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年人的真正成熟,从三次“放下”开始

 如心悟道 2022-08-17 发布于北京

人到中年,有些事已成定局,有些事却刚开始,有句话叫作: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很多时候,放下执念只需要外界一点的点拨,当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抓得太紧时,你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

成熟是一个自我完善过程的必经之路,而一个中年人的真正成熟,从三次“放下”开始。

放下对别人的高期待

作家马德说:“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你已经拥有的以外,外界的一切都是世界给你的盲盒,你不一定每次都能幸运地拆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

当我们把幸福寄托在对别人的期待上时,我们就是在拆盲盒,随时都要提心吊胆,还要面临失望和悲伤,人性总是多变的,科学家都无法研究出它的科学规律,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一个中年人,应该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在体系。在社会奋斗挣扎的几十年,外界的声音总是太大,我们早就迷失了自我。

自我察觉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所谓冥想,就是去挖掘自己潜意识里的东西,把它上升到意识层面,从而面对真实的自己,完整的自我,发展自身的潜力,进而找到自己人生中真正排在第一顺位的东西。

放下对自己的高要求

出现高期待的根源,其实是源于焦虑,源于对“老年生活”的不合理预期,源于“老了没用”的消极态度。

但是当你接受自己时就会发现,中老年生活,才是“平平淡淡才是真。”能够从无味中品出有味来,才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修养,也是你前半段人生高度 的衡量。

所以减少对自己的高期待,增加积极的老年生活态度,学会享受自己的人生。

放下对过往的纠缠

一个成年人,只有完成整个哀伤过程,才能迈入新的未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敢于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把它压抑得太深。

中国自古有句话叫作“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当你不愿意面对自己消极情绪,你就否认了自己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何去体会人性中的善与幸福呢?

中年人听一句劝,不要一谈到情绪,就先想到负面情绪,把悲伤视作应该被抛弃的东西,这是心理学上最错误的认知。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一样,都该被接纳。

有句话写得很好,幸福和痛苦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有事与愿违,有悲伤、有愤怒,并不代表我们失败,恰恰证明我们实实在在地活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