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年徐州,凭什么?

 大地理馆 2022-08-19 发布于北京


黄淮相间
南北相会
水城相系

*本文由1000万徐州人民与大地理馆 联合出品

|徐州云龙湖卫星图|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 〇  枢纽 |

在中国大地上,有许多重要的战略要地。徐州,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个。

从自然地理上说,它位于黄河淮河结合部;从人文地理上,位于吴越文化和齐鲁文化结合部;从交通格局上来说,是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交汇的枢纽。

|鸟瞰徐州:位于华南平原东南部|
底图|Anton Balazh,后期处理|海右/大地理馆

从地理单元上看,它是黄淮平原,也就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地区。这块地方,除了苏北还包括周边的皖北、豫东、鲁西南,组合起来就是淮海地区,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两岸到大海之间的这一带。

从黄(河)到淮(河),从淮到海,都绕不开“水”。

一提到江苏的水,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太湖周边的江南水乡。江南的名声太大,以至于忽略了,包括徐州在内的苏北,也是水系发达的泽国。

|徐州及周边水系:坐落着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
底图|江苏自然资源厅,后期处理|海右/大地理馆

徐州,这座南北交汇处的城市,从孕育到发展、变迁,它的命运,也始终与水交织在一起。


| 一  汴泗时代 |

今天的徐州,是一个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000万地级市。从城市诞生到形成今天的版图,至少经历了2600多年

|徐州市行政区划图|
上图|江苏省 自然资源厅,下图|海右/大地理馆

从名字上溯源,徐州来自先秦时期的“古九州”之一。不过,那时候的“州”不是一个地方的专称,而是对一块区域的泛称。通俗来讲,包括徐州在内的“徐州”,是一种带有蓝图性质的区域规划方案。

“州”的方案,真正实施在现实中,是西汉设置的13个刺史部,但最早并不是行政区,而是国家派驻的监察区域,徐州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那时候,这个大徐州的治所,不在今天徐州市区,而是在下邳。

|西汉“徐州刺史部”与今徐州位置|
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徐州市所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城池,名为彭城,据说曾是尧时期彭祖的封地,也因此得名。

最早记载来自《左传》:“(鲁成公十八年)夏,楚子、郑伯伐宋,鱼石复入于彭城。”鲁成公十八年为公元前573年,距今将近2600年。据此推断,徐州建城的历史,至少应该有2600年以上。东汉末期群雄逐鹿,曹操取得彭城之后,把徐州治所迁到彭城。此后大约1800多年间,彭城就跟徐州紧紧捆绑在一起了。

如果你去过徐州,一定对这里的水不陌生,大运河从城北郊区穿过;一方波光粼粼的云龙湖位于城南,恍然置身南方水乡。

|徐州三维地形|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但是,如果把时光穿越到2500多年前,依然还是这块土地,你将看到一个水网更加壮观的地方。那时候的淮河两岸,比现在更加低洼,气候也更湿润。

地处淮河以北的徐州,南屏江淮、吴越,北邻齐鲁,西接中原,四个重要的文化区在这里交汇融合。地形图上俯瞰,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只有零星的低丘,最高点大洞山,海拔只有361米。

徐州四周有细碎的山,确切地说,是低丘。不过,这在整个淮海地区,已经属于“多山”之地了——四面有高点环绕,两条河流汴水、泗水环绕城外。

|春秋末期彭城周边形势图|

制图|©王跃


汴水,就是《清明上河图》里的那条穿越东京汴梁的河,它发源于河南,向东南流淌,流经徐州之后,向南汇入淮河;

泗水,发源于泰山南麓的鲁南丘陵,就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的那条河,它一路向南在徐州与汴水汇合,然后携手奔向淮河。

|古彭千秋:文物见证风华|

图|徐州博物馆


两水交汇,一条贯通东西,一条沟通南北,这就使彭城成为了重要的水运枢纽,加上周边高地的拱卫,在这个碧水环绕的地方建一座城,注定会成为一座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塞。

