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科| 思悟人生

 古稀童趣 2022-08-18 发布于安徽

张玉科|  思悟人生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的又一篇充满哲理的讨论思想修养的力作,是《修炼人生》的姊妹篇。

NEWS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人生的价值如何去体现?这是一个大命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从这一角度讲,儒家学说是一门政治学,但同时儒家学说又是讲做人的问题,是关于人生的学问。

作为一门政治学,儒家学说讲的是统治阶级应当如何去治国和平天下,而治国和平天下的根本和基础又在于修身。从天子皇帝到普通的老百姓,在其成长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儒家学说认为有八个方面的要求。这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这一过程,达到修身的目的之后,才能齐好家,才能做到治国和平天下。

儒家学说强调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修身,通过修身来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水准,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安定,一个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在施政和管理社会过程中,强调施政者也就是公职人员要做到“为政以德”和“天地良心”。这一要求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讲修身和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问题也就解决好了,整个国家和社会自然也就实现和谐有序了。

现在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叫“人生价值观”,换个说法就是“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成功”。“价值观”这个词,我国古代是没有的,是个外来用语。我国古代追求的是“不朽”,“不朽”其实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人类的肉体可以活过100年的并不多,但人的名声和精神却可以活得更长些。所谓更长,就是一个人肉体死亡之后,甚至许多年之后,还有很多人会想起记起念起这个人,其思想其贡献其作为其精神,还在继续影响感召着后世的人,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不朽”。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记载了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文化名人等,当然也有不少思想境界高的普通百姓,他们的名字、事迹、境界、对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常被人们记起、想起、念起,为后世树碑立传,这应该就是一种流芳千古的不朽。但历史上也还有一些奸臣逆贼、民族败类,也常被人记起想起说起,这些人只能是遗臭万年了。

中国的古代先贤把这种“不朽”,高度提炼概括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一个人要想实现或者做到“三不朽”,那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唐朝的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一书中,对“三不朽”有极其简洁、精辟准确的界定和解释。第一条,“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创制垂法”和“博施济众”这一标准,只有圣人和伟人才能做到,普通平凡的人只能是仰慕之学习之。一个人做到不伤害他人,同时能够有所戒慎,量力而行去帮助别人推己及人,那就可以称得上是道德君子了。做到这一些,还远没有资格成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不朽”。第二条,“立功谓拯救厄难,功济于时”。这一条看起来容易一些,但也是英雄和贤相的事业,普通百姓除非有共赴国难的机会,并且抓住时机“勇往向前视死如归”一回。这做起来也很难。第三条,“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这似乎是写文章的事,但要做到“言得其要”和“理足可传”,就不是一般的写文章了。文章要深刻要自成体系,要成为数千年人们普遍学习的经典,这就十分不容易了。

由此看来,追求“三不朽”的人生价值,作为一种“取法乎上”的人生态度,就已经很好了。作为一介平凡普通人,若是依然坚定怀揣实现“三不朽”的虚妄之想,就大可不必了。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关于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立德、立功、立言之后,还要能够长久地不被人忘掉,长久地对社会对后世产生影响,只有做到“虽久不衰”才能叫“不朽”。“三不朽”的人生追求,“三不朽”的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思想。

人的“不朽”,不是体现在一个人自己身上,不是看一个人的地位和财富,而是要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传承的社会评价中,去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真正的“不朽”,只能存在于群众百姓的心中,存在于大浪淘沙之后的社会历史当中。历史总是公正的,群众百姓的口碑总是有深度的。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大的权力、多高的地位,无论是积累了多少财富和金钱,也无论是实现了多少愿望和梦想,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金钱、财富、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现在看来能传上三至五代也就不错了。但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不朽”,既使人的肉体不在了、消失了,但其精神财富却可以长远地存在,为历史典籍所记载,为群众百姓所口口相传,确实可以做到“虽久不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

民族英雄岳飞,生前并不是一个成功者,没能完成“北定中原”的愿望,39岁就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在那个奸臣当道的政治生态中,他无力去扭转和改变现实。但他却被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永远纪念、永远继承。他所写的《满江红》是那样的气吞山河,所表达的情感深深地震撼和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杭州的岳王庙就是一个很生动、很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是人们在崇祀和纪念岳飞,可以说是万民景仰;另一方面是奸臣秦桧跪倒在旁边遭受人们的唾弃和责骂,得到的是万夫所指。这实际上就是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态度、一种看法。一个人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民族发展进程中会很鲜明地体现出来。的确不在于当年如何有权有势,如何风光无限,如何享受成功,而在于能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而且要“虽久不衰”。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生命、财富、权力等等,都是短暂的,都是过眼云烟,而真正能够流芳百世的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这才是永存的。岳飞的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广大人民大众所共同接受的、认可的、欣赏的,当然一定是永远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的。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的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表达对巴黎和会决定的抗议。清华大学因为离北大较远,当年的通讯和交通不够发达,清华的师生对北大游行示威的抗议行动并不知情,没有参加。到了当天的晚上,才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到清华园。第二天一早,在清华大学的食堂门口,张贴了一张小字报,当时叫揭贴,其内容并没有写巴黎和会等具体内容,而是抄写了岳飞的《满江红》,这是当时清华的学生闻一多抄的。此时此刻,抄上岳飞的《满江红》张贴出来,就是要抒发一种爱国情感,也说明岳飞的精神实实在在的存在于闻一多的身上,在这样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表现了出来。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激励着一代青年学生来进行爱国行动,我想这应该就叫“不朽”,也是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其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在社会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我想就是历史,就是历史记录。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评价和记录,不只是看个人看眼前,而是要把一个人放到群体中,放到国家民族的整体当中,放到社会历史的长河中,去衡量和评价,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思悟人生,还是要面对现实、融入时代。范仲淹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我推崇和学习的准则。作为一个平凡普通人,我始终认为不用刻意去追求大富大贵的所谓成功,不需要那些耀眼眩目的光环,更不需要波澜壮阔轰轰烈烈的人生。做一个真诚善良、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的人就好,过一种稳定而适意的生活就好。在我看来,一个内心淡定、从容而又通达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配乐:满江红

作者简介

张玉科,马鞍山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前主任。写过大量的散文、随笔,有《梦里田园》、《飘落的枫叶》等多部文集出版。

【图文编辑】老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