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广孝墓塔及常乐寺游记

 访古游记 2022-08-19 发布于广东

姚广孝墓塔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常乐寺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房山常乐寺村边的荒地上,姚广孝墓塔屹立在海棠花海和松林之间。2019年是姚广孝圆寂六百零一年,也是在这样一个春天,84岁的姚广孝在北京庆寿寺(原址位于北京西长安街28号,1954年因拓宽街道被拆除)“端坐而逝”。

姚广孝墓塔远景

国保碑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永乐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1418年4月12日),姚广孝病逝庆寿寺,终年八十四岁。明成祖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北京房山东北,还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姚广孝手迹)

姚广孝墓塔近景

姚广孝墓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高约33米,须弥座塔基束腰部分雕寿字纹和花卉,四正面雕假门,四侧面雕假窗,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都悬铜铃,塔刹铁制。

须弥座塔基

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

塔身

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

九层塔檐

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首层檐下装饰有仿木结构斗拱,塔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

塔刹

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

墓塔仰视

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

墓塔前东侧立有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的“御制荣国公神道碑”一通。碑立于宣德元年(1426),高4米,宽1.1米,厚0.33米。

御制荣国公神道碑

神道碑背面

神道碑龟趺

碑文中叙述了姚广孝一生的经历与辅佐明成祖朱棣的丰功伟绩,称颂他“德备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生民”。

现将碑文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御制赠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姚广孝神道碑铭

朕闻商宗得傅岩之叟以佐中兴,汉高用赤松之流以成大业。盖有命世之才者,必能建辅世之功。其生也,学足以济时,仁足以泽物,谟谋足以匡国家。其殁也,声名洋溢流芳于后世,耿耿而不磨。盖天之生斯人,岂偶然哉!始之隐约,所以善其身。中之达施,所以见诸用。终之清明,所以超其类。凡若是者,惟太子少师姚广孝有焉。广孝,苏之长洲人。祖菊山,父妙心,皆积善,母费氏。广孝器宇恢弘,性怀冲澹。初学佛,名道衍。轨行峻严,人皆尊仰。潜心内典,得其阃奥。发挥激昂,广博敷畅,波澜老成,大振宗风。旁通于儒,至诸子百家之言,无不贯穿。故其文章闳丽,诗律高简,皆超绝尘俗。虽文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为不及。然蕴蓄至道,而人莫窥其底里。洪武十五年,僧宗泐举至京师。朕皇考太祖高皇帝一见异之,命住持庆寿寺,事朕藩邸。每进见论说,勤勤恳恳,无非有道之言。退察其所以,坚确有守,精纯无疵,朕益重之。及皇考宾天,奸臣擅命,变更旧章,构为祸乱,危迫朕躬。朕惟宗社至重,匡救之责,实有所在。广孝于时,识进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祸福之机,先几效谋,言无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间,启沃良多,虽古之明智,莫能过也。内难既平,社稷尊安,深惟天之所以佑我国家,而辅成大勋,若广孝者,实有赖焉。乃召至京师,命易今名,特授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既又锡之诰命,祖考皆追封资善大夫,妣皆追封夫人。广孝之为宫僚,从容渐渍,忠言匡辅,虽老益尽其心。朕命儒臣纂修皇考《太祖高皇帝实录》,广孝为监修官,躬自校阅,克勤所事。尝归吴中,以所赐金帛悉散之宗族乡人。其平生乐善好施,天性然也。永乐十六年三月,来朝于北京,仍居庆寿寺。朕往视之,与语极欢。至二十八日,召诸门人,告以去期,即敛趺端坐而逝,享年八十有四。朕闻之,哀悼不胜,辍视朝二日,命有司为治丧葬,追封荣国公,谥恭靖,赠以勋号。百司官僚,暨畿甸士庶,远迩倾赴,肩摩踵接,填郭溢衢。虽武夫悍卒,闾巷妇女,莫不赞叹嗟咨,瞻拜敬礼,惟恐弗及。凡七日,仪形如生,异香不散。卜地于西山,砻石建塔。四月六日发引,灵风飘洒,法云旋绕。以火浴之,心舌牙不坏,坚如金石,得舍利皆五色。其所养者深矣。于六月十八日遂葬焉。呜呼,广孝德备始终,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泽被生民。故曰有命世之才者,必能建辅世之功。若斯人者,使其栖栖于草野之中,不遇其时,以辅佐兴王之运,则亦安能播声光于宇宙,垂功名于竹帛哉!况死生之际亦大矣,广孝能预烛于事而不惑,其有所见也。眷惟耆艾,深切朕怀。乃揭其功德不可泯者,勒之金石,以诏来世。铭曰:

