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痛总结表,注意:反酸也可能和心脏有关

 经方人生 2022-08-17 发布于四川

治心痛分两步,第一个扶正,第二个祛邪通脉

急发作的时候重在祛邪,缓发作的时候重在扶正。

心痛是由于心脏脉络受阻,出现了胸闷气短,心胸常常绞痛,甚至可以迁引到胸背肩胛

心痛的病因病机

七情所伤,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年老体衰,这些因素造成了心的气血阴阳的虚衰。

第一个情志所伤

1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思则伤脾,思也伤心神

2暴怒就会导致了肝火上炎,灼伤津液,灼金成痰

3抑郁悲忧,肝失条达,就会导致气滞,血凝就

第二点饮食不节

运化失司,痰浊内生

血行不畅,淤血就逐渐形成,于是痰瘀闭阻心络

第三点劳倦过度,阳气耗损

干活就要消耗阳消耗气阳虚不能温蕴寒邪内凝,

痰瘀内生呢,也可以阻塞心络,于是就导致了不通则痛。

心痛的辨证论治

第一个要注意观察病症的轻重缓急,病是比较和缓的,心痛的感觉比较轻,偶尔发作。可以见有心胸满闷憋胀不舒服。那么这种情况大多是以痰浊为主,痰浊痹阻

第二点注意观察心痛的性质,刺痛那是血瘀,闷痛那是痰阻,疼而走窜不定那是气滞,心痛如绞而有紧缩感,那是寒凝,突然有灼热感的,那是兼有腹火。

第三个,观察它的整体状况,阳虚的在整体状况上精神困倦疲惫

第四点:辨脉象,脉弦滑,是痰浊阻滞,脉沉迟是寒凝又兼有痰阻



心痛的治疗大法

急发作的时候重在祛邪。

缓发作的时候重在扶正。

1发作

要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那么扶正就重在调补气血,阴阳的不足,祛邪重在活血通脉,行气豁痰散寒

2没有发作



补助正气用些什么药

第一个,补气的药

补心脾之气用什么药?大家都知道,人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山药、莲子肉

第二个,扶补正气的第二点是养血,心主血脉,血不足,心脏失养,那就是导致心痛的原因了

何首乌、熟地黄、当归、肉苁蓉、白芍、枸杞子、阿胶。

第三点滋阴

滋阴药可以选什么?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百合、女贞子来养心肾之阴,来清虚热凝心神

如果阴虚阳亢,伴有头晕头疼,肢体麻木的,在滋阴凉血养血的基础上,适当的配合平肝潜阳药。比方说菊花、钩藤、牛膝、王行、牡蛎、石觉明、龟板、鳖甲。

第四个温阳,

在心痛发作,或者心痛发作或者心痛缓解后,兼见胸膈痞满,头发凉、手脚发凉,或者心痛发作或者心痛缓解以后出现怕冷腿凉。下肢不温,脉沉迟的,我们都要用温阳的方法,

选桂枝、肉桂、熟附子、干姜、鲜毛、鲜灵皮

来温阳通脉,宣痹散寒。

第五点,安神。心痛这个病,病变部位在心,心主血脉,心又主神志

配远志、茯苓、菖蒲,安神益智

养血安神的药,像酸枣仁、白子仁、合欢花、夜交藤,都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如果心慌心跳心痛,睡不着觉而心烦的,你要配用龙齿、龙骨、牡蛎、琥珀、磁石等重镇安神的药。

祛邪通脉

第一个宣痹,这要用辛香走窜的药,宣通心窍,行散痹佐的气血,来缓解心胸的疼痛

冰片、苏和香、安溪香、麝香、檀香

第二点通阳,通阳有散寒,疏离血脉的作用,还有化痰导瘀的功效

通阳的药是有什么?瓜蒌、薤白、半夏、葱白、高良姜、桂枝、川芎、细辛

第三点理气。是缓解心痛。消除因气机不利所导致心痛的常用方法

疗效比较好的,檀香、降香、治疗冠心病的人经常用,白檀香,降香现在一般把它做成粉,装胶囊冲服。

理气的药还有枳壳、香附、木香、乌药这是常用的。另外还有如果是心肝气郁,胸肋胀满,时发心胸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不固定,常常叹息,这个时候用柴胡、香附、合欢皮、郁金,石菖蒲、远志,而且常常和白芍、当归养肝血的这些药同用。疏心气,疏肝气,要加养血的药,肝藏血,心主血脉。如果中气不疏就是胃气了,出现嗳气,肚子胀满的,那就要配理气和胃的药,像枳壳、厚朴、陈皮、半夏、苏梗。

第四点活血,活血是缓解心痛,消除心络痹阻的特别常用的方法

常用药川芎、赤芍、丹参、郁金、桃仁、红花、山楂。为了增强止痛的功效。可以选三七粉冲服,乳香、末药、降香,都可以增强止痛的功效。当然这些药不是都选,你根据情况选那么一个两个。

第五点,豁痰。豁痰的方法,在治疗心痛过程中经常用到,因为痰浊淤血痹阻的出现胸痈痞闷肩背沉重,舌苔厚腻。常选药:瓜蒌、贝母、桔梗、枳壳、陈皮、半夏。

第六点,调整脉率,调整脉率,也就是调整心率,对气虚阳虚的,或者心动过缓。

或者心动过速。

常用的桂枝甘草汤加味,对血虚阴虚的用参麦散加味,对气血两虚的,用炙甘草汤,伤寒论的方子,气血双补

心痛急发作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

急发作的时候重在祛邪。

缓发作的时候重在扶正。

第一个症候是瘀阻心络。

表现是,心胸疼痛,如刺如绞,频频发作,伴有胸闷气短,精神抑郁,头昏,身体疲倦,面色晦暗,严重的时候,心胸疼痛剧烈,四肢发凉,手脚发凉,出现了指甲青紫,舌色淡暗,舌尖舌边有瘀点或者瘀斑,