汴水、泗水和徐州城,从2600多年前到公元1194年一直相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称为徐州的“汴泗时代”

战国,国被齐、楚、魏所侵,把都城从睢阳(商丘)迁到彭城,也就是今徐州城区。宋人战略抉择看到了彭城的两大优势:一方面,它坐拥汴泗,得航运之利,是中原地区重要的经济都会,这就为长期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宋国全境几乎都是平原,只有彭城周边有丘陵,城下有河流,坚固程度远胜于原来的都城睢阳。

|秦“泗水郡”与今徐州位置|
底图|©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秦末战争期间,项羽军事集团将彭城选作都城,这种战略选择,也与彭城的地理形势分不开。正是在彭城,楚人项羽改写了自己的历史命运,仅用三年就获得了复国灭秦战争的完胜,兑现了祖父项燕留下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汉朝建立之后,彭城先后成为楚王国和彭城国的国都,地位得以长期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不仅延续了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更成为南北兵争的焦点,城池屡屡被毁,又屡屡重建,残酷的战争验证了徐州的战略价值。

期间,南北势力都大力发展水运,整治航道,为后来徐州的水运事业奠定了基础。

|徐州及周边汉代古城遗址分布|
资料来源|徐州博物馆

唐代南北漕运干道并不经过徐州。但由于坐拥汴、泗两条河道,徐州成为京城以东沟通南方各地的水运门户。宋朝,走南闯北的苏东坡曾在徐州任职,并带领徐州人民抗洪。他专门上书汇报徐州的重要:

“三面阻水

楼堞之下,以汴泗为池

独其南可通车马,而戏马台在焉。”

意思是,徐州三面是水,汴河、泗水是护城河,三面可以行船,只有南面高地可通车马。

|刘宋(上)、北宋(下)徐州城示意图|
制图|王跃

水陆交通通畅,必然带来商业繁荣。除了苏轼,还有其他名人大咖前来打卡,陈师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门》里的“小市张灯归意动”,说的是徐州夜市;曾巩《彭城道中》里的“白沙新岸凑舟车”,描写了城东码头。

“汴泗时代”的唐宋之际,被金国占领前,徐州保持了水陆交通枢纽与一方商业重镇的地位。



| 贰  黄河时代 |

金明昌五年,也就是1194年,黄河大发脾气,取道泗水,南夺淮河入海,直接让徐州成为了黄河畔的城市。

几乎与此同时,经过反复拉锯战,金朝基本确立了对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等到蒙古大举南下,金朝迁都开封,这时的徐州成为了都城以东的“京畿”地区。

|淮河流域水系:红色虚线为黄河故道|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此后数百年间,徐州城毁了又建,建了又毁。蒙古军大举南侵之后,金哀宗南迁河南,将军完颜仲德主持加筑了徐州城池。十余年后,明朝建立,徐州城原址重建。

直到明朝晚期的天启四年,也就是1624年,黄河在徐州发生了决堤,城池毁于洪水。崇祯帝即位后洪水退去,城墙再次重建。清朝徐州延续了明朝格局。

|清代江苏省,徐州版图形状初定|
底图|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从南宋初期到黄河改道北归,总体的格局是围绕黄河进行的。这段时光,堪称徐州的“黄河时代”。

黄河夺淮入海,这个千年不遇的的转折,对徐州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黄河这条猛兽南下,冲击了原有的淮河水系,给两岸带来了洪水灾祸;另一方面,水量丰沛的黄河,比旧时又窄又浅的汴、泗,更为宽阔,为南北水运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因为黄河水运之便,徐州城市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清早期徐州城池形势图|
制图|王跃

元代,徐州开始成为全国性南北漕运枢纽。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连接直隶和山东的会通河开通,形成了今日南北大运河的雏形,徐州水运也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当时的人记载,“适无虚日,连樯巨舶,络绎不绝”。

南北漕运,为徐州带来了持续近200年的商业繁荣。

|天启决口前的徐州城池形势|
制图|王跃

明代,徐州作为北方与江南地区发生经济联系的要冲,城市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弘治年间,朝鲜人崔溥遭海难,在浙江沿海获救,经运河到达北京。他在沿线看到各地包括徐州的景象,这样说:

