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拳横开三皇锁套路实战讲解,简练实用,手足头齐攻,拳势猛烈

 微信号1830429 2022-08-18 发布于广东

横开三皇锁是心意六合拳中的著名套路,短小精悍,简练实用。“三皇”者,即天、地、人三才之意也。此拳上、中、下三路兼顾,手、足、头齐攻,拳势猛烈。故老拳谱又称“硬开三皇锁”,想见其霸道之气。因而拳经亦云:“硬打硬进无遮拦。”

本文既有套路图解,又可作散手单招演练,每招每式的技击作用亦有详尽说明,既适用初学者,也可做拳家之研讨

第一式 轻步站

此乃心意六合拳中特有之姿式。合身放松,侧身而立,左肩领前;右肩殿后,重心落于直立之右腿。左腿略屈,脚尖翘起轻蹬于地。项左扭视定正前方,左手五指撑开,置于左大腿内侧,大指朝前,掌心向外,右掌亦五指撑开,掌心朝内附于右胯外(图1)。

图1

劲意:此势来自心意秘籍《守洞老技》。书中言:又名为“熊出洞”,与今日心意掌中“熊出洞”式大有不同,概为最原始之姿势也。心意前贤安公大庆说:“此式妙在不露丝毫霸悍之气,但有正气凛然。悄然耸立又具大雅风观。两眼视定前方,眼神只在有意之间。

”拳经云:“熊儿观天非观天,熊儿视地非视地。”大熊之身,中正安舒。老谱中两首类似的诗单道熊形奥妙,兹列之于下:

“此形出自老熊洞,为要防心胜不伸。得伤之争斯一点,直情寄与有心人。”“缓缓写出老熊形,山麓藏身意欲伸。放出爪牙聊相试,群惊辟易万千人。”

诗中其一是说守而待动,其二是说蠢蠢欲动,学者应细细揣摩内中之含意。此式为心意拳母势,万千变化均来于此中。

第二式 恨地无环

承上式。身略右转下沉,左手由外向内划半圆弧搭于右小臂内侧,同时身突长身左转,右臂屈肘握拳以小臂外侧向左上斜扫,右足勾脚向左前扫踢(图2)。

图2

劲意:“恨地无环”之意是言地若有环,我一拔之下地令之使起,其冲刺之劲可想而知。此式关键是左手领起右半身,周身内外之劲同发。是备敌以拳来袭时,我当以右手领之,疾进右肘右足挡击,为进身打法,最要泼皮胆大。所谓“打人如亲嘴”,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

第三式 牯牛摆头

承上式。右肩后抽下带,右足落于右前方,左足略随半步,全身向右拧,一如拧绳。右臂后抽变掌置于右胯外,左掌向右下方随势猛劈,身大沉,目视左前方。(图3)。

图3

劲意:此式取大牯牛摆头发威之意,全身包裹浑如一体,左肩与右胯相合,其落下时切不可使僵劲。全身松而紧,紧而松应用弹性劲。此式与上式相合,我身既起,敌若从右侧来,我则拧身,右手 带,左手劈彼颈项,敌若后退,则我进身以头之左侧撞击敌之面、胸部位。

第四式 三皇锁

承上式:

1、身略起,左足直进一步,左手朝外向地面划弧领起,身随左手直进,右手握拳由下上申,左手附于右肘内,右脚同时贴地而起向前铲击(图4)。

图4

2、右足落地,身左转,左足向右足后插步,身亦同时下坐,左手由右臂外穿出后再自左外展,右臂内屈弯转,向下向后击打,目视前方(图5)。

图5

3、身突左转270度,以右足为轴,先提起左足,转体时,右手变掌提起由足上一摩而过,再置于右胯后,左手变掌由胸前撩击,大指朝后,四指指地,掌心朝外,左足同时落前,右足略随。屈双膝,身取中势(图6)。

图6

劲意:此式三个分解动作分别为天皇、地皇,人皇。身势表现为高、低、中,节奏分明,用法明显,身势一起一伏。

拳经云:“打起落如水翻浪”,学者宜悉心揣摩。其中较难者是由2式向3式过渡之转身。身左转要以右臂领起,疾捷如风,迟则滞而易被人乘势进击,身势转进如旋风飞舞,挡者辟易。

4、此定式又名为“霸王观阵”,当今练心意六合拳者亦有人名之为“鸡步桩”,是因其式有心意六势中“鸡腿”之意。

第五式 鹰捉把

身向左转正后,右掌前探,身再右转,右掌抓回置于右胯外;左掌前探,随左掌抓回之势身向后坐,重心落于右腿上。左腿屈膝抬起,脚尖上翘,左掌心朝右置于左膝内侧,身略前探,目翻起视定前方(图7)。

图7

劲意:“英雄处世不骄矜,遇安何妨一学鹰。最是九天鹰得意,掳来狡兔便飞升。”这是“拳经”中一首单道鹰式特色的诗。另一首亦道;“一艺求精百功成,功成六路自然通。扶摇试看鹏飞势,才识男儿高世风。”

从诗中可以看出鹰式在心意拳中是很重要的。心意拳正成四拳,身成六式。四拳中即有“鹰捉”,六式中名为“鹰爪”。

“拳经”又云:“出式虎扑,起手鹰捉。”要以虎扑、鹰捉二把为习意拳中最基本常用的拳式。此文之鹰捉是其中最简捷的一式,但却奥妙非常,变化多端。其双掌连环前斫,有如车轮翻张,专消取对方攻势,敌若进身,我则下抬足蹬之。

