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与不变的考量

 大象时空 2022-08-18 发布于江苏

近日,听了几节语文课,统一的课题是陆游的《游山西村》。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大致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这首诗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有的上课老师认为表达的是作者乐观的、要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恰当。

其实古代诗人也好,普通人也罢,作为人,情感变化可能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需要因为他是古人或是名人而神话他们。当时陆游被罢官,一个爱国诗人,在国家乱世时,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可想而知,他的无法实现的抱负会是陆游心里的一个痛。他的心情是失落的但应该也是不甘的。

那么,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作者什么思想呢?

听课时,我的思绪回到了念师范时候。当时有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那么学校就成了我唯一居住所。双休时,自己很少去逛街。因为那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我的家境决定我不能豪爽地任性花钱。那么,双休的生活就是在图书馆看书,或是带本书到操场,一看半天。

然而,思家不能回,熟悉了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慢慢地它给自己带来了一种焦躁。我很刻苦努力,但不变的生活然让我对外界失去了一些敏感的观察。这种焦躁慢慢地让自己的心灵无处可逃。

宿舍的外面,学校围墙之外就是大片的田野,田野的尽头是书目眼影的村庄。于是在一个周末。我决定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来到了这片天天都可以看见的田野,用手触摸着绿油油的小麦叶,脚踩着泥巴田埂。仿佛走在了家乡的田野里。这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农民的希望。

田野里还散落着一些坟墓,有的有碑文,更多的是无名碑。我打量着它们。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外界所有的喧嚣都与它们无关,世界在它们面前静止。

忽然觉得其实只要活着就应该是一种幸福。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毕竟我们没有深埋地下,我们还有机会去面对一切。原本焦躁的沉重的心好似轻松了些。

继续往前,我走进了村庄。不大的池塘旁惬意地站着几棵柳树,几只鸡仿佛没看见我一样,从我的面前大摇大摆地散步,几个乡人在门前做着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缓慢,那么自然。

向前走着,我忘了自己的存在,眼里只有这些新鲜的充满生机的村庄。仿佛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一切都是那么踏实。拥有了这些实在的事物,就应该满怀欣喜地去追逐自己的理想。遇到再多的困难都不用怕,因为理想不会变,自己还是会去坚持。

我去田野乡村走一走,是否和被罢官的陆游到乡村有很多相似的心理?

书写外在景物的闲适,可能往往是因为作者需要这些东西。它们对于作者来说一种思绪的转移。内在的抑郁,可能在大自然中才能得到顿悟释然。

应为悲可能才去求欢,因为苦可能才去求乐。所表现的外在呈现与内在隐含的心理很有可能是相反的。

外在越表现出闲适,可能只说明内在很纠结;外在越是开朗,可能内在越抑郁。

或者是真得放下了吗?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岂是一次罢官就能泯没自己报国思想的。

在《游山西村》这首诗里所表现的乐观闲适,可能只是反衬出诗人原先失落的报国无门的心理。而出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些变化的景物,不变的热闹节日和淳朴民风,让作者看到了变与不变。

变是正常的,不变是要坚持的。那么这些也许就更加坚定了自己原先的志向。这首诗所表现的应该不是放下,而是念念不忘原先的家国担当,要报效国家。

这首诗的背后应该是诗人精神的失落,却又坚持原先的抱负。在变化中守着不变的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