“江以北,若扬州、淮安,

及淮河以北,

若徐州、济宁、临清,

繁华丰阜,无异江南。”

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是一座显赫的运河商埠,也是全国商业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临河地带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成了繁华的闹市。

|徐州老城建筑鸟瞰|
图|1941年老照片

城南水运没那么发达,但这里是粮仓和税务机构的驻地,漕船停靠卸驳、商民交纳船税等事务全都要在此办理完成。受这些因素影响,大量人流物流汇聚于城南,使之成为徐州城市经济生活的重心所在。

受影响的还有社会风气。

明代以前,徐州所在淮河流域民风质朴刚劲,再渲染一些,就是民风剽悍。比如,汉朝、明朝揭竿而起的群体,几乎都集中在淮河流域。

比如,司马迁探访这一带之后,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徐州一带的民风:“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意思是,这里民俗慓悍,人都是暴脾气,土地贫瘠,少有蓄积。在苏东坡眼中,徐州“民皆长大,胆力绝人”,虽然过了一千多年,民风依然没怎么变。

但是,到了明代,画风突变。

|徐州黄河老桥和城口牌坊“大河前横”|
图|1941年老照片

明朝嘉靖年间的《徐州志》说:“然舟车会通,颇称津要,往往竞趋商贩而薄耕桑,野有惰农,士多游食,稍以靡风相扇,寖失其淳庞矣。”意思是,经济繁荣了,老百姓的性格都变“软”了。

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繁荣能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增强百姓的经济观念,软化社会风气。

另一方面,繁荣的商业吸引了大批外地工商业者涌入徐州,而本地人不善经商,生活用品的经营都是外地人经营。工商移民的到来、融入,对城市社会风气起到了中和的作用。

不过,繁荣了二百年后,徐州商业出现了急转直下。

|老城旧时人文风俗景观|
图|1941年老照片

这一次转变,依然跟水有关。

黄河虽然给徐州带来了航运便利,但由于含沙量大、水量不稳,沿线航道经常淤塞。为了彻底解决徐州黄河漕运的这些问题,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总河侍郎李化龙主持开凿了泇河,这条河渠泇河从徐州北边的夏镇引出,绕过徐州城,经邳州汇入黄河。

这样,徐州城附近的黄河,就成了船只冬春回空南返的途径和泇河水浅时备用的漕路。也就是说,徐州的航道,成了备胎。

|黄河边用于“镇水”的铁牛|
图|1941年老照片

与此同时,黄河的泥沙淤塞,带来了另一个隐患。

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黄河再次改道,“夺泗入淮”,然后再入海。这一次,整条黄河的泥沙都要经过徐州城外曲折狭窄的河道,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导致徐州城随时都有洪水威胁。没有了安全的环境,商业发展也就没有了保障。

|清末民国的徐州城示意图|
制图|王跃

1624年黄河发生了决口,徐州受到重创。写《项脊轩志》的归有光,目睹了决口之后的惨状:

黄河漫徐方,原野层波生。

万人化为鱼,凛然余孤城。

这次水患发生后,徐州城一度被迁到二十里铺,后来简称“二堡”,今天的徐州市铜山新区就坐落在这里。不过,徐州迁城工程被叫停。随后,一座建在旧址之上新的徐州城重建起来。

但是,重生后的徐州,再也没有回到当初的水运枢纽时代。

|古城之下,还有古城|
图|徐州博物馆发布,徐州老城考古发掘现场

| 三  奎河时代 |

1855年,徐州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时间节点。这一年的六月下旬,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改道向北,从山东境内入渤海

