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之于玉蘅、孙钧卿、王琴生、李世霖、李世勤、吴炳璋、王鸣仲、高韵笙、李蔷华、童葆苓

 cxag 2022-08-1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菊国人瑞  梨园耆宿
——京剧界高龄名家传集(七)
赵绪昕

于玉蘅(1925-):男,汉族,原名于振江,辽宁省沈阳人,京剧旦角演员、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瑶卿弟子,现年97周岁。自幼喜爱京剧,1930年代在奉化(沈阳)边读书边学习京剧,先工老生,后改学旦角,师从张菁华,边学边演出。1942年-1945年,边工作边参加业余演出。

图片

于玉蘅《四郎探母》剧照


他痴迷于京剧,矢志不改,决心继续深造自己的京剧艺术,赴北平(北京)求师问艺。1946年拜王瑶卿为师,学会30余出戏,如《彩楼配》《桑园会》《金水桥》《四郎探母》《大保国》《二进宫》《女起解》《万里缘》等,成为王派艺术及其剧目的优秀传承人之一。

于玉蘅《算粮》片段

1950年,王瑶卿介绍他到戏曲实验学校担任教师,后随学校接转在中国戏曲学校继续任教。执教40余年,教出各届旦角学生,培养出大批优秀青衣、花旦演员,如杨秋玲、刘长瑜、李维康、陈淑芳、徐美玲、孙萍、刁丽、耿巧云等,经他亲自教授的学生数以百计,为京剧旦角优秀演员的接续涌现做出特殊贡献。

他教学生能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在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积累出丰富的经验,无论是具体教戏,还是对教学和学生的管理方面,都为戏曲教育事业做出突出成绩。他的学生名满梨园,教学取得累累成果。

图片

孙钧卿


孙钧卿(1905--1998):男,上海人,京剧老生演员,享年 93周岁。自幼喜爱京剧,13岁拜产保福为师,学习老生,向徐凌云、郑传鉴学习昆曲等。他勤奋好学,不辞劳苦,文武兼修,能演《挑滑车》《麒麟阁》等武生戏,20岁登台,是当时沪上著名票友,经常与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盖叫天、程继先、金少山等同台演出,与名票程君谋、赵培鑫被誉为上海“老生票友三杰”。

1949年孙钧卿决心“下海”做职业演员,和李玉茹在上海演出,后加入江苏省京剧团、华东实验京剧团,1957年参加梅兰芳剧团。1958年和王金璐、王玉田等一起受派支援陕西省京剧团,任主要演员。1983年他78岁,参加纪念尚小云的演出,与尚长荣等合演《群英会》《将相和》等。1989年以85岁高龄与其子孙岳在北京举行父子专场演出数天,宝刀不老。

孙钧卿清唱《定军山》片段

他在继承谭鑫培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升、余叔岩等各家之长,嗓音高亢圆润,行腔韵味醇厚,唱腔委婉而有激情,擅演《定军山》《战太平》《群英会》《清官册》《失·空·斩》《伐东吴》《法门寺》《取成都》等。孙钧卿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京剧艺术造诣精深,能书善画,曾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他还是私人行头的收藏家,他自用的私房行头由他亲自设计图案。学生有赵鲁平、马立克等。子孙岳,中国戏曲学校早期毕业生,中国京剧院谭派老生演员,谭富英的弟子。

图片

梅兰芳 王琴生《汾河湾》剧照

琴生(1913—2006)男,北京人,京剧老生演员,享年93周岁。医生出身,酷爱京剧,13岁一边上学一边学戏,初学铜锤花脸,后改工老生,曾师从德少如、刘砚亭、张连福、宋继亭等。据《京剧知识词典》所记,1936年(《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二分册》第960页记为1938年)拜谭小培、丁永利为师,文学谭(鑫培),武学杨(小楼),学戏起点高,且不辞辛劳,刻苦用功。

