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团圆笔记📖 忙活】

 全好学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

 请分享给朋友关注吧!

连日疲惫等来了仲秋团圆,三天小假将晃,月依旧圆。

第七个在异乡的第N个节,不再是同样的心境,七年撞够的南墙缓来了如今平和。

儿时过节,小儿乐,父母忙;长大后离家远居,从无助到思乡到空旷再到平和,更能体味唐诗宋词元曲的情…… 不是儿时盼吃盼喝盼乐,也不是浮躁的空与虚,是节也是结。

今见三岁干姑娘大口啃月饼,问她为什么吃月饼,她咿咿呀呀很开心的哇啦道:“因为仲秋节快要到了啊!”明明节就要过去了,仲秋节的月饼对于小孩子还是很兴奋。

我们小的时候,北方只有硬邦邦青红丝的月饼,是很抵触的,印象中最深的是爷爷最喜欢的“二胡月饼”,酥皮儿、蜂蜜……因为不喜欢这些,对所谓的仲秋团圆其实没什么概念。

直到初中“moon cakes”的英文课,姜校长的音容笑貌依然深刻,那时才有了对月饼的向往与期待。高一那年仲秋,学校组织联欢会,给每个班级发月饼和糖果,晚中段和一二个同学跑到操场一起伤春悲秋,那块月饼已忘记什么馅料,却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块真正月饼的开端,那以后才感受到仲秋,也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月饼的滋味。

舅舅在海南的那几年,给我寄过佳宁娜的广式月饼,家里人多,爷爷全部切开,只分了我一小小块,后来我随着舅舅的足迹来了海南,每到仲秋,满大街的佳宁娜,至今犹喜,喜的应该是那份延续来的情结。

感性又恋旧的人儿总会被拉入各种回忆还有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像《滚蛋吧,肿瘤君》里面熊顿那样的小世界,总是会跑题。


又是仲秋,今年公司自产了“鸡屎藤”月饼,产的不是月饼,是海南儿时的家味儿,也让我想家了……

分别给三千公里外的长辈们打了问候电话、探望恩师、陪伴暖心先生和现在的家人,三十多口齐聚嬉闹,暖心先生带给我最有家味儿的团圆。

暖心先生每个节日都会为我准备礼物,仲秋却忙活到无暇,凌晨带我出去补礼物,开车溜了大半个城都是打烊,回家路上还有家小花店亮着灯,没有满天星,捧了最爱的向日葵和半白半紫的洋桔梗,老板娘笑问怎么这么晚,先生不好意思道忘记了要给我准备的礼物,看到我们被温暖融化的眼神,她叫住我们送了支紫色玫瑰,她说这是“冷美人儿”,真好,“冷美人儿”也会有微笑。

夜月渐浓,行人渐少,都围家聚团圆,节日应该是忙活的,不仅仅是一家人一起吃餐团圆饭,而是享受一家人一起准备团圆饭的那个忙活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说有笑有等待有温暖,家不应该是看手机的地方,而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盐打多少、醋放多少、还有葱姜蒜……虽是废话却是团圆。

越是异乡客,越是深感节,心有余温,节有忙活,不是故乡月也明……晚安。

——2016年仲秋中日,小团圆于海南第七个团圆节

………

        小团圆—海南岛上的山东姑娘,一直致力于公益救援事业;热爱写作,长期写有【团圆笔记】;青年篆刻家,自幼研习书画艺术;齐白石第四代师门传人,师从著名书法家胡正云老师、著名篆刻家王德旺老师;海南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by: 小团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