大河北去之后,故道河床日渐干涸。

这段时间,大河离徐州远去,曾经的汴水、泗水,也因为淤塞,而遭废弃。肆虐千百年的水患因此解除了。但是,没有了大河,徐州的交通商业,就几乎停止了。流程短、水量小的奎河,就成为徐州城对外水运的唯一途径。奎河,是明末开凿的一条防洪用的人工渠。

|铁路时代的徐州老城|
制图|王跃


这时候近代化已经开始,蒸汽轮船正在取代旧时代的帆船,奎河及北郊运河的宽度和深度,无法承载这新来的庞然大物。

从1855年黄河北去,到1911铁路开通,我们称为徐州的“奎河时代”


| 四  淮海时代 |

1911年,津浦铁路(京沪铁路前身)全线通车,徐州的交通形势发生剧变。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时候,徐州的要冲地位被重新唤醒,当时的人就评论说:

“屹然复为要地,

而南北兵争亦首当其冲。”

4年之后,也就是1915年,汴洛铁路(陇海铁路的前身)向东延伸到徐州,与原有的津浦铁路交叉为十字。由此,徐州成为江浙通往东西南北的铁路门户枢纽。

|徐州铁路交通示意图|
图|江苏省 自然资源厅,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有意思的是,铁路非常巧合地再现了“汴泗交流”的历史场景:津浦铁路铺设在淤废的泗水故道之上,车站设在旧时河东岸的驿馆处;陇海铁路则沿着汴水故道北岸铺设,与前者相会于汴泗故道的交汇处。

|“大河前横“的另一面,是”五省通衢”|
图|1941年老照片

那时候的徐州人,面对新兴的场景发出感叹:

“敷设铁轨之区

即当日河流最急之处,

览者于此亦不胜陵谷之感矣。”

这段感慨,也概括了数十年间徐州的发展起伏。陵,丘陵,凸起。谷,河谷,凹陷。“陵谷”一词,既是对地理景观变迁的真实描述,也是对城市命运沧桑起伏的感慨。

也正因为铁路的贯穿,覆盖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四省的整个淮河流域,才被紧密联系起来。“淮海地区”这个地理单元的协同发展,才变得名副其实。

|徐州高铁2小时圈|
制图|张璐璐,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从1912年至今,水依然在影响徐州。不过,已经不是某一条水,而是整个淮河流域——坐拥黄河、长江、大海之间的淮河流域,四个省的结合部,这个区位,是徐州两三千年里,保持不衰的基本盘。

所以,也只有到了今日,坐拥淮海的徐州,才真正迎来了“淮海时代”:从淮海战役开始至今,现代时期的徐州,是战略要冲,是交通枢纽,还是一个工农商业重镇,是苏北的龙头,也是淮海地区的中心。

以徐州为圆心放眼周边,鲁南、豫东、皖北、苏北人民同饮淮河水,同说中原官话,同吃地锅鸡…平日采购就医,去徐州比到省会还要方便。

|徐州及周边城市分布|
底图|NASA,大地理馆后期处理

水运不再担任主要角色今天,铁路在徐州纵横交错,继承了汴水和泗水的角色,完成了历史传承,也使徐州实现了城市的复兴。


回望历史,我国的城市可分两种,一种是古代辉煌,近代衰落,如安阳、开封、临淄及大部分古城,属于此类;一种是古代不显山露水,到近现代一鸣惊人,如上海、青岛、株洲等,属于此类。

|徐州云龙湖及周边遥感图|
制图|海右/大地理馆


还有一类城市属于少数:

先秦就确立重镇地位,并长期保持,到近代通过转型实现复兴。这样的地方屈指可数,成都、长沙、苏州、广州等属于此类,它们从古至今都为一方重镇,可谓长盛不衰。

而徐州,能跻身其中,实在是一件幸事

| 新知备忘录 |


  1. 徐州的历史,是一部水系变迁的历史。
  2. 从先秦到北宋,是汴泗时代,两水交汇,乱世徐州为军事要冲,和平时期是水运枢纽。
  3. 从南宋到晚清,是黄河时代,黄河流经徐州喜忧参半:带来了漕运兴盛和洪水多发。
  4. 晚清最后半个世纪,是奎河时代,无大河流经,徐州发展陷入低谷。
  5. 1911至今,是淮海时代,徐州的区位优势继续延续,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