后“下海”做职业演员,专工老生,长期为梅兰芳“挎刀”,合演《汾河湾》《御碑亭》《打鱼杀家》《红鬃烈马》《宝莲灯》《四郎探母》《法门寺》《抗金兵》等,有“梅友谭徒”之誉。曾与尚小云合演《桑园会》《游龙戏凤》,与荀慧生、筱翠花、金少山、李多奎、马富禄等合作多年。

王琴生《群英会》片段

1952年随梅兰芳到华北、华南、东北各地演出,相得益彰。同年参加江苏省苏北实验京剧团,后随团并入江苏省京剧团,任老生主演,1960年任江苏省京剧团副团长。他在艺术上博采众长,居谭门学艺期间得到谭富英的许多教益,对谭(鑫培、富英)、余(叔岩)、马(连良)等流派艺术兼收并蓄。

他的嗓音宽厚洪亮,做派洒脱,主演有《定军山》《战太平》《打棍出箱》《桑园寄子》《断臂说书》《群英会》《阳平关》《失·空·斩》《状元谱》《盗宗卷》《战宛城》《打严嵩》《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八大锤》等,能反串演花脸戏《二进宫》《父子会》《二进宫》等。改编演出传统戏《八义图》,主演现代戏《血泪仇》《琵琶泪》,获江苏省戏曲会演一等奖。

除演京剧而外,他善于书法,精通医术和《易经》之学,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博学的演员。曾任江苏省京剧院副院长、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省老年京剧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李世霖《金水桥》片段

李世霖(1916—2009)男,汉族,京剧老生演员,享年93周岁。出身艺人之家,其父李乐亭是琴师。他11岁入北京富连成社坐科,工老生,从师叶春善学文武老生,随王盛海、张盛禄学老生,倒嗓后改工二路老生。出科后与王瑶卿、王玉蓉等赴沪演出。

1946年在天津参加救灾的义务演出,1949年后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后随团转入中国京剧院,长期与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杜近芳等同台合作,演出新编戏《金田风雷》饰洪秀全,在《野猪林》中饰林冲的岳父,演技得过周恩来的赞扬。1959年参加中国京剧院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的《赤壁之战》的演出。

晚期调入中国戏曲学院任教,钱浩梁、耿其昌、范永亮、杜镇杰、于魁智、韩胜存、黄炳强、李军、李文林、颜世奇等均得其教益,于魁智的《打金砖》由李世霖亲授。他的戏路宽广,技艺全面,常演的剧目有《群英会》《文昭关》《断密涧》《法门寺》《上天台》《取成都》《金水桥》《选元戎》《胭脂褶》等。

图片

李世勤《挑滑车》剧照


李世勤(1925-2018):男,汉族,又作士勤,河北省黄骅县人,久居天津,京剧武生著名票友,享年93周岁。十多岁进天津恒源纱厂学钳工技术,开始参加本厂业余京剧团的学、演活动,从此与京剧结缘一生,锲而不舍。1947年拜邢玉昆为师,学习《八大锤》《挑滑车》《战冀州》《战马超》《白水滩》《狮子楼》等。后来拜尚和玉弟子、天津名票张少良为师。1948年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战马超》《挑滑车》,脱颖而出,成为天津京剧票界的后起之秀。

图片

李世勤65岁《铁笼山》剧照


1952年拜“票界大王”王庾生为师,学习《打鱼杀家》《战宛城》《平贵别窑》《八蜡庙》。他文武双全,文戏宗谭、余,武戏宗尚和玉一派。张伯驹欣赏他的才艺,指导他《战樊城》《失·空·斩》两出戏的余叔岩演法,另向赵松樵学《英雄义》,向傅德威学《铁笼山》,向李少春学《三岔口》,宋德珠给说《武松打店》,张德华教《盗御马》的两道“走边”,向厉慧良问艺,给厉演的《艳阳楼》配演过花逢春等。

