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个月的守护,脑肿瘤复发患者生存3年!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潜力初见

 基因药物汇 2022-08-18 发布于北京

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问世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这种凭借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抗癌的治疗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临床实践当中。

不只是已经有获批项目的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许多类型的实体瘤患者,也从这种特殊的疗法当中获益了!

这一次我们与大家分享的病例当中,一位脑部肿瘤复发患者接受了针对EGFR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得到了36个月的生命。其间,CAR-T细胞带来的益处在她的身体里持续了足足29个月!

29个月的守护,脑肿瘤复发患者生存3年

患者58岁,因阅读与写作困难而就医,经MRI检查发现了一个最大直径4厘米的病灶。

此时患者接受了手术,将病灶完全切除,并没有留下任何并发症。后续患者通过病理学检测确认为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显示EGFRvⅢ蛋白阳性

在胶质母细胞瘤当中,EGFR的检出率大约为60%或更高,其中约10%~15%的EGFR阳性胶质母细胞瘤表达EGFRvⅢ蛋白。总的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肿瘤分子标记物。

随后患者接受了3个月的放化疗,并转诊至更高级的医院。此时的患者没有神经功能缺损,也不需要应用激素。但仅仅在术后6个月,患者的疾病再次复发。

为了进一步的良好治疗,患者参加了针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试验,使用了靶向EGFRvⅢ蛋白的CAR-T疗法

在输注细胞的前两周,患者感觉自己的症状似乎在变得更加严重,头痛恶化、阅读更加困难,且左耳开始出现了耳鸣的症状,但在对症治疗之后逐渐缓解。至输注后第104天,患者再次接受了开颅手术,术后第二天出院回家。



根据长期随访的结果,过实验室处理、并被回输入患者体内的CAR-T细胞,在她的外周血当中存在了至少29个月。这29个月的守护,以及其它的各种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在复发后争取了共36个月的生命。

关于CAR-T疗法

CAR-T细胞疗法的名声,在新兴的免疫治疗领域可以说是非常的响亮,作为细胞免疫的代表之一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通常情况下,CAR-T细胞疗法的流程从提取患者自身免疫T细胞开始。通过分离患者自体免疫T细胞,并在体外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为它们装备能够识别癌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能够将这些抗癌能力普通的免疫细胞,改造成抗癌能力更加强大的CAR-T细胞。

随后,在实验室中将这些接受了改造的CAR-T细胞大量扩增,再输注回患者体内。回到患者体内之后,这些特殊的T细胞就如同装备了新“武器”的军队,如虎添翼,能够对细胞进行更加有效的杀伤。

这样的特点与优势,使CAR-T细胞疗法成为了癌症治疗的一个全新的突破点、热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更多的适应症上得到了应用。

目前来说,CAR-T疗法最主要的适应症都集中在血液系统肿瘤的领域。目前国内外已经获批上市的几款CAR-T疗法,适应症都是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尚且没有任何一款能够用于实体瘤。再加上目前CAR-T疗法在实体瘤当中的进展比较缓慢,有很多人发出了疑问:这种血癌的“神药”,是不是并不适合实体瘤?

但事实上,也有一部分CAR-T疗法在实体瘤领域取得了突破。尽管它们发展没有那么快,但希望还是有的!

1

胃癌,以及一部分实体瘤

Claudin 18.2属于紧密连接蛋白家族中的一种亚型,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比如胃癌(60%~80%)、胰腺癌(50%)、食管癌(30%~50%)和肺癌(40%~60%)等,但是在正常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因而具有出色的治疗潜力。作为一个胃癌的新兴靶点,Claudin 18.2最大的特点在于,过半数的患者能够跨过“突变类型”这个门槛,有机会使用这一靶点的药物。

CT041是一款由我国自主研发的CAR-T细胞制剂,也是目前进展最快、成果最多的实体瘤CAR-T项目之一,在CAR-Claudin 18.2-T细胞疗法当中很有代表性。

2021年ESMO大会更新的疗效数据非常出色:接受CT041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整体缓解率达48.6%,疾病控制率达73%;所有胃癌患者整体缓解率为57.1%。对于既往接受至少2线治疗失败的胃癌患者,整体缓解率为61.1%,疾病控制率为83.3%

毫无疑问,CT041是所有针对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当中进展最快、当前疗效最理想的方案之一。目前这一方案仍在招募受试者,有机会尝试的患者一定不要错过!希望了解相关项目的患者,可以咨询基因药物汇(400-686-1602)获取帮助。

2

脑胶质瘤

位于脑部的恶性肿瘤,不论是原发或者转移的,危险性都会更严重,治疗起来也会相对更困难。脑胶质瘤就是一种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颅内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这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化疗,但整体来说疗效欠佳。

用免疫细胞来治疗脑部肿瘤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尝试,但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希望。根据研究,使用GD2导向的CAR-T细胞疗法(GD2-CART)治疗H3K27M突变的弥漫性脑桥脑胶质瘤(DIPG)和脊髓弥漫性中线神经胶质瘤(DMG)的儿童和年轻成年患者,都表现出了有潜力的疗效。

目前这款疗法公开的试验还比较初期,仍在探索一个安全并有效的剂量水平(通俗来说就是给患者输注的细胞数量),不过已经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10例病灶可评估的患者,9例展现出了影像学和/或临床获益。

其中,一名患有sDMG的31岁患者,肿瘤几乎完全消失(体积缩小>95%);另一名患有DIPG的17岁患儿,脑桥肿瘤几乎完全消失(体积缩小>98%)

对于脑部肿瘤来说,这个疗效非常不错!

