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小麦生产情况概述及中强筋春小麦品种陇春44号介绍

 洋溢九洲 2022-08-19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杨长刚,今天由我代表19号组“金色麦穗香”值日。我们组长是高国良老师,组员有赵凯铭老师、陈贵菊老师、曹志午老师、周永斌老师、陈明老师、王福玉老师、黄玲老师、邵敏老师、庄洪生老师以及刘志连老师。感谢各位前辈在群里传授育种知识与经验,诸位的真知灼见使我受益匪浅。2016年之前我主要从事旱作水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研究,16年以后才开始接触小麦育种工作,现在对于育种还不甚了解。今天我将了解的甘肃小麦生产情况和课题最新培育的中强筋春小麦品种陇春44号向大家作介绍,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包涵,也非常欢迎全国各地从事小麦研究的同仁来甘肃指导工作。

一、甘肃小麦生态区划

甘肃是全国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11个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8%左右;小麦平均亩产约250公斤,总产量270万吨,全省每年小麦总需求量约450万吨,缺口近180万吨,约占总需求量的40%,全省小麦供需矛盾突出。

甘肃省属北方冬春麦混种区,全省有84个县(区)种植小麦,其中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区)有15个。甘肃小麦根据传统的地理行政区划,可分为河西区、陇东区、陇南区、陇中区、甘南区等5大类型区;按照农业生态区划,进一步可分为河西灌溉春麦区、中部春麦区、洮岷高寒春麦区、陇东冬麦区、渭河上游冬麦区、陇南湿润冬麦区和冬春小麦兼种区等7个类型区。其中渭河上游冬麦区和陇南湿润冬麦区,在甘肃省习惯上合称为陇南区,亦即“大陇南”的概念。我国小麦区划上,陇东冬麦区属于北部冬麦区,陇南区属于黄淮冬麦区,春麦区大部分属于西北春麦区,西南部的甘南州等麦区属于青藏春冬麦区。

二、甘肃小麦生产特点

甘肃小麦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以旱作为主,旱薄相连;种植区域广泛,四季都有小麦生长;气候类型复杂、品种生态类型多样;区域发展不平衡,单产水平总体较低。干旱是限制甘肃省小麦生产的首要限制因子。受干旱影响,甘肃省小麦单产水平低、年际间产量波动较大,单产的波动主要受降水丰缺的影响。冬小麦由于主要分布在旱地,年际间单产波动幅度较大,而春小麦由于大部分可进行灌溉,平均单产一般较高且稳定,因此全省春小麦平均单产一般高于冬小麦,单产波动幅度也小于冬小麦。但旱地春小麦一般分布在全省旱情最严酷区域、产量低且波动幅度往往最大。沿黄灌区依靠黄河河水、河西依靠祁连山雪水灌溉,近年受日益紧缺水资源和季节性供水紧张的影响,本来就较少的水浇地小麦许多已变成非保灌区,对维持高产稳产增加了困难。

三、甘肃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小麦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小麦生产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图2)。(1)1949-1956年恢复性增长阶段。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1499.1万亩增加到1815.9万亩,单产由每亩48.1 公斤增加到79.3 公斤,总产则由72.1万t增加到144万t。单产和播种面积同步提高为增加总产做出贡献,大面积推广优良地方品种则在提高单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1957-1980年稳定增长阶段。1960年前后受“大跃进”等的影响,生产出现严重下滑。随着农业政策的逐步调整,播种面积由1957年的1764.3万亩增加到2075.4万亩,平均亩产提高到115.7公斤,总产增加至240万吨。由于高产早熟抗条锈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栽培水平的显著提高(包括增施化肥和增加灌溉面积等),播种面积和单产同步提高。(3)1981-1998年单产快速增长阶段。播种面积逐步下降,平均亩产提升到207.8公斤,总产增加至历史最高的412.6万吨。普及半矮秆高产早熟品种、进一步提高栽培水平等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小麦生产的较大跨越。小麦由过去的严重短缺逐步过渡到基本平衡,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变为丰年有余,同时消费者对加工品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1999-2017年单产品质同步提升阶段。从“六五”以来就显露出的小麦生产效益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整个农业面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小麦种植业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小麦种植面积以每年80万亩左右的速度减少,到2003年后播种面积降至1442万亩,总产减至272.5万吨,单产增至每亩188.9公斤,2015年单产达到历史较高的每亩235.6公斤。目前,甘肃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其中,冬小麦约占三分之二、春小麦约占三分之一),总产稳定在270万吨左右。这一时期高产矮秆抗逆品种大面积普及,单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品质提升较慢,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生产成本过高成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优质健康营养绿色高效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图片

         图1  甘肃省小麦种植分布区域图


     表1  甘肃省小麦不同类型区气候条件差异

图片
图片

图2 甘肃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趋势(1949-2017)

四、甘肃小麦品种需求

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旱作区应选育抗旱性较强、耐青干、中高秆(90厘米)品种;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注重选用对条锈病、白粉病抗(耐)性较强、抗旱性适度、丰产性较突出、抗倒伏的品种;河西走廊灌区春小麦应注意选择中早熟、抗干热风、抗倒伏品种;沿黄灌区春小麦应注意选择抗锈、抗白粉病、抗倒伏、耐盐碱的品种。灌区小麦要求株型较紧凑、在河西走廊灌区株高不宜超过85厘米、其他灌区不宜超过90厘米。

在注重高产高抗优质品种选育的同时,加强选育适用不同加工要求的优质品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提高或维持现有单产的基础上,选育和引进筛选出适合于制面包的强筋力硬红(或硬白)小麦品种。要求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湿面筋含量30%以上,面团稳定时间8分钟以上。

2、选育和引进筛选适应半湿润地区种植的、适合制作糕点、饼干或啤酒的软质小麦品种。要求蛋白质含量低于9%,湿面筋含量28%以下。

3、发展适合甘肃省旱地种植的高营养、强筋力的硬质小麦,要求蛋白质含量17%~20%、赖氨酸含量0.4%以上,湿面筋含量42%~50%以上。品种用途有三:一是生产高营养的面粉,形成西部旱地特色产品。主要用于制作兰州牛肉面、北方拉条、大饼;二是用作优质配料,以突出的高蛋白、高面筋、高赖氨酸兑配品质不良的小麦,以生产优质专用粉;三是如果制面包品质优良,可生产面包专用粉。前两者是主要目标。

五、优质中强筋春小麦品种陇春44号介绍

陇春44号组合为99W77-6-1-2/龙96-4839//m248。其中,99W77-6-1-2系从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高抗白粉病高代品系,其组合为504/98C-30TH-135;龙96-4839系从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引进的优质强筋高代品系,其组合为龙麦11/龙麦15;m248系从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的矮秆高产高代品系,株高约55厘米,组合为兰州兰粒/443182。

春性,幼苗直立,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生育期104天,株高81.9厘米,长芒、白粒。矮秆、抗倒,中抗条锈和白粉病,熟相好。2020-2021年甘肃省西片水地区试亩产550.92千克,2021年国家西北春小麦水地组区试亩产578.6千克,较宁春4号增产8%以上。籽粒容重826克/升、蛋白质14.04%、吸水率58.2%、湿面筋29.4%、稳定时间17.7分钟、最大拉伸阻力644 E.U、拉伸面积142平方厘米,达到国家优质中强筋麦标准。

以上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图片

个人简介:杨长刚,2015年博士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主要从事旱作水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研究,2016年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春小麦育种团队工作,主要从事绿洲灌区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研究,同时参与小麦育种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