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南昌民间歌谣的词语修辞】 比喻修辞的词语

 夜黑心明 2022-08-17 发布于安徽
南昌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南昌人民世代口耳相传、演变、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重要的口头艺术形式,南昌民间歌谣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保存了许多鲜活的语言素材。词语不仅仅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段。词语表达理性意义、附加意义的修辞功能都值得重视。本文以《南昌民间歌谣集成》的600首歌谣为语料,对其进行词语修辞的考察。
  
  一、方言词的选用
  
  地方民间歌谣大多运用方言音韵、词语来吟咏地方事情,这是形成地方民间歌谣方言特色的重要因素。
  南昌民间歌谣中方言词语的大量运用,表现了南昌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感状态及其对世界的认知。以《南昌民间歌谣集成》所收集的600首歌谣为语料,可以看到其中的方言词语有叠音词如“思绵绵、夜沉沉、转磨磨、盅盅饮、慢慢滂、叽叽呀、荡荡漂漂”等浓厚的地域特色,他们在交际中具有普通话难以替代的作用。鉴于南昌民间歌谣运用的方言词语很多,笔者根据其功用的不同,分析如下:
  南昌民间歌谣的方言词具有动词性的较多,如“人家叫我打歌,我是不打歌,我心中有事不快乐:一来着疙爷娘老,二来着疙没老婆,叫我如何打得快乐歌。”(《叫我如何打得快乐歌》)其中的“着疙”是个赣方言词,意思相当于“犯愁”、“担心”,但如果此处换用“犯愁”或“担心”就不够逼真,难以充分表达单身青年面对爷娘老、没老婆生活状态的着急心理。又如:“新春大发,糊粘一。得门上,人兴财旺;�得壁上,生产兴旺;得墙上,日头红亮;得屋上,状元中上。”(《送春牛图》)中的“�”作为赣方言词,具有“粘贴”之义。但如果换用“粘贴”,“�”所蕴含的那种形象意义就消失了,话语风格的简约、明快也荡然无存。再如“有钱要做没钱想,青菜豆腐最管养。山珍海味坏肚肠,吃了就要打标枪。”(《方发亮早起床》)中的“打标枪”是赣方言词,意思是“拉肚子”,显然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能形象表达出人们吃坏肚肠后拉肚子的景象,如果换用“拉肚子”,那么话语就没有了原来通俗、朴实、形象的效果。南昌民间歌谣方言词具有动词性的还有:稍鸡(赶鸡)、挨门企(讨饭)、后头娘(继母)、斗钱(凑钱)、�(睡)、谋(想办法得到)、碇碇调(晃动)、相骂(吵架)、思想渡(想办法借贷)、浪(损害)、屙屎(拉屎)、走家/踢踢拖(串门)等。
  南昌民间歌谣的方言词具有名词性的不少,如“为人莫当兵,当兵受苦辛,叫子一响就点名,日里要下操,夜里要放哨,三餐茶饭吃不饱。”(《为人莫当兵》)中的“叫子”是个名词性的赣方言词,意思为“口哨”。“叫子”较之普通话词“口哨”使得描写的事物具有听觉色彩更鲜明,更逼真,以显示事物的地方性。又如“公鸡哥,你倒好,你有一对冠,害得我财神半夜钻;财神哥,你倒好,你有一幢屋,害得我咭螺树上哭”(《一对鲤鱼河里挽》)中的“咭螺”是赣方言词,意思是“蝉”,但“咭螺”较之普通话词“蝉”给赣方言区的读者以亲近感,真实感。南昌民间歌谣方言词具有名词性的还有:耳绍(耳环)、厨子(厨师)、鸡婆(母鸡)、日里(白天)、芒槌、博士(木匠)、细伢子(小孩儿)等。
  南昌民间歌谣的方言词具有形容词性的词语有:交(全面)、吃价(优势多)、讨嫌(讨厌)、背时(运气不好)等。其他的有:啷样(怎么样)、咯样(这样)、慢慢子(慢慢地)、什哩(什么)等。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方言词语的大量运用,使得南昌民间歌谣的语言浅俗自然,呈现出生活的原汁原味,让人在体会南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同时领略到一种乡土之美。如时政歌中的“树上鸟儿叫天光,我打长工泪汪汪;半夜三更没觉困,鸡叫三遍又起床;吃的牛马猪狗食,困的猪窝牛栏房;褂子烂了没人补,鞋子破了没钱去钉掌;光棍打了三十年,只因没钱讨妇娘。啷样我的命咯样苦,扯起嗓子问天皇。”(《放把大火烧朝纲》)这首短短的歌谣中使用了“天光、困(睡觉)、褂子、钉掌(补鞋底)、讨(娶)、妇娘(媳妇)、啷样(怎样)、咯样(这样)”八个方言词,缩短了赣方言区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强了歌谣的亲切感、乡土味。
  
