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太多的田地都被荒芜了,好一点的就种上了杨树 但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8-19 发布于山东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太多的田地都被荒芜了,好一点的就种上了杨树。但是我听说这种五六年才长成的树,一点也不值钱,一棵几十块钱就处理了。

有些田地还种上了核桃树,樱桃树,杏树桃树,但是由于管理和销售运输等各种原因,也没有带来很好的收入。

我就在想,国家每年都要进口上亿吨的粮食,花那么多钱?为什么就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呢?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部分钱花在自己人手里不好吗?

然后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中国原来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总耕地面积才约18亿亩,人均约1.3亩。

这就更加矛盾了,田地越少不是越更加珍惜使用率吗?怎么还有这么多弃荒不种的呢?

原来都是有原因的,从农民角度讲,种粮的成本高,收益少,不如打工,从国家角度讲,有些农作物,比如大豆,国内产量极低,出油量少,必须依靠进口。

还有小麦,国内小麦可以供温饱,但不够优质,属于中低筋,蛋白质少,做面包之类的就不行,所以必须还要进口。还有玉米近些年也开始增量进口。

于是我就想,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如果哪一天那些出口给我们粮食的国家,一旦卡我们脖子,我们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前未雨绸缪?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不想办法提高我们大豆的产量,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优质率?是土壤不行?还是品种不行?不管是哪里的问题,麻溜地干起来啊!

农业科学家干嘛的?他们赶紧研究啊,他们的使命不就是让我们的粮草充足,国库充盈吗?像袁隆平那样,一生心心念念,一生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吃饱喝好,不用看人家脸色下菜碟。

我们的地荒着,却年年进口人家的,白花花的银子进入人家的口袋,老百姓能忍,那些专家们看着就不心痛吗?航母都能造出来,大豆就干不出来吗?

要这么说,看来我们真的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了,或者说缺少有这种精神的人才了,因为几十年来,在农业方面,我们学习来学习去的,也就那么几个老一代的模范人物了。

这些年,我眼睁睁地看着一波又一波所谓的人才往国外跑,有些跑着跑着就没再回来。十几年的嫁衣白白的就给人家了。

不说远的,就我身边熟悉的朋友,无论学习或者就业,能出省就出省,能出国便出国,有些是为了出去而出去,有些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而出去。因为只有这样镀金一圈再回来才抢手。

我认识的一个大姐的女儿,二本毕业后,自费30几万去某国游学还是研学一年,因为疫情,其实也没学到啥玩意,但是回来后,顺顺当当的就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而她同期的211大学毕业的同学,工作却一直不尽人意。

很多人都说,出去一圈,厉害的就不回来了,不厉害的,就凭着一段破资历也很拽,我就他大爷的不明白了,是骡子是马,难道不是需要在实践中遛遛吗?人才到底以什么为标准来判定呢?

排资论辈在继续,年轻人才在流失,所以科研需要补位,创新需要实干,无论是科技还是智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人才的心,如果不在这片土地,就是个大事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为什么落后?人才跑的跑,颠的颠,剩下一堆半瓶子醋,天天的给“专家”这个词抹黑。

就连我这个没文化的,看着田地荒芜,还要进口人家的粮食,我就很痛惜,恨不能自己去弄块试验田,亲自种出大豆来。

我在想,如果我们所有的田地都能种有所种,长有所长,不仅不用进口别人的,咱还能出口,如此这样,既能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老百姓还能在家门口图的实惠,多好的事啊!

同时,遇上什么天灾人祸,或者有人挑起战争,我们都有粮草在手,心里不慌啊!总不至于让人家拿粮食卡咱脖子吧!

土地是上天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那里长着我们祖祖辈辈劳作的灵魂之根,真的不能让它们荒芜的太多,太久!

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轻农重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忘记本源?从什么时候起,戏子开始当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只想当明星,不想当科学家?

坦白说,我们被影响的,不仅仅是毒教材,还有思想潮流,还有三观价值取向,还有民族文化,还有家国情怀……

我们丢弃了太多,我们变了太多,豺狼来了一次又一次,我们没有实力把头狼干死,我们只能韬光养晦,我们只能慢慢积蓄实力。

学习知识的终极目标,如果只是为了仕途坦荡,为了衣锦还乡,为了富贵双收,为了家族名望……那么,我们的未来,周围皆是豺狼……

爱人远去,爱情会死,人才远去,科技会死,这样的时代,如果再不斩断那些浮浮夸夸的有的没的,我们的地盘会越来越紧张,我们的土地会越来越荒芜!

有病不忌医,有瘤不忌割,找到根源下猛药,我就不信,我们的土地长不出生机勃勃,我就不信,这生机勃勃里,生不出能人志士!

唉,我这心操的,稀碎稀碎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