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读简帖:有问,但不必答

 全好学 2022-08-17 发布于广东

✨爱智悦的共鸣腔 为生命擦亮一道光✨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xié)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 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尽心篇上13:43)



【译文】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时,似乎属于要以礼相待的人之一, 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问题,为什么呢?”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贵地位来发问,倚仗着自己的才华来发问, 倚仗着年纪大而来发问,倚仗着有功劳而来发问,倚仗着老交情而来发问,都是我不愿回答的。滕更占了这些情况中的两种。

《有问,但不必答》

在《孟子-万章下-第三节》,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在《礼记》(第01章 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一,经典毕竟是沉淀很多年的,其中总会有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的原则和方法,所以还是要学而习之。否则,我们所学习的是我们的身边人而已,而这些人能比经典中的圣贤更有水平吗?长此以往,我们能达到什么水平呢?

二,生活中的确会遇到孟子提到的这五种情况,我们可以淡然处之,不回答可能是最好的回答,避免冲突和消耗自己的精气神。

三,除了不回答和不计较,我们更可以学会包容,有些人无礼貌对待我们,我们仍然可以以礼相待,谦卑善待他们是功夫修为和胸怀的结果。沉默、避开、回应,这选择要看情形、看自己的感动与否和能量状态如何。但无论如何,不可偏离自己的静定、祥和本质。

四,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也会以某种高姿态故意发问别人?是带着真心求教的心问的?是带着交流或启发的心来问的?还是带着考验或明知故问的心态来问的?问别人的时候,知己知彼吗?诚为本。

今天的这些解读,你结合现实,有怎样的联系和感悟呢?

欢迎与作者交流,微信:QH567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