第六式 虎扑把

承上式。右足蹬地身向前纵起,左足落地,双手同时充掌,掌根相对,双掌外张,向前扑出(图8)。

图8

劲意:虎扑为心意六合拳基本拳式之一。据说取自岳家拳之“双推手”,其势颇为猛烈。此节所取之式名为“过前虎扑”,其余则有“虎扑单把”、“虎扑双把”、“虎抱头”、“虎摆尾”等。此式是取其冲刺之意。

第七式 横拳

承上式:

1、身继续前冲,右足跨进落地。两掌同时左右双分(图9)。

图9

2、左足跨进一步落地,右足随左足后落下。双拳齐向前击,左掌附于右腕上(图10)。

图10

劲意:此式承虎扑把,步法跨进如风,“拳经”云“追风赶月不放松’’即此意也。又云“虽然两腿有前后,不胜两腿并一腿”。此式双手倏分倏合,拳势甚猛。

“拳经”云:“出手横拳实难招”。据安大庆公在《守洞老技》中言:“横拳恐是洪拳之误也。”而陕方言中“横”与“洪”实无多大分别,且过去只是一口相传不立文字,音误在所难免。过去拳家练功甚苦,功夫亦颇大。家师裴锡荣练过箭步于土地上踏过,地上脚落之处隐成凹,脚痕宛然。这就是心意拳中之“鸡腿”功夫!双拳分合击出带着劲风,所谓“先声夺人也。

第八式 霸王观阵

此式同第四式“三皇锁”中之3式。所略有不同者,前式为就地转身,此式为先上右步复转身,其余皆同(图11、图6)。

图11

图6

说明:练至此式后回身,紧承第二式“恨地无环”,一直将前八式复练至“霸王观阵”,才可接练以下动作,即是第十七式。

第十七式 提手钻拳

由“霸王观阵”式,左足稍进半步,长身而起,左手由外向地面划弧上领,右拳由下向前上猛击,拳面向上,左手附于右肘内,右足尖勾起,提膝前踢(图12)。

图12

劲意:此式是打向上的钻劲,要注意先领蓄式,略下沉。右掌与右足、膝同起,全身合住一起向上钻打。敌以拳足来攻,我以左手领之,同时偷进左足于敌身前,突发右拳右足,拳击彼之下腭,足尖勾踢彼裆部。敌中之非死即伤,练习时务必慎用。

第十八式 斩拳

右足向身下落,左足随于右足后侧,身下蹲,右拳挥臂同时下斩,左掌附于右肩前(图13)。

图13

劲意:“拳经”云:“如虎归山斩手炮。”此式猛烈异常,意即天若有环亦可使之坠下。全身合住,一起劈下,挡无可挡之气势。也是打起落劲,“起如伏龙登天,落如劈雷击地。”即此之谓。亦有“拔地而起,可生泣鬼惊神之风”,“凌空击下,有石破天惊之势”。功夫如此即拳术之大成。

第十九 式抡劲

起身,右手变掌由外向内划弧,经左胸插入左腋下,再向前沿至大腿外侧以小指外沿撩出,左腿同时轻进半步。重心拟落于右腿之上,左手略前伸即收回,置于胯后,再徐徐前平举,目视前方(图14)。

图14

劲意:此式一改前二式之雄劲,而轻灵迅捷,柔软温舒。又名为“龙形步”右肩与左胯相合,全身包裹住,有伺机待发之意。敌若攻来我以左手横拨之,同时轻进左足,右手掩击彼之右肋,若彼变式快而挡架,我则变下式,即出“怀抱顽石十字把”以破之。

第二十式 怀抱顽石十字把

紧承上式。右臂外旋变掌心朝上,身下沉双手合住劲(非合掌),一起向下向右向上向后划弧收于右颈侧,左手再附于右手背向前推出,左足同时上步与右足并齐(图15)。

图15

劲意:从拳名可知,此式意即双手捧起一块顽石,抱住后复又掷出,用法亦如此意。少林派有“旱地拔葱”一式,与此大同小异。身法虽有倚侧但尾闾中直,不可有倾倒之态,尤其双掌合劲推出时,要发丹田之力。气与力合,直达掌心劳宫穴。肩要放松,肩井穴与曲池穴、劳宫穴一起合住,两臂一抖,内劲自出,学者仔细体会,刻苦练习,自能悟出内中真谛;若遇敌以足踢来,我即抄起复掷出。

第二十一式 雷声

左足跨前一步成左弓右箭步,双掌同时下采,左手自右手背向前穿出,一直采至与左大腿膝盖处齐,左手掌心向下,置于左膝内,右手亦掌心朝下,置于右胯外,抬头目视前方,同时发声为“咦”(图16)。

图16

劲意:“雷声”素为心意六合拳前辈所看重,但后来传入山西、河北,因喊声涉俗,故删去不用,独河南一带心意拳派系仍用之。其声尖锐刺耳,功深者要震动人之耳膜;产生共鸣,即可手足痴呆。拳经有诗云:“奇人千古仗先声,声里威风退万兵。就是痴情深不怕,迅雷一震亦应惊。”

心意拳身成六式之中即有“雷声”一项,以后每式均以“雷声”配合鹰捉收势。鹰捉把双爪(即双足)下踩,地为之震动,亦能震动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再配以“雷声”,则挡者披靡。学者勿轻易施用,以防伤人。

此式后收势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