  二、衬词的选用
  
  词语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物,可是有些词语并不表示实际意义,只是起到一种协调音节的作用,这就是衬词。南昌民间歌谣常常将衬词插入话语中,使话语显得顺口、音节更加协调。
  南昌民间歌谣中常常出现的衬词有称谓词、拟声词、感叹词和其他如“伏以、来、着、来嗒来”;“那个、我、�”等在民歌演变过程中遗留下来但失去了原意的词语和起强化作用的衬词。衬词虽然没有意义,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南昌民间歌谣中衬词的修辞作用表现为:
  第一,衬词中称谓词、感叹词常常起到增强感情的作用,如“崽呀肉呀!今日你到别人家,凡是要听公婆话。……崽呀肉呀!往日跟我在一起,头顶灰来脚踏泥。有得做来有得话,容易天光容易夜。崽呀肉呀!燕子衔泥空费力,孵得毛干各自飞。咿呀娘呀!苦楝树来苦楝丫,苦苦带大我到别家。不养女儿带得过,养女是个赔钱货。崽呀肉呀!盘箩一管针,样样没依崽个心。咿呀娘呀!一张桌子四四方,娘家赔的好嫁妆。一口脚盆滚滚圆,娘家赔的好脸面。……”(《哭嫁歌》)从这首歌谣表达了女子在出嫁时母亲恋恋不舍、谆谆教诲之情和女子对娘家的感激之情,而称谓衬词的运用使得这些情感得到很好的强化。南昌民间歌谣中,称谓词还有“哥喂、女呀女、宝哇、崽呀、嫂呀姊妹呀、乖崽呀、唔妈呀”等;感叹词有 “哟、�、咯、哎呀嘞、哟嘿、哟嗬嘿、哦哦嗳、哎呀哎子哟”等。
  第二,在民间歌谣中,衬词常常用于协调节律。南昌民间歌谣中“着”、“来”的大量使用就是如此。如“肩背花鼓,手提花锣,杨柳青青,悉悉嗦嗦。绉纱包头,头上扎着,杭州水粉,两面涂着,大红胭脂,嘴唇点着,花花褂子,上身穿着。纺绸裤子,下身穿着。绣花鞋子,脚下踏着。三尺白绫,脚下缠着……”(《打花鼓》)“一想郎来日落山,想郎容易盼郎难……二想郎来泪汪汪,手拿明灯进绣房……”(《想郎歌》)前一首《打花鼓》描绘的是去唱歌的女子打扮时的情景,每句结尾的衬词“着”字使得形成整齐的四言句式,起到了协调音节的作用。后一首《想郎歌》共十节,运用衬词“来”字,使得原本每节的第一句为六言的歌谣凑足了音节,变为整齐的七言四句,使得整个歌谣音节协调。衬词除了凑足音节之外,还可以改变固定的节律从而延缓歌谣的节奏,如“一只麻雀去打时哟嘿三拉嗬嘿,头朝东来为朝西嗬嘿哟嗬嘿。……”(《一只麻雀去打时》)在句尾加上衬词,使得歌谣句式错综,延缓了歌谣的节律。南昌民间歌谣中,衬词常常用于协调节律的还有“伏以、来嗒来”和“那个、我、�”等。
  第三,南昌民间歌谣中拟声衬词的运用主要是凸显了歌谣的形象感。如“母鸡咯咯咯,下蛋外婆去。外婆不杀鸡,气得外甥跑来归。”(《送蛋谣》)这首歌谣让人似乎听到母鸡下完蛋后的得意鸣叫,凸显了听觉形象。又如“汽车来了我不怕,我跟汽车打一架。打得汽车叭叭叫,汽车话我小孩子,我跟汽车挂牌子。”(《汽车来了我不怕》)这首歌谣让人仿佛看到小孩儿跟汽车开心地游戏,耳边响起小孩儿跟汽车打架,打得汽车喇叭鸣叫的场景。南昌民间歌谣中,拟声词还有如“咚哐、咚咚哐、冬嘭、嗨哟冬嘭、隆咕隆咚哐、呱嗒子呱”等。
  第四,民间歌谣中,常常会因为以衬应和、以衬助兴的需要来扩充歌谣的结构,最常见的就是“一领众和”。领诵者唱正词,众人以衬应和。南昌民间歌谣的《贺郎歌》就往往如此。《贺郎歌・迎宾》如“领诵:天上金鸡叫,众应:啊!领诵:地上凤凰啼,众应:啊!领诵:八仙云里过,众应:啊!领诵:正是贺郎时,众应:啊!”这部分“一领众和”与“天上金鸡叫,地上凤凰啼。八仙云里过,正是贺郎时。”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结构上有了扩充。
  