他的长靠武生戏优于短打,走的是大武生的路子。1955年开始担任恒源业余京剧团的团长。1991年参加首届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以《挑滑车》选场的精彩表演,摘得首届全国京剧十大名票的桂冠,是本届十大名票中唯一的武生,时年66岁。1997年参加第2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的演出,获中国京剧名票荣誉称号。1999年74岁的他荣获天津“百名文化老人”称号,76岁时应邀在哈尔滨演出《铁笼山》。

吴炳璋 戏曲采风

吴炳璋(1926-2019):男,回族,北京人,京剧京胡、二胡、月琴琴师,享年93周岁。自幼喜爱京剧,热衷于京胡的演奏,17岁拜耿永清为师,学习京胡、昆曲,18岁登台献艺,曾为杨荣环、贯盛习、王玉敏、丁至云等操琴伴奏。在中国大学政经系肄业,转而步入京剧行业。1953年进入中国戏曲实验学校任教,主教京胡、京二胡。他的琴艺精湛,与演员的配合严实,自然天成,节奏鲜明,极富韵味,受到演员的欢迎和倚重。

他对京剧伴奏勤工好学,兴趣广泛,除胡琴而外,还向方富元学操鼓板,向霍文元、祁善华学弹三弦,向钱继生学月琴,是一位六场通透的京剧乐队中的多面手乐师。受其教益者有万瑞兴、杨柳青、张素英等,均成乐师名家。他教学育人方法科学,因人施教,见解独到,成效明显,1992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对国家和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编撰《京胡基础演奏法》教科书,著有《京胡教学八发》《关于京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具备的八个基本条件》等专论。

图片
王鸣仲《闹天宫》剧照

王鸣仲(1927-2020):男,汉族,《中国京剧史》记他为北京人,一说河南省新乡人,京剧武生演员,享年93周岁。9岁(有记12岁)入长升社科班学艺,师从诸连顺、耿明义学武生,后转入鸣春社科班继续学武生行,由鸣春社少班主李万春亲授《林冲夜奔》《恶虎村》《连环套》《长坂坡》《挑华车》以及“八大拿”戏等,打下短打武戏和长靠武戏的扎实基础。学成9年,1945年出科,与师兄弟夏鸣喜、于鸣奎等到处搭班演出。

王鸣仲欧洲出演《闹天宫》片段

后又向李洪春学关羽戏,使他的羽翼更丰,在华北各地搭班,声名鹊起。1953年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即后来的中国京剧院,受到同剧团的李少春的青睐,传授《野猪林》《闹天宫》《智激美猴王》等,后来随团出国访问演出,在李少春演出疲劳、身体不适时,他经常代替李少春出演《闹天宫》。

他的武功基础深厚,嗓音宽厚,扮相英武,身手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开打火炽,格斗气氛紧张,场面惊险好看,主演、配演皆能,戏路颇宽,长靠、短打武戏、孙悟空戏、关羽戏兼擅,演出深受观众欢迎,1976年拍摄电影片《闹天宫》,他主演孙悟空。后从事戏曲教学,刘子蔚、董志华等均受其指教。

图片

高韵笙

高韵笙(1929-):男,汉族,原名高晋元,北京人,京剧武生演员,现年93周岁。出身梨园世家,其祖父高四保是京剧名演员,父高庆奎是京剧老生高派艺术的创始人,兄高盛麟、高世寿均是京剧名家。高韵笙为高庆奎之幼子,受家庭熏陶,5岁登台与父演《汾河湾》饰娃娃生薛丁山。后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师从王连平、茹富兰、钱富川等。出科后搭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前后在东北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京剧团,后调入北京总政歌舞团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武生主要演员。1954年出访苏联和东欧数国,获得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颁发的多种勋章。

两次赴朝慰问演出,冒枪林弹雨为战士们演出,被誉为“战火中的美猴王”。1956年2月起随团出访亚非多国,历时3个多月,与郭金光等合演《三岔口》《闹龙宫》等,他获得埃塞俄比亚国王金奖,享誉国内外,为增进亚非各国相互了解做出贡献。曾为毛泽东、周恩来演出《水帘洞》《闹天宫》,在演《闹龙宫》时,旋转72个“旋子”,足见其基本功的坚实。1958年随团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京剧团,至退休。演出之余,兼教戏,培养青年演员。