治疗的方法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瓜蒌薤白白酒汤,配合冠心二号方。那么冠心二号方是现代人研究的一个方子,它的药物组成是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显然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这两个方子合方用于心痛急性发作,辩证属于瘀阻心络。

第二个症候是痰浊瘀阻。

症候表现是心痛、闷胀,就好像紧压着一样,堵闷。左肩背臂的内侧,左臂的内侧,胀闷或者疼麻头昏眼花,恶心想吐、舌苔白腻,脉弦滑或者弦滑

治法用宣痹通阳涤痰活络

方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是瓜蒌、薤白、半夏、白酒,这两个方子合起来用于痰浊瘀阻的心痛。这种情况下心痛严重,四肢冰凉。要采取急救,急救用汤药就来不及了,是要用芳香宣窍的药,要用通络行瘀的药。哪些成药呢?冠心苏合丸,苏冰堤,活心丹,速效救心丹。这是常选的急用的药。那么这些药要注意个体的差异,了解一下哪些病人适合用哪个药,就是他过去用什么药效果好。及时到医院就医。

缓发作呢?以虚症和虚中加实为主

急发作的时候重在祛邪。

缓发作的时候重在扶正。

第一个症候气血两虚

心中不宁、气短胸闷、是一种闷痛感,或者左肩背酸、困、麻、闷不舒服。食欲不振,大便或干或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有补气养血,消瘀化痰

桃红四物汤,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桃仁、红花

缓发作的第二个证候是心肾阴虚。

心悸、心慌、心跳,烦闷不安,心胸一阵阵出现刺痛,左肩背偶然有抽搐样的疼痛感,头昏眼花。心烦、失眠、多梦、手脚心热、咽干口燥、潮热、舌红少苔、甚至舌光红无苔。

脉细而数

用养心滋肾,活血通络的方法

天王补心丹加减

第三个症候是心肾阳虚症,或者是素体阳虚

心胸闷痛,肩背部抽彻疼痛,像抽筋一样抽彻疼痛,左肩臂酸冷,左胳膊有一种酸冷的感觉,舌质淡或者紫暗,舌苔少,舌苔是白而润的,脉沉细无力

治法是温阳通痹宽胸活血

六味回阳饮。什么药物组成呢?人参、炮附子。这不是参附汤吗?炮姜、熟地、当归、炙甘草。当然我们临床用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也要适当的加味。

第四个,阴虚阳亢,素体阴虚阳盛或者是劳倦情绪而导致了伤阴,导致虚阳上亢。那么这种情况常常因为情绪波动而诱发,出现胸闷、烦躁,容易发怒、头昏、头疼、目眩、或者头胀闷、头发麻、胳膊发麻、脸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

治疗用滋阴潜阳,活血通脉的方法

镇肝息风汤,药物组成: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青蒿、炙甘草。临床根据情况来适当加减。

调养护理

调养护理一个是注意调控情绪,注意起居要有规律,寒温要适宜,要降温,又多加衣服保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这是生活起居上。第二个。对于心痛反复发作的人,常常情绪紧张,思想负担重,所以我们要进行心理疏导,这是调控要注意的第二点。第三点,要告诉病人饮食清淡,低盐低脂,禁酒禁烟。因为烟酒能够使痰湿加重。痰湿加重,络脉受阻,就会产生淤血,痰瘀互阻,这是诱发心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双心病。中医教材没这个名词,是当代把心脏和心理称之为双心

双心病有哪些特征

第一种情况,他是抑郁症,是焦虑症,这些病人出现了心慌、气短、胸闷等心脏病的症状,而且出现了阵发性的加剧,发作和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第二种情况,患者有胸闷心悸这些症状,

由于心脏的不舒服,引发了精神的焦虑、紧张、失眠,这也属于双心病

第三种情况。他确实有器质性心脏病

双心病的治则是什么?抑心胆,和少阳,化痰瘀,宁心神.

选柴胡桂枝汤。用温胆汤理气化痰,温胆和胃畅达三焦。宁心定志,特别的合适,那定志小丸。

以下药物可供选择

北柴胡、黄苓、桂枝、陈皮、法半夏、茯苓、枳壳、炙昌蒲、远志、炙甘草

我们治疗双心病的时候怎么加减?

舌红、舌苔厚腻而黄的,加胆南星清化痰热,舌淡苔厚腻而白的,加炒苏子,炒来菔子,湿化寒痰;

心烦焦虑,坐卧不安的,加炒栀子或者莲子心,清心除烦;

失眠多梦加炒枣仁、珍珠母或者合欢皮、生龙母、安神定志,

心绞痛或者身上疼,加元胡,丹参、生姜活血温经。

伴心律失常加磁石、葛根、丹参、当归、养心、活血宁心,

伴心功能不全的就是心衰的配合参脉饮,也叫参麦散,苓桂术苦汤,真武汤,

还有脑血管病的或者手术后外伤骨折后的,加葛根、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通络。这个方子我发现有少数人开始吃的时候容易大便次数多,都有的人干脆就把它叫做拉肚子,那么第一周吃完了容易拉肚子,你就在方子的基础上加炮姜和炒白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