  三、口语词的选用
  
  南昌民间歌谣和大多数其他地方民间歌谣一样,大量地汲取了口语词语,用生活语言反映自己的生活,表现出平易、生动、质朴的民间歌谣韵味。正是由于口语化的诗句,使得南昌民间歌谣即使是篇幅很长的歌谣也能够口耳相传,活现在人民群众的口头。如“妹:有女莫嫁作田郎,泥脚泥手爬上床。姐:有女莫嫁读书郎,三更半夜读文章。妹:读书作官中状元,荣华富贵尽你享。姐:作田种地求本分,读书做官吃冤枉。”(《读书做官吃冤枉》)这首歌谣就是用生活用语写的。“莫”作为古语词主要保留在口语中,当“不要”讲,“作田郎”、“读书郎”在南昌地区是“农民”、“知识分子”的口头说法,“吃冤枉”是指“不劳而获”的口头常用词语。又如“第四懒,眼屎剥得两灯盏;……第九懒,屙屎不刮屁股眼;……”(《十懒婆娘》)“眼屎”、“屁股眼”都是口语常用词语。
  南昌民间歌谣中甚至还有许多口语中的粗话、脏话。如“惹得老子我活性子起,不认天皇老子娘”(《放把大火烧朝纲》)“老子”是口语中常用粗话。又如“甲长是条卵,专在户上转”(《收粮歌》)“卵”则是口语中骂人的脏话。
  南昌民间歌谣中的口语词除了上面讲到的一般口语常用词之外,有些叠音词也是口语常用词语,除了前面提到的叠音词之外,还如ABB式:“响当当、笑呵呵、喜盈盈、闹洋洋”等;AAB式:“哇哇叫、哈哈笑”等;AABB式:“飘飘荡荡、子子孙孙、朝朝暮暮、破破烂烂”等。这些口语词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民间歌谣的不事雕琢,真实地反映了南昌人民的语言生活,让南昌民间歌谣显露出其质朴之感。
  
  四、谚语的选用
  
  谚语中有不少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蕴涵了一定的哲理,具有朴实却不俗气的风格特征。南昌民间歌谣恰当汲取谚语,使得南昌民间歌谣形象易懂、富于乡土味。如:“女呀女!婆家莫拿娘家比。娘家睡得饭熟起,婆家睡得鸡子啼。打开前门没天光,打开后门桂花香。十年媳妇熬成婆,再过十年老太婆。”(《哭嫁歌》)“捏姐一把试姐心,问得姐姐骂人不骂人?哥喂――我骂别人不骂你,三月芥菜起了心,去年想郎到如今。”(《捏姐一把试姐心》)“芒种夏至天,南风日夜掀。吹得软绵绵,走路要人牵。牵的人要人搡,搡的人要人颠。”(《芒种夏至天》)“家有梧桐树,引得金凤来。金凤到我家,带来万贯花。上能敬公婆,下能爱姑叔,家中邻里哪个不把她夸。”(《家有梧桐树》)其中的“十年媳妇熬成婆”具体地表现出时间长了,身份、地位的变化,在歌谣中还起到了一定的衔接作用。“三月芥菜起了心”表现时令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用芥菜起心表现姑娘早对小伙子产生爱慕之心,朴实、易懂。“芒种夏至天,南风日夜掀”形象地反映了芒种夏至时的天气特征,“家有梧桐树,引得金凤来”比喻有了良好的条件才能娶进好媳妇,形象、生动。总之,南昌民间歌谣中运用的谚语蕴含了南昌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概括,增强了歌谣的朴实性、乡土气息。
  歌谣是人民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诗歌,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通过对南昌民间歌谣的词语修辞粗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南昌民间歌谣以其浅俗自然、富有乡土气息的词语,构成了歌谣的乡土之美,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去了解南昌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其语言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注:该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南昌民间歌谣的语言艺术及其审美特征研究”(08WX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南昌市文化局,南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南昌民间歌谣集成[Z].1988.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张宗正.理论修辞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查清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查清平,星子一中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