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钩沉】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都考了什么?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学海钩沉】恢复高考的第一年(1977年)都考了什么?

197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这一年很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这年冬天,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让很多知识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据统计,在1977年,有570多万人参加了高考,整整十年的高中毕业生和上过高中的人,都挤在这一年参加高考。年龄参差不齐,甚至有父子、夫妻、兄妹两人一同参加高考的”奇葩“情形。但是最终仅录取了27万人,尽管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于高考的热情。以后的每一年,高考的人数都在不断的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考终于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那么在刚刚恢复了高考的1977年,都考了哪些知识呢? 

广西语文试题

河南数学试题

山东语文试题

山西语文试题

上海语文试题
以上是1977年高考的部分试题,现在的很多学生觉得比较简单,属于初中水平,可是在当时,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是整整十年没有也不许读书的人呀!570万人参加考试,仅录取了27万人,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足以看出来当时高考的难度了。时至今日,高考依旧是学生们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同学们应该珍惜当下的高考机会,重视高考,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身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除了1977年的高考试题,1977年的准考证大家也来看一下:  

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呢?


1977年的高考在当年冬季进行。这是唯一的一届在冬季进行的高考。那时候的中小学语文课本,由各省自行编写。所以,这一年的高考题目,也由各省自行命题考试。之所以让各省出题,是因为考题印刷量太大,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把试卷分发到全国各地,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所以,干脆就各省自主命题了。
各省市高考的时间也不一样。例如安徽高考是在12月10、11日两天,北京高考是在12月21、22 两天。


当时,书籍极缺,高中课本更是缺少。如果能够借到一册高中课本,那简直比中了百万元大奖还高兴。一借到课本,就连夜抄写,抄写完后,再送回去,因为还有很多人在后面等着呀。一些人因为没有高中课本,不知道怎么复习功课,就背诵《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书店里根本没有高中课本卖,但《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还是有卖的。于是这些字典与词典就成了抢手货。


1977年,全国57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最后只录取了27万,录取率只有4.7%,是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录取率最低的一届。
现在,大学录取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呀!
             改革高考制度后历年高考录取人数与比例


那时候的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能够考上大学,被称为“鲤鱼跳龙门”。对农村考生来说,考上了大学,不但免费上学,而且农业粮转成了商品粮。身份也从农民转为国家干部。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不象现在,是自由择业。如果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如同封建时代中了举。


大学生是那个时代的稀罕物。每年大学生刚刚分配到单位,大小领导们的太太们就纷纷涌到档案室,他们翻看着这批大学生的档案,张罗着给自己的女儿找对象。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是最抢手的。


1977年的大学生,是最难考的一届,因为录取率最低。但是现在看来,难度系数并不高。我们来看看那一年的语文考试题目,你可以试试,看看能得多少分?


因为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所以作文题目也不一样。
看看当年五花八门的高考作文题目。
北京: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他像雷锋同志那样
湖南:心中有话向党说
河南: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
江西: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
湖北:学雷锋的故事
新疆: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
黑龙江: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安徽: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
那时候的高考作文题目,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如果聪明的考生,提前背诵几篇范文,就可以蒙对作文内容。


当年,全国录取分数线非常低。
比如上面这个考生,看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当年(1978年)陕西考五门,总分满分500分,他考了393.5分(单科均分78.7分)。
1977年高考录分线,最高的是河北,文科为330分,理科也是330分。
然后是江西,文理科分数线都是290分。
而高考大省山东,历来录取分数线很高,这一年,文科录分线是220分,理科是200分。
云南的文科录分线是200分,理科是160分。
1978年的高考录分线,和1977年相差无几。
这个考生,考出了这样的好成绩,肯定后来上的是清华、北大这类大学。当然,还得看“政审”情况,因为文革刚结束不久,极左流毒尚未肃清,77年高考录取时还是挺讲究“政治条件”的,78年就松多了。
这位老兄能够考出这样的高分,极大可能是老三届中的优秀高中生,现在也是古稀老翁了,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不知会不会在感慨万千之余哑然失笑,也滋生出一番“童趣”呢?
NED
【资料搜集与编写】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