3

表达间皮素的实体瘤

间皮素又称MSLN,这是一个近期在CAR-T以及CAR-NK疗法当中比较热门的靶点。

正常情况下,MSLN在间皮细胞当中表达,其功能与细胞粘附有一定的关联。MSLN在多类人类肿瘤当中过表达,常见的包括间皮瘤(85%~90%)、胰腺癌(80%~85%)、卵巢癌(60%~65%)、肺癌(60%~65%)、胆管癌(60%~65%)、胃癌(50%~55%)、结肠癌(40%~45%)、胸腺癌(40%~45%)、食管癌(35%~40%)、乳腺癌(25%~30%)以及子宫内膜癌(20%~25%)

这样的特点,让MSLN自发现以来就成为了细胞免疫治疗研究的焦点。它就像是一个颇具潜力的“靶子”,能够指导经过修饰的免疫细胞从众多的细胞当中发现并“瞄准”癌细胞,并且避开正常的细胞。

MSLN:间皮素;APC:抗原呈递细胞;ADC:抗体-药物偶联物;mAb:单克隆抗体: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至于靶向MSLN的CAR-T细胞疗法,在研的临床试验项目很多,其中部分已经公开了数据,覆盖的癌种同样丰富。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通过CAR-MSLN-T疗法达到部分缓解,及胰腺癌患者通过CAR-MSLN-T疗法达到疾病稳定;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多例通过CAR-MSLN-T疗法显著地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达3.8~5.4个月。此外,卵巢癌等比较多发的癌种当中,同样有患者显著获益。

目前,靶向MSLN的CAR-T及CAR-NK疗法临床试验正在招募患者,部分癌种患者有望入组。希望尝试这类新方案的患者,可以联系基因药物汇(400-686-1602)了解详情,提交病例进行入组筛选。

4

甲状腺髓样癌

让CAR-T疗法有底气挑战甲状腺髓样癌的,是GFRα4蛋白这个特殊的靶标。

GFRα4蛋白和甲状腺髓样癌是什么样的关系呢?Roger B. Cohen博士表示,据他所知,所有的甲状腺髓样癌细胞都会表达这个东西,而且GFRα4蛋白是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独有的靶标。

这样的特质让靶向GFRα4蛋白的CAR-T细胞成为了甲状腺髓样癌的一种有潜力的疗法。只要想一想CAR-Claudin 18.2-T细胞疗法对于胃癌的价值,就能明白这种靶向GFRα4蛋白的CAR-T疗法的意义了。

这一类型药物的第一阶段试验刚刚注册,还没有可供参考的人体试验疗效数据。不过我们非常期待它在后续试验当中的表现。

除上述几种以外,还有很多已经在靶向药物当中被验证为疗效显著的实体瘤分子标志物,也有在研的CAR-T项目。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是否有适合自己的CAR-T疗法,可以咨询基因药物汇医学部(400-686-1602)获取帮助。

小汇有话说

就目前为止,临床上公认的,唯一一种能够根治癌症的手段是手术。但是众所周知,手术仅能根治部分分期较早的癌症,对于晚期、尤其是已经发生了转移的患者来说,“荷瘤生存”才是治疗的主旋律。

在晚期癌症的治疗手段当中,CAR-T疗法这种能够“教会”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抗癌“技巧”、并且将这种特质长期存留在人体内的独特治疗手段,其实也有根治癌症的潜力!

已经有很多专家提出了这一点。举例来说,首位接受CAR-T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女孩Emily Whitehead,已经在得到治愈后度过了无癌的第十个年头

对于很多渴望更好治疗的癌症患者来说,CAR-T疗法的吸引力巨大。甚至有患者在没有可用的获批项目、筛选临床试验项目也失败的情况下,还百般打听如何花钱接受这种治疗。

总而言之,我们非常期待CAR-T疗法这种颇具潜力的新型治疗手段的未来发展。

希望了解国外最新药物治疗方案?

试试与国际知名专家直接对话!

“汇”抗癌系列

患者与新药之间,只差这五步

参加临床试验前一定要了解的三件事

癌症发生率提升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次”诊疗,将决定患者最终的生存期

你尝试过这些能让晚期癌症患者活5年、7年的药吗?

“治愈”还是“有效”,或者“临床缓解”?

*基因药物汇提醒:本文中涉及的药物及方案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数据来源为已经发表的论文或会议摘要,仅供专业人士参考,不能作为真实世界应用效果的保障。新药临床试验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基因药物汇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一款药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