双眼之前,是否有愤懑与不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