2018年被选为自治区成立60年感动宁夏人物。他以短打武生戏见长,演孙悟空戏久享盛誉,不但功底扎实,技艺高超,而且是一位“国际美猴王”,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业做出贡献,是一位有责任担当的优秀京剧武生艺术家。

李蔷华《武家坡》片段

李蔷华(1929-2022):女,汉族,京剧旦角演员,私淑程(砚秋)派,享年93周岁。9岁开始学京剧老生、老旦、花旦、刀马旦等行当,1940年拜醉丽君为师。1943年14岁在成都挂二牌演出,半年后在重庆挂头牌,之后姐妹到各处搭班唱戏。其继父李宗林喜好拉京胡,曾为赵荣琛操琴,培养李蔷华专工青衣。她在重庆看过赵荣琛演的程派戏以后,决心学习程派。李宗林请徐碧云教戏,给她打下扎实基础。

1945年与顾正秋同台献艺。后来李宗林又为她聘请程砚秋的琴师周长华教程腔,吴富琴教身段,在上海曾与李世济得到程砚秋的指导。1947年以后受大中华唱片厂之约与颖若馆主、周长华灌唱片《女儿心》《四郎探母》《玉堂春》《桑园会》。1948年组“蔷薇剧团”巡回各地演出,1949年6月随中国剧团在中国台北演出。1953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任主演。1956年获湖北省第1届戏曲观摩演出的表演一等奖。

图片

李蔷华


演出《三堂会审》《荒山泪》《香罗带》《女起解》《西厢记》《虹霓关》《红娘》《拾玉镯》《梅龙镇》《雁门关》《梅玉配》《锁麟囊》《春闺梦》《亡蜀鉴》《朱痕记》《鸳鸯冢》《六月雪》《三娘教子》《碧玉簪》《三击掌》《武家坡》,新编戏《郑成功》,现代戏《党的儿女》《红色娘子军》《奇袭白虎团》《节振国》《南方来信》《渡江第一船》《山乡风云》等。与关正明合演《二堂舍子》拍成电影片。

后入上海戏曲学校任教,间或登台演出,至退休。2011年参加纪念俞振飞诞辰109周年演出《春闺梦》。2015年出版《立雪程门漾秋声——李蔷华》一书,另有唱腔录音盒带出版。第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参加央视重阳节老艺术家京剧演唱会。

图片

童葆苓 石挥

童葆苓(1929-):女,汉族,京剧花旦演员,天津童家班五主演之一,现年93周岁。出身教师家庭,13岁登台,演出时由姐芷苓为她化妆、贴片子,首次演出取得成功,那时芷苓已经唱红,人们评论她很像姐姐,号称她是“芷苓的小一号”,由此得个外号叫“小一号”。

第一任丈夫是石挥,1948年石挥拍摄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故事片《母亲》,葆苓被李万春推荐在影片中饰演小护士,表演十分成功,由此石挥结识了童葆苓,二人渐坠爱河,但石挥比她年长16岁,童家父母不同意这门婚事,而葆苓坚持与石挥在一起,1953年二人结为夫妻,早期曾与石挥合作拍电影,边演戏边拍电影。

演出京剧花衫、刀马旦戏,如《佘赛花》《穆桂英》《汉明妃》《四郎探母》《樊江关》等。曾得过尚小云的亲传。1950年代加入上海京剧院,石挥受到批判,自寻短见,溺水而亡。她身心伤痛不已,母亲与姐姐陪她回北京疗养,现移居国外。

参考资料:

1.赵绪昕:《“谭徒梅友”王琴生》,《中国演员》2013年第5期;《王琴生先生在天津》,《中国京剧》2013年第12期

2.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中卷第1版、2000年4月出版《中国京剧史》下卷第二分册第1

3.吴同宾、周亚勋主编:《京剧知识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出版第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