天生哲人,辅我国家。有猷有为,厥德孔嘉。

蚤从于佛,潜养器识。洞烛古今,幽微莫测。

弘济于艰,画若断金。内难既平,克享天心。

崇德报功,位隆师臣。翊善弘化,正笏垂绅。

端居养素,寿考惟祺。翩然而来,人莫我知。

翛然而逝,俨乎容仪。克全五福,自天佑之。

衣冠士庶,远迩同趋。填咽都市,瞻拜嗟咨。

民夫具瞻,谁其蓍龟。西山之丘,神气所钟。

冈峦回环,磅礴冲融。妥灵于兹,永固厥封。

精英上腾,五色弥空。琢玉示辞,乃敕臣工。

于千万年,流光无穷。

永乐十六年八月十三日


姚广孝墓塔所在的常乐寺村因古寺常乐寺得名。常乐寺据记载始建于金代寿昌年间,明代时已倾颓倒塌,仅剩基址。大明成化年间宦官杨真、刘山出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常乐寺重现昔日光辉。时至今日,常乐寺历尽沧桑,残破不堪,现存二进院落,现为房山区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寺后树林中有两座太监墓,路途较远,未及探访。

常乐寺山门

一进殿

二进殿

虽经后代重修,整座寺庙仍依稀可以看出明代官式建筑的影子,可想当年的规模。

二进殿一角

二进殿前有石碑两通,一座为“表扬自来塔记”,部分碑文漫漶不清,大意为常乐寺原有“自来塔”一座(今已不存,遗址难觅),文中记述了塔的盛况和宦官杨真、刘山重修庙宇及塔的功德;另一座为“重修古刹常乐寺碑”,记述了宦官杨真、刘山捐资重修常乐寺的内容。

表扬自来塔记

重修古刹常乐寺碑

抄录碑文如下:

赐进士及第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讲官淳安商辂撰。宜南熏殿徵仕郎中书舍人、吴郡杨玘书。英宗旨赐习楷书、东吴孙添济篆。世有古今之殊地,有驰兴之理,虽王公大臣莫不咸知所由而重其义耶?常乐寺在京都宣武门外至寺七十余里古有自来塔一座, 上列大鹏狮象,几求治疾者历应至千。大金寿昌年间建刹名曰常乐,惟遗基址至我。大明洪武及天顺间,老僧智明结庵独居,成化七年春,内官监中官刘山,道号宝山观其照映。万寿戒坛山景□(磨损不清)见旧跡宽平, 遂捐己资置买。初为园圃次发鼎新之念雕庄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佛、接引阿弥陀佛并阿难迦叶侍立左右,又得针工局副使杨真过刹必瞻金像聚兴宿植善因愿作功德之主幸讬。奉御康胜督工盖造山门、天王殿、佛殿、钟鼓楼台、方丈僧房、云厨、供器幡,盖宜有者悉具。请僧善定为重开山第一代住持,晨夕领缁焚修祝赞:皇万岁!太子千秋!宫闱衍庆,国泰民安,年丰物阜,教法兴隆。嘱予记用表始终之义,其余助资官众具列金石之阴,伺芳不泯,复系以赞云:

戒坛高矗映常乐,胜境宽洪壮圆觉。

福沾幽显教法隆,灯灯续焰承恩渥。

中官作善天人喜,鼎新古刹明国里。

卢沟晓月助光辉,照耀芳名无息止。

大明成化庚子岁黄钟月吉日重开山,大功德主中官杨真、刘山,住持善定等立石

常乐寺村周围有古城墙一周,东西各有一城门,大部分已倾颓,仅存部分遗迹。城门上的石匾、石联,内容引人思考。

东城门

东门石匾

东门石联

石匾“凤诏旌忠”意为:忠臣受到诏书(圣旨)表彰。

右联“纯忠万祀名禋永”意为:万众诚心祭祀纯良的忠臣。

左联“世德千秋带砺长”意为:一世功德传至千秋万代,任沧海桑田也绝不改变。

西城门

西门石匾

西门石联

石匾“鸿猷翼圣”意为:以大谋略辅佐君王(圣上)。

石右联“浴日丰功垂宇宙”意为:如水面上升起太阳般的丰功伟绩在天地间永垂不朽。

石左联“凌云正气壮山河”意为:正气直上云霄,压倒山河。

这两幅对联的内容口气之大并不像是形容葬在此处的几位宦官的,而更像是用于表彰姚广孝的丰功伟绩。至于为什么村子的城门上会出现此副对联还需进一步考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