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新用户3596Ds5V 2022-08-17 发布于四川

在正史记载中,诸葛亮并没有想杀魏延的想法与行动,诸葛亮死后,魏延是在与杨仪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被杨仪派大将马岱所杀。《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诸葛亮的伟大光辉形象,突出他能测算身后事,安排他一直想杀魏延,而杀魏延也是诸葛亮死前定下的计策。魏延之死突出了诸葛亮的无上智慧,也淡化了蜀汉政权的内部争斗,符合作者尊汉贬魏的指导思想。魏延本死于蜀汉的内部权力斗争,罗贯中将其写成丞相诸葛亮的身前计谋,谈化了蜀汉政权的内部问题,美化了蜀汉政权的。

笔者看了《三国演义》原著后,还有一个大胆猜测,关于诸葛亮为会什么一定要杀死魏延的原因。诸葛亮死前进行了祈禳之法,希望能向天再借二十年阳寿,但是最终被魏延踢翻了一盏灯而失败。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姜维的建设下用祈禳之法延寿,他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救他自己一命。结果在最后一日魏延以报军情为由闯入大帐,不小心踢翻一盏灯,致使诸葛亮的祈禳之法失败。诸葛亮一定预测到了魏延会减他阳寿,因此他一见魏延就想杀死他;诸葛亮死前,为了报复魏延,就安排杨仪与马岱依计诛杀魏延。

蜀汉政权内部派系林立,相互争斗不断,实力是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另外蜀汉政权人才不多,智力除了顶尖的诸葛亮外,后继无人;武力除了五虎上将外,后继亦无人。蜀汉政权内部派系林立,后继人才又十分稀少,因此如果魏延不死,蜀汉还是不会发展壮大,只会在内部的消耗下被魏国攻灭。魏延虽然有大将之才,但是他作为三军元帅还是力有不及;作为政治家,他更是门都没有入。魏延不死,他也不能中兴蜀汉,更不可能完成诸葛亮都没有完成的北伐壮志。

魏延不死,则杨仪必死,杨仪也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他也没有中兴蜀汉的能力;魏延掌权后,他必然会一力北伐,而结果是被魏军击败,蜀汉提前灭亡罢了。魏延虽然是蜀汉元老,但是他的能力与威望并不高,论武力他远远比不上五虎上将,论政治能力他连李严都比不上,因此他北伐必然后勤不足。以魏延的性格,他如果北伐不能击败魏军,那么为了保证性命与富贵,他投降魏国也是极有可能的事,以汉中之地降魏国,他得到的荣华富贵应该不低。所以说无论魏延死还是不死,蜀汉都